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燕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商洛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悼亡
  • 1篇悼亡诗
  • 1篇信息抽取
  • 1篇扬弃
  • 1篇隐马尔可夫模...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本
  • 1篇元稹
  • 1篇儒道
  • 1篇儒道思想
  • 1篇社会变动
  • 1篇史记
  • 1篇司马迁
  • 1篇天长地久
  • 1篇情感分析
  • 1篇人机
  • 1篇人机交互
  • 1篇庄子
  • 1篇文本
  • 1篇文本信息

机构

  • 5篇商洛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王燕
  • 1篇弋朝乐
  • 1篇赵建华

传媒

  • 1篇自动化与仪器...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观看者,记录者,共舞者——刺客与司马迁悲剧命运的交响被引量:1
2011年
《史记》里的刺客,作为一群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坊间勇夫,他们的作为对历史影响甚微。在地位卑贱者的价值被社会抹杀的时代里,他们身上却具有不顾现实,反功利地追求生命价值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和他们的地位又限定了他们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只能是"以命相许",在刺客命运悲剧的舞台上,司马迁不仅是一个观看者、记录者,更是一个共舞者。他们都以"血酬"的方式完成了悲剧生命的绝唱,也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王燕
关键词:史记刺客悲剧司马迁
论庄子对《聊斋志异》的沾溉
2015年
蒲松龄酷爱《庄子》,这部极具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著作对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著书发愤的创作心态上,其次体现在形象思维的思维习惯上,还体现在万物有灵、万物平等的物我观念上。从具体写作上来看,还体现在有意虚构故事、着力刻画人物以及追求语言的生动活泼等方面。
王燕
关键词:庄子聊斋志异
“出奔”现象与春秋社会变动被引量:2
2009年
春秋时期的"出奔"以其涉及的国家之多,人数之众及次数之频,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普遍现象。考察这一现象背后的复杂情况,弄清楚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对于认识和掌握春秋时期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有帮助。笔者从"出奔"现象对血缘纽带的冲击,父兄旧臣和新臣并立局面的形成,官僚政治的萌芽,以及尚贤观念的出现等方面来探讨它对当时社会变动产生的影响。
王燕
关键词:春秋时期出奔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浅论元稹悼亡诗被引量:2
2011年
在前代所有的悼亡诗中,中唐诗人元稹的作品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元稹的悼亡诗从最平凡、最琐碎的日常生活题材入手,写出夫妻真情,丧妻之痛,感慨怅恨,百感交集,也是妻亡后无尽遗恨淋漓尽致的表达。
王燕
关键词:元稹悼亡诗物是人非
基于人机交互和隐马尔可夫模型时序分析的语言文本信息抽取研究
2025年
为提高人机交互过程中对语音文本情感分析的准确率,提出一种结合二阶隐马尔可夫分词模型与Bi_LSTM分类模型的语音文本分词与情感分析方法。其中,通过二阶隐马尔可夫分词实现语音文本信息的分词抽取后;然后,通过Bi_LSTM网络实现对人机交互系统语音文本情感的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二阶隐马尔可夫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切分,所得结果相较于使用一阶隐马尔可夫分词模型,更符合实际词义,且与人工分词结果相近;基于二阶隐马尔可夫模型分词结果进行的情感分析,总体准确率相较于基于一阶隐马尔可夫模型提高了1.26%,有效提高了模型的文本情感分析的性能;最终在社交文本数据集上,结合二阶隐马尔可夫分词模型与Bi_LSTM分类预测模型,总体准确率达到92.67%。由此得出,在人机交互的语音识别中,无论是在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语音文本上,本模型对情感倾向的分类准确率都更高于使用一阶隐马尔可夫模型和其他模型,。由此得出,本语音文本抽取方法可用于人机交互中的信息抽取和情感分析。
王燕赵建华
关键词:人机交互隐马尔可夫模型文本信息情感分析
从郭靖杨过形象看金庸对儒道思想的扬弃被引量:3
2017年
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他所塑造的郭靖重诺守信,义薄云天,豁达宽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被赋予了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而杨过任性反叛,狂傲不羁,具有明显的道家特征。《射雕英雄传》中对郭靖乃全面颂扬,而在《神雕侠侣》中则于郭、杨之冲突中一方面既肯定积极用世、仁厚诚信的儒家精神,也对其过分重礼而轻视个性予以了批判;另一方面在肯定道家思想中的全性保真,率性而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道家缺乏社会责任感进行了否定。从郭靖到杨过,金庸站在现代立场对儒道思想予以了扬弃。
弋朝乐王燕
关键词:金庸儒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