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芳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农村
  • 3篇文化
  • 3篇教育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农民
  • 2篇人才资源
  • 2篇文学
  • 2篇文学创作
  • 1篇当代中国人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兴国战略
  • 1篇延安精神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余华
  • 1篇余华小说
  • 1篇知识

机构

  • 14篇中共兰州市委...

作者

  • 14篇王艳芳

传媒

  • 9篇兰州学刊
  • 2篇发展
  • 1篇甘肃农业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被引量:3
2009年
农民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科技文化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无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王艳芳
关键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新农村建设
延安精神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2008年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革命和斗争时期精心培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用延安精神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弘扬延安精神,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当代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一门必修课。应该把弘扬延安精神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王艳芳
关键词:延安精神青少年必修课
文学应着力关注“三农”问题
2004年
王艳芳
关键词:文学创作农村题材文学精神审美取向
农村耕地撂荒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0
2022年
近年来,我国耕地撂荒问题严重。据统计,2017年全国耕地撂荒1亿亩以上,撂荒率约7%,且95%左右的县域存在耕地撂荒现象。202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面积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减少了1.1亿亩。本文简述我国农村耕地撂荒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国农村耕地撂荒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农村耕地撂荒的解决措施及对策。
王艳芳
关键词:农村耕地撂荒
宋诗艺术风格述评
2013年
中国文学界历来对宋诗持贬抑态度,其实,诗在宋代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宋诗和唐诗一样,丰富多彩,瑰丽夺目,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值得珍视。
王艳芳
关键词:宋诗艺术风格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问题若干思考被引量:7
2010年
时代的发展为我国农村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先进的农村文化,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空难和问题。各级政府及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在党中央新农村建设意见的指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搞好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文章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的做了一定探讨。
王艳芳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试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被引量:2
2008年
苏轼和辛弃疾同被称为豪放派词人,但由于两位词人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不同,个人生活经历有别,加之其艺术追求的差异,苏词和辛词表现出的豪放之气也就自然风格迥异。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王艳芳
关键词:豪放词
浅析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
2011年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传统,其内容不全是精华,科学的态度是既要继承,也要有所批判和否定。文章拟对传统文化中的人治等级文化、私德文化、群体文化、崇德文化、家族本位文化、求和文化的消极影响作简要分析。
王艳芳
关键词:传统文化消极影响
余华小说述评
2012年
余华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纵观余华的小说内容或主调,最初是表现暴力的,小说中充满血腥、死亡;而后来的作品表现重心转向人道、温情。但不论是写暴力,还是高扬人道,他始终是以自己的独特的视觉关注现实,关怀人生的。
王艳芳
关键词:余华小说暴力人道
知识经济与我国人才资源开发
1999年
王艳芳
关键词:人才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事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