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俊凌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萃取
  • 2篇多酚
  • 2篇植物多酚
  • 2篇萃取分离
  • 2篇离子
  • 2篇没食子
  • 2篇没食子酸
  • 2篇光度
  • 2篇光度法
  • 2篇分光光度法
  • 2篇茶叶
  • 1篇修饰
  • 1篇抑藻
  • 1篇营养液
  • 1篇藻类
  • 1篇藻类生长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树皮
  • 1篇水培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省茶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郭俊凌
  • 4篇杜晓
  • 2篇卿钰
  • 2篇郑怡萌
  • 2篇寇鹏骐
  • 2篇李成亮
  • 1篇李双伶
  • 1篇王毓
  • 1篇王晓玲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铜(Ⅱ)-多酚纳米复合物对水培营养液中藻类生长的抑制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铜(Ⅱ)-多酚纳米复合物对水培营养液中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生菜的影响,将金属离子(Cu^(2+))和天然植物多酚(杨梅单宁BT、橡椀单宁VT、塔拉单宁Tr、单宁酸TA)自组装形成铜(Ⅱ)-多酚纳米复合物,设置铜(Ⅱ)-多酚纳米复合物抑制小球藻试验和实际水培生菜试验。结果表明:1)多酚诱导的界面相互作用促使铜(Ⅱ)-多酚纳米复合物能够黏附于藻类细胞表面并缓慢释放铜离子,从而引起了藻细胞的氧化损伤和藻细胞的死亡,可实现长期有效的抑藻效果。其中,铜与杨梅单宁BT形成的Cu^(Ⅱ)-BT使用7 d后,对小球藻的抑制率仍然可达到99%。2)Cu^(2+)与缩合类植物多酚(杨梅单宁BT、橡椀单宁VT)自组装形成的Cu^(Ⅱ)-BT和Cu^(Ⅱ)-VT对藻类生长的抑制能力优于Cu^(2+)与水解类植物多酚(塔拉单宁Tr、单宁酸TA)自组装形成的Cu^(Ⅱ)-Tr和Cu^(Ⅱ)-TA。3)铜(Ⅱ)-多酚纳米复合物能够在实际生产中抑制营养液中藻类的生长,并且与对照相比,水培生菜鲜重没有差异,证明了铜(Ⅱ)-多酚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因此,在实际水培生产中,自组装的铜(Ⅱ)-多酚纳米颗粒具有抑制藻类生长的能力,可缓解由藻类过度繁殖造成的粮食作物减产问题。
王明耀杨晓黄涛王晓玲杨其长郭俊凌
关键词:植物多酚抑藻水培技术
茶叶中没食子酸含量测定的离子化萃取分离分光光度法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离子化萃取分离的手段将没食子酸与儿茶素进行分离,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茶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此外,还通过模拟实验确定离子化试剂的最佳用量以及溶媒体系的pH值,验证离子化萃取分离的可靠性。与其他用于没食子酸含量测定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仪器要求不高等优点。将该方法用于检测茶样中没食子酸含量为(1.326±0.018)%,RSD为1.36%,测定值与已见报道相符。
郭俊凌李成亮郑怡萌寇鹏骐卿钰杜晓
关键词:没食子酸离子化儿茶素萃取分离分光光度法
离子萃取分离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含量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建立离子萃取分离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雅安藏茶为样品,用水提法制备茶样浸提液。先在茶样浸提液中加入NaHCO3进行离子化处理,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将没食子酸与儿茶素等干扰成分进行分离,最后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萃余相水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荼样中没食子酸含量为(1.32±0.18)%,相对偏差(RSD)为1.36%.测定值与文献报道相符,5次平行测定值十分接近。该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4%~103.2%,3次重复的RSD值均小于2.5%。[结论]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对仪器要求不高等优点,用于检测茶样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时,其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
郭俊凌寇鹏骐卿钰李成亮郑怡萌杜晓
关键词:茶叶没食子酸含量分光光度法
植物多酚高值转化与应用研究进展
2025年
植物多酚,又称单宁,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第四大植物生物质资源.数百年来,其一直作为鞣剂应用于制革工业中,尚缺乏高端及精细化工领域的研究.植物多酚特有的邻苯二酚/连苯三酚结构能与不同基底材料形成多重相互作用力,因此利用植物多酚与金属离子配位构建的金属多酚网络可作为一种新型表界面功能化手段.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多酚生物质材料的发展,以及本课题组以多酚作为骨架分子构建新型功能材料体系的相关研究工作,聚焦其对微孔传质的强化及非均质生物界面传质过程的调控,重点介绍该类生物质材料在水体贵重金属离子吸附、新型污染物去除、药物递送和细胞治疗领域的应用.
王毓何云翔洪工画王晓玲王晓玲
关键词:植物多酚表面修饰
人工神经网络在落叶松树皮低聚原花色素级分分离的模拟
2009年
为了预测落叶松低聚原花色素制备产率,从萃取动力学角度分析了低聚原花色素在乙酸乙酯萃取过程,分析出了影响产率的几个重要外界因素,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低聚原花色素级分分离模型,以物料量、萃取剂量、萃取温度、震荡时间为输入信息,以低聚原花色素产率为网络输出。将实际的7组随机数据进行验证性运算,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误差平均为2.73%,与常规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比较,误差降低了42.8%,这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有效的预测低聚原花色素级分分离过程的产率,进一步发展,该模型可为放大到工业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郭俊凌杜晓
关键词:神经网络萃取
茶树紫色芽叶中花青素的提取-层析分离及初步鉴定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为茶叶中花青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提供方法支持。[方法]以茶树紫色芽叶为原料,通过提取、除杂获得花青素粗提物,再通过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获得一种花青素,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花青素粗提物在465~550 nm波长范围内有花青素特有的吸收峰,可以初步确定花青素粗提物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粗提物在浓盐酸中显粉红色,且其在KI·I_2试剂的作用下不产生棕色沉淀,表明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花青素粗提物中,而且其中不含有咖啡碱。显色鉴定结果表明,柱层析出的F8含有花青素。显色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的鉴定结果表明,薄层层析出的C2为花青素组分。以紫芽茶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花青素,并通过石油醚脱脂,三氯甲烷、乙酸乙酯除杂获得花青素粗提物,所得花青素产率为6.44%。[结论]该研究对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双伶郭俊凌杜晓
关键词:花青素层析分离紫外-可见光谱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