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健

作品数:48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细胞
  • 17篇肿瘤
  • 15篇基因
  • 12篇肝癌
  • 10篇癌细胞
  • 9篇肝癌细胞
  • 8篇TIP30
  • 7篇蛋白
  • 7篇肝细胞
  • 6篇细胞癌
  • 6篇肝细胞癌
  • 5篇前列腺
  • 5篇切除
  • 5篇腺病
  • 5篇腺病毒
  • 4篇凋亡
  • 4篇杀伤
  • 4篇体内外
  • 4篇切除术
  • 4篇细胞凋亡

机构

  • 3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南开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州总医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布拉斯加大...

作者

  • 48篇赵健
  • 23篇郭亚军
  • 11篇符伟军
  • 9篇陆斌
  • 8篇张霞
  • 8篇张旭
  • 6篇宋勇
  • 5篇吴孟超
  • 4篇李晓冬
  • 4篇钱卫珠
  • 4篇李博华
  • 4篇孙圣坤
  • 4篇王皓
  • 4篇谷伟军
  • 3篇张瑞萍
  • 3篇欧阳学农
  • 3篇金军
  • 3篇吕岩
  • 3篇王鹏超
  • 3篇张帆

传媒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福州总医院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分子基础及生物干预研究
赵健危华锋陆斌高洁郭亚军
该项目属于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从揭示肿瘤生长转移的机理为切入点,系统地研究了调节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关键分子(TIP30和ASPPs)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病人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揭示了其调节肿瘤细胞生长和侵袭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细胞生长肿瘤疫苗
恶性肿瘤相关性高钙血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恶性肿瘤相关性高钙血症(MAH)是晚期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识别、诊治MAH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介绍当前MAH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率,以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董文静颜世举胡佳胡佳谷伟军
关键词:高钙血症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TIP30基因抑制人肝癌细胞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肿瘤转移是恶性细胞与宿主防御系统间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这种复杂的过程包括血管形成、肿瘤细胞从原发组织脱落、迁移、侵袭细胞外基质并进入血管,随血液循环至远处器官,粘附、游出血管,并在靶组织停留、生长。关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有许多报道揭示了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包括p53/CDKN2的突变,CD44v6的过表达;金属蛋白酶-9和CD24的高表达;染色体8p的缺失等都与肝癌的转移有关。但转移并不是一种基因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可能是由多基因构成的分子网络调控的结果。TIP30/CC3基因首先是在比较高转移性和低转移性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时发现的。它能显著抑制变异性高转移小细胞肺癌(v—SCLC)细胞在SCID—hu—FL(人胚肺-联合免疫缺陷鼠移植物)动物模型中的转移力。是一种潜在的转移抑制基因。但TIP30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确切作用、参与了哪些过程以及分子机制如何目前不很明确。本课题我们初步探索了TIP30基因对高转移性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现做如下报道。
张霞赵健欧阳学农吴孟超
关键词:TIP30基因癌细胞转移基因抑制人肝金属蛋白酶-9
营养缺乏状况下干扰ASPP2通过调节自噬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营养缺乏状况下干扰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RNA干扰抑制ASPP2的慢病毒载体表达体系并感染肝癌细胞HepG2,通过电镜观察、MTS法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以及形态学观察,探讨在缺乏氨基酸和血清的培养条件下干扰ASPP2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进行干预,探讨ASPP2下调后对细胞的作用是否与自噬有关。结果在缺乏氨基酸和血清的培养系统里,电镜观察显示干扰ASPP2后自噬泡形成明显增加(P<0.05),荧光显微镜下可见GFP-LC3荧光自噬小体的表达提高(P<0.05)。MTS检测显示干扰ASPP2表达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自噬抑制剂3-MA能够抑制其作用(P<0.05)。形态学观察发现干扰ASPP2能够提高HepG2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出现了细胞内颗粒物增加等一系列早期死亡的症状。AnnexinⅤ-PI双染显示干扰ASPP2使细胞凋亡率由(38±5)%下降为(15±4)%(P<0.05),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凋亡率上升至(36±3)%(P<0.05)。结论在缺乏营养的状态下,下调ASPP2可能通过调节自噬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梁蓓蓓郭亚军赵健
关键词:ASPP2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自噬
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RARP的164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3±6.2)岁,体质指数(25.6±3.0)kg/m^(2),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中位值18.6(11.3,31.3)ng/ml,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中位值7(7,8)分,前列腺体积中位值29.3(22.4,40.2)ml,临床分期为T_(2a)N_(0)M_(0)~T_(4)N_(0)M_(0)期。其中80例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均采用完全雄激素阻断疗法,中位疗程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RARP,手术均为单一术者施行。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前列腺体积、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临床分期、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肿瘤局限于前列腺(pT2期)111例(67.7%),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pT_(3a)期)15例(9.1%),肿瘤侵犯精囊(pT_(3b)期)25例(15.2%),肿瘤侵犯邻近组织(pT_(4)期)13例(7.9%);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术后Gleason评分6分11例(6.7%),3+4分26例(15.9%),4+3分36例(22.0%),8分17例(10.4%),9~10分24例(14.6%),因内分泌治疗等无法评分50例(30.5%);切缘阳性率为44.5%(73/1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和临床分期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20 ng/ml、临床分期>T_(2b)期是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tPSA为10~20 ng/ml、临床分期T_(2c)期、穿刺Gleason评分7分亚组中,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切缘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分别为21.1%(4/19)与55.9%(19/34),29.6%(16/54)与49.1%(26/53),19.4%(6/31)与54.1%(2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20 ng/
符伟军宋勇赵健邵金鹏安子彦周启玮孙圣坤陈文政朱捷沈诞杜青山张帆刘侃张旭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切缘阳性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双层蚕丝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膀胱补片用于膀胱修复重建的效果
2022年
目的探讨双层蚕丝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ADSCs)构建的组织工程膀胱补片在膀胱修复重建中的效果。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利用家蚕蚕茧获得丝素蛋白(SF)水溶液,制备由丝素蛋白膜和丝素蛋白海绵组成的双层蚕丝支架。分离培养大鼠ADSCs,并对AD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45、CD106)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将ADSCs种植在双层蚕丝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膀胱补片。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织工程膀胱补片组(SF-ADSCs组,15只)、双层蚕丝支架组(SF组,15只)、对照组(6只)。SF-ADSCs组和SF组分别将组织工程膀胱补片和双层蚕丝支架包埋于大鼠的大网膜,以促进移植物血管化。包埋7 d后,两组分别处死3只大鼠,行HE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查评估血管化情况。SF-ADSCs组(12只)和SF组(12只)于膀胱顶部切除超过50%的膀胱组织,保留三角区和输尿管开口,分别采用大网膜包埋后的组织工程膀胱补片和双层蚕丝支架修补膀胱缺损;对照组在充分暴露膀胱组织后随即关闭切口。术后4周,SF-ADSCs组和SF组分别随机取6只大鼠,观察膀胱组织的大体形态,行膀胱造影检查观察膀胱壁形态,移植物取材后行HE和Masson's 3色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查观察膀胱壁组织再生情况。术后12周,3组均行尿动力学检查,均行上述检查比较膀胱组织形态学、组织再生情况的差异。结果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胞阳性表达CD29和CD90,未见CD45和CD106显著表达。大体观察和扫描电镜结果证实制备的双层蚕丝支架不仅具备利于细胞种植的孔隙结构,还具备良好的韧性利于手术缝合。大网膜包裹后,SF-ADSCs组血管样结构的数量[(43.50±2.66)个]和面积占比[(0.73±0.03)%]明显高于SF组[(24.50±3.51)个,(0.55±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修补术后4周,SF-ADSCs组和SF组移植物组织学染色可见大量双层蚕丝支架降解碎片;术后12周�
肖树伟符伟军王鹏超赵健凌争云安子彦符舟洋张旭
关键词:膀胱丝素蛋白脂肪干细胞
TIP30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增长最快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Tip30,又称CC3,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本文研究TIP30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
仝昕赵健陆斌郭亚军
关键词:TIP30肿瘤转移肺癌
经腹腔机器人精准肾根治性切除术手术要点及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机器人精准肾根治性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6年11月间由单一术者完成的24例经腹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22~73岁,平均55岁。手术采用4臂左侧5孔(右侧6孔)法,即1个镜头孔,3个操作孔,左侧1个(右侧2个)辅助孔,经过9个步骤的精细操作完成手术。对所有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手术体会。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84min,平均(122.46±22.55)min;出血量:20~400 ml,平均65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08±1.56)d;肿瘤位于左肾7例,右肾17例;肿瘤最大径2~7cm,平均(4.40±1.20)cm。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21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Xp11.2易位/TF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细胞癌1例。结论:将科学设计精细化的手术步骤应用于机器人肾根治性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能缩短学习曲线,并为开展该手术的泌尿外科医生提供了有效的手术步骤参考。
赵健符伟军洪宝发王忠新时京宋勇孟龙王云鹏任省身张旭
关键词:机器人肾肿瘤
靶向修饰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肿瘤
目的为了探索体外遗传修饰的肿瘤抗原特异性嵌合受体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的免疫治疗潜能。方法构建携带HER2抗原特异性单链抗体-小鼠CD40跨膜胞内段嵌合受体基因的腺病毒,体外转染小鼠骨髓培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制备...
危华锋王皓陆斌李博华侯盛钱卫珠戴建新赵健郭亚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
Ad.smac腺病毒的构建及其体外抗肿瘤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 ,制备表达全长smac基因的腺病毒 ,初步观察其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含smac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 smac ,与骨架载体 pAdEasy1在细菌内重组为pAd .smac,经 2 93细胞包装为增殖缺陷性腺病毒。体外感染各种肿瘤细胞 ,用苔盼蓝拒染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利用AdEasyTM 系统成功构建了Ad .smac及对照腺病毒Ad .GFP ,多种肿瘤细胞感染Ad .smac后均出现细胞凋亡现象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达 30 %以上。结论 利用细菌内质粒同源重组法可快速简捷地制备表达外源基因的腺病毒 ,Ad .smac在体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为Smac在肿瘤治疗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参考依据。
金军赵健张霞张瑞萍石梅李晓东吕岩郭亚军
关键词:腺病毒体外抗肿瘤效应细胞凋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