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胃癌预后评估系统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计算医学和肿瘤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胃癌预后评估系统及其应用。本发明选取铜死亡基因的表达模式,确定了四种不同的胃癌(GC)集群,这些集群展现出不同的临床结果、生物途径,并与独特的肿瘤免疫... 种微 陈浩 李乐平 任慧成 徐康 张荣华 朱星宇骨质增生丸对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2002年 金浩忠 陈浩 高云红关键词:神经根性颈椎病 氧自由基代谢 地红霉素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考察国产与进口地红霉素片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剂二交叉试验设计,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口服国产与进口地红霉素片 75 0mg,微生物法测定地红霉素血浓度。对二种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双向单侧t检验,评价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国产和进口地红霉素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e分别为 19 77± 4 5 1h和 18 5 7± 3 39h,Tpeak分别为 3 89± 0 76h和 3 83± 0 5 1h,Cmax分别为 1 6 12± 0 176 μg·ml-1和1 6 85± 0 10 8μg·ml-1,AUC0~ 96h分别为 11 4 0± 1 88μg·ml-1·h和 11 0 5± 1 84 μg·ml-1·h,AUC0~∞ 分别为 12 14± 2 11μg·ml-1·h和 11 6 6± 1 88μg·ml-1·h,国产地红霉素片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 10 3 79%± 10 5 2 %。结论 国产与进口地红霉素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陈浩 王本杰 郭瑞臣关键词:地红霉素 药代动力学参数 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单剂 铅对儿童生长发育及智力行为的影响 铅作为一种有害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其危害,特别是对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现从铅对儿童生长发育、智力行为等的影响,阐述铅的危害及其生理、生化、病理及在体内代谢过程和发病机理,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儿童铅... 陈浩关键词:铅危害 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六味地黄丸不同剂型中熊果酸含量的比较 目的:比较六味地黄蜜丸、浓缩丸及胶囊中熊果酸含量。
方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后,采用薄层扫描法对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六味地黄蜜丸、浓缩丸及胶囊中熊果酸含量分别为0.24、1.68、1.75 mg/... 陈浩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胶囊 熊果酸 薄层扫描法 文献传递 一种胃癌预后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胃癌预后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进行了生存分析以探索m6A“writer”RBM15在胃癌中的预后相关性。结果证明,RBM15是一种与更好的临床结果相关的预后标志物,可用于判断胃癌患... 种微 陈浩 朱星宇 李乐平 徐康 李鑫 刘心宇 汪筱涵国内外医学术语相关标准现状及发展分析 2024年 医学术语是医学领域中用以沟通交流的专门用语,用来正确标记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现象、特征和过程等^([1])。作为专业性和科学性较强的沟通和表达方式,术语是医学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媒介,对于医学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2])。 武睿婕 吕明 吕明 张同超 王泽 陈浩 陈浩 陈浩 张媛关键词:沟通交流 正交设计优化宣肺饮合剂的壳聚糖澄清工艺 2005年 目的优化宣肺饮合剂的最佳澄清工艺.方法高效液相法测定绿原酸含量,并以绿原酸含量、钙含量、可溶性总固体物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壳聚糖溶液用量、药液浓缩比例、pH值三因素进行三水平考察.并用最佳工艺制得产品与醇沉工艺制得产品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澄清工艺因素组合为:药液浓缩至4:1,按1ml·g-1比例加入壳聚糖溶液,不调pH值.各项指标明显优于醇沉工艺产品,且可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稳定性.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工艺可用于宣肺饮合剂的工艺改进. 林丽 陈浩关键词:壳聚糖 绿原酸 m6A去甲基化酶FTO在恶性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修饰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的mRNA甲基化修饰之一,影响mRNA的剪接、翻译、稳定、降解等过程。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m6A去甲基化酶,在肿瘤增殖、迁移、侵袭、耐药、肿瘤微环境及代谢重编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6A去甲基化酶FTO在恶性肿瘤中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薪如 徐康 朱星宇 丛歌 陈浩 种微关键词:甲基化修饰 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一种食管鳞癌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标志物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食管鳞癌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使用Olink蛋白组学技术检测了研究对象的血液,探索并验证了食管鳞癌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GO富集分析、KEG... 吕明 杨孝荣 张同超 张媛 满金宇 殷晓霖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