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纪春

作品数:53 被引量:57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血压
  • 14篇高血压
  • 12篇发病
  • 11篇队列研究
  • 8篇肥胖
  • 7篇心血管
  • 7篇血管
  • 7篇发病率
  • 7篇成年人
  • 6篇代谢
  • 6篇代谢综合
  • 6篇代谢综合征
  • 6篇心血管疾病
  • 6篇血管疾病
  • 6篇综合征
  • 5篇中国成年人
  • 5篇前瞻性队列
  • 5篇发病关系
  • 4篇心血管病
  • 4篇血管病

机构

  • 19篇北京协和医学...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四川省疾病预...
  • 7篇福建省立医院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市理化分...
  • 3篇常熟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 2篇北京市房山区...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苏州市疾病预...
  • 2篇杜兰大学
  • 2篇宝鸡市中医医...

作者

  • 53篇陈纪春
  • 40篇顾东风
  • 29篇李建新
  • 24篇曹杰
  • 20篇黄建凤
  • 17篇吴锡桂
  • 15篇段秀芳
  • 13篇黄广勇
  • 12篇李莹
  • 9篇赵连成
  • 9篇甘文奇
  • 8篇鲁向锋
  • 8篇俞玲
  • 7篇邓颖
  • 7篇刘芳超
  • 7篇陈恕凤
  • 6篇谢宝元
  • 6篇刘小清
  • 6篇徐希胜
  • 4篇曹天秀

传媒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7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中国慢性病预...
  • 4篇中华健康管理...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全国生物医药...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果蔬摄入对血压进展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我国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果蔬摄入与血压进展的关系。方法中国代谢综合征社区干预研究暨中国家庭健康研究于2007―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收集膳食、体力活动和血压等信息,并于2012―2015年进行随访调查。膳食资料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获取,按照研究对象总果蔬、水果和蔬菜摄入量是否达到推荐摄入水平和摄入量的四分位数分别进行分组。根据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随访期间高血压分级升高1级及以上则定义为血压进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果蔬摄入与血压进展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25080例基线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5.8年,共有4112例高血压患者发生血压进展,进展率为16.4%。总果蔬摄入达标者较未达标者血压进展风险降低17%(OR=0.83,95%CI:0.77~0.90),蔬菜分析结果类似。以总果蔬摄入最低组(Q1)为参照,摄入量位于Q2~Q4组的ORs(95%CIs)值分别为0.86(0.78~0.95)、0.77(0.69~0.86)和0.69(0.61~0.77)(X^(2)_(趋势)=43.02,P<0.001),水果和蔬菜分析结果相似。总果蔬和蔬菜摄入量每增加100 g/d血压进展风险分别下降4%(OR=0.96,95%CI:0.94~0.98)和5%(OR=0.95,95%CI:0.93~0.97),而水果与血压进展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0.93~1.01)。结论增加果蔬摄入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进展的风险,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贺枝刘芳超李建新曹杰陈纪春胡东生沈冲顾淑君赵颖馨黄建凤陈恕凤鲁向锋顾东风
关键词:水果高血压队列研究
首都钢铁公司男工主要死亡原因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首都钢铁公司男工队列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对1974、1979和1980年入选的5137名平均年龄在45岁的北京首都钢铁公司男工进行了全死因及冠心病、脑卒中发病死亡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8年。疾病死亡登记按MONICA方案进行。用观察人年计算死亡率,并采用我国2000年人口构成进行年龄调整。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用校正的相对危险度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死亡事件760例,全因死亡率为732.9/10万人年,年龄标化死亡率为643.0/10万人年。排序在前3位的死亡原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卒中和心脏疾病,其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31.3/10万人年、139.3/10万人年和96.4/10万人年。因恶性肿瘤、脑卒中和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7.4%。在恶性肿瘤死亡中肺癌的死亡居第一位,在心血管疾病死亡中排在前列的死因分别是脑卒中、冠心病、肺心病和心衰。经多因素调整后,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总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440(1.174-1.765)、1.615(1.370-1.904)和1.274(1.057-1.537),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是24.4%、16.5%和4.5%。结论癌症和心脑血管病是首都钢铁公司男工的主要死因,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是增加总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段秀芳吴锡桂于学海郑润平李建新王建华陈纪春顾东风
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脂水平长期变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队列人群2004年和2007—2008年调查资料,纳入参加两次调查的不同地区10组城乡社区人群,共4 495名,2004年时调查对象年龄为41~66岁。水果、蔬菜摄入量采用简易食物频数调查问卷获得。计算个体两次调查血清TC、TG、HDL-C、LDL-C变化百分比(ΔTC%、ΔTG%、ΔHDL-C%、ΔLDL-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2004年不同水果及蔬菜摄入组与两次调查间各项血脂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水果摄入〈250、250~499、≥500 g/周组人数分别占24.0%、21.8%、54.2%;蔬菜摄入〈500、≥500 g/d组人数分别占76.7%、23.3%。以水果摄入量〈250 g/周组为参照,250~499 g/周和≥500 g/周组ΔTC%的β(95%CI)值分别为-1.54(-2.71,-0.37)和-1.77(-2.79,-0.76),ΔLDL-C%的β(95%CI)值分别为-2.43(-4.39,-0.48)和-2.89(-4.59,-1.19);以蔬菜摄入量〈500 g/d组为参照,≥500 g/d组ΔTC%的β(95%CI)值为-1.01(-1.95,-0.06),ΔLDL-C%的β(95%CI)值为-1.83(-3.41,-0.24)。不同水果、蔬菜摄入量与ΔTG%、ΔHDL-C%无关(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清TC和LDL-C水平长期变化均呈负关联,未发现与TG。
李潇李莹李建新陈祚陈纪春赵连成武阳丰顾东风
关键词:水果队列研究血脂变化
农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效果评估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社区人群高血压筛查、治疗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1991~ 1999年在北京房山农村干预社区实施心血管病卫生宣教、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高血压筛查和定期随访治疗高血压病人 ,以促进高血压管理治疗的效果。并通过人群抽样调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通过 8年干预 ,干预区男性的高血压知晓率从1991年的 34 .3%上升到 1995年的 48.5 %和 1999年的 6 2 .4% ,与对照区比较净升高 7.1% ;高血压治疗率也由1991年的 8.9%提高到 1995年的 2 3.6 %和 1999年的 40 .9% ,净升高 15 .5 % ,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区男性 ;干预区和对照区女性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也均有提高 ,但与对照区比较上升幅度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干预区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控制率也呈上升趋势 ,但上升幅度与对照区比较 ,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对提高农村高血压病人检出、治疗和控制率是有益和有效的 。
段秀芳顾东风徐希胜谢宝元黄广勇甘文奇陈纪春吴锡桂
关键词:高血压农村社区
高血压合并肥胖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血压合并肥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社区医院门诊病人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以门诊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372人为病例组,在同一社区人群中选择血压和体重均正常者437人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发病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父亲肥胖(OR=5.04,95%CI=3.12~8.14),父亲高血压(OR=2.46,95%CI=1.81~3.35),母亲肥胖(OR=2.55,95%CI=1.78~3.64),母亲高血压(OR=2.14,95%CI=1.60~2.86);膳食口味偏咸(OR=2.45,95%CI=1.82~3.29)与饮酒(OR=1.92,95%CI=1.37~2.68)等行为可以增加发病风险,而坚持骑车或步行上班(OR=0.64,95%CI=0.46~0.89)、饮用牛奶(OR=0.73,95%CI=0.55~0.97)等行为则可降低发病风险。病例组血脂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高血压合并肥胖可增加血脂紊乱的风险。结论将戒烟限酒、减少食盐的摄入量,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作为高血压合并肥胖人群的主要预防措施;家族遗传倾向是高血压与肥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对此类高危人群加强一、二级预防。
封锦芳陈恕凤黄建凤曹杰陈纪春李建新顾东风
关键词:高血压肥胖
基于网络调查的罗湖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基于网络调查分析罗湖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5月19至25日,基于“罗湖区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平台,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罗湖区居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的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14 487份。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罗湖区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有8 560例(59.09%)签约了家庭医生,有12 696例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87.64%。无工作人群、在罗湖居住或工作时间低于5年的人群、独自居住人群、没有参加深圳医保、没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人群签约率都远低于50%。居民签约了解程度与签约率呈正比,与其接受签约体检、中医药健康服务和健康消息推送等服务的可能性也呈正比。已签约者中有703例(8.21%)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谁,仅有9.70%的签约者接到过健康服务消息推送。结论:罗湖区中青年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及签约服务知晓率均比较高,但是享有各项服务的情况差异较大。签约率及所获得服务主要受到工作、在深圳时间、医保类型、签约了解程度的影响。
黄文静李笑丛陈晓敏林锦春郑思华陈纪春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北京房山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对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探索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从1991年开始,在北京房山农村社区的5个乡12万人口中,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健康教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开展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研究。结果1992~1999年房山农村社区脑卒中平均发病率,干预区为235.23/10万,一般干预区为289.22/10万,平均死亡率干预区为80.63/10万,一般干预区为98.01/10万,干预区脑卒中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一般干预区低18.67%P<0.01和17.73%P<0.01;与一般干预区相比,干预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净下降126.13/10万P<0.01。1999年与1992年相比,干预区和一般干预区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上升11.63%和75.27%,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下降46.80%和22.82%。结论房山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对控制人群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有明显作用,但脑卒中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遏制。
甘文奇顾东风徐希胜段秀芳谢宝元黄广勇陈纪春吴锡桂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心血管病
北京市常住居民脂质蓄积指数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成年人脂质蓄积指数(LAP)适用公式,进一步评估LAP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quot;北京市心脑肾及糖尿病慢性病流行病学综合调查研究&quot;中的19606名18-79岁常住居民的横断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北京地区成年男性和女性的最小腰围,得到LAP适用公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和女性不同LAP水平(三分位数分组)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按照BMI进行分组,计算男性和女性不同LAP和BMI组合下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结果 北京地区成年人LAP适用公式为:LAP(男)=[腰围(cm)-61.3 cm]×TG(mmol/L),LAP(女)=[腰围(cm)-55.6 cm]×TG(mmol/L).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随着LAP水平升高而增加(P&lt;0.001),以低LAP水平组为参照,男性和女性高水平LAP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3.62(3.11-4.22)和5.79(4.84-6.93),糖尿病分别为3.47(2.73-4.41)和4.10(2.90-5.80);LAP与BMI分组组合后,与低LAP水平和非超重组相比,高LAP水平合并肥胖组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风险更高,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6.79(5.50-8.37)和9.75(7.76-12.25),糖尿病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3.97(2.87-5.49)和4.13(2.78-6.14).结论北京成年人LAP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密切相关,有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证实其对高血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申元媛陈纪春李刚曹杰李建新黄建凤顾东风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人体质量指数
我国35~74岁成人肥胖发病率及其可控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 了解我国成人肥胖的发病率,并探讨肥胖相关可控危险因素.方法 以1998年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200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27 020名35 ~ 74岁成人的调查作为基线,进行平均7.9年的前瞻性随访,收集肥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指标;以BMI (kg/m2) 24.0~27.9作为超重,≥28.0作为肥胖,分别计算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南北方、城乡等基线相关因素后,计算各危险因素对于肥胖发病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我国35 ~ 74岁成人肥胖年发病率为6.97‰,女性(7.74‰)高于男性(6.10‰),北方(9.29‰)高于南方(5.10‰),农村(7.28‰)高于城市(6.52‰),超重年发病率为24.83‰.多因素调整后,与高中(12年教育)以下学历人群相比,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肥胖发病风险降低18%;中等收入人群肥胖发病相对风险是低收入人群的1.28倍;与从事中-重度体力工作人员相比,从事轻度体力工作和非在岗(家务劳动和退休)人员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2%和63%;常饮牛奶和食用中等量水果,分别可以降低38%和19%的肥胖发病,而食用较多红肉可增加肥胖发病风险,常饮花茶者肥胖发病相对风险是不饮茶者的1.34倍.结论 我国35~ 74岁成人肥胖发病率达6.97‰.为了预防与控制肥胖流行,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鼓励喝牛奶,适量食用水果,减少红肉的摄入和花茶的饮用,尤其是在低学历和中等收入人群中.
李建新樊森李莹陈纪春曹杰黄建凤赵连成刘小清俞玲邓颖陈娜萦郭东双阮连生顾东风
关键词:肥胖发病率可控危险因素
吸烟和体质指数与肺癌发病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吸烟和不同体质指数(BMI)水平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1974、1979和1980年,经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问卷形式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年龄≥18岁男性工人进行心血管疾病基线调查,于1982、1987、1993和2001年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不同BM I水平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以1974、1979和1980年资料作为基线,进入队列950、1163和3024人,共5137人。以肺癌发病作为观察终点,共随访了103715人.a,实际随访4986人,失访151人,每个观察对象平均随访20.8a,随访率97.06%。此期间发生肺癌106人,其中97人已死亡,肺癌发病率为102.2/10万人.a。肺癌组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均高于非肺癌组,BM I低于非肺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年龄等因素后,大量吸烟可增加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R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M I的增加,肺癌发病率逐渐降低。调整年龄等因素后,吸烟工人中的肺癌发病RR随BM I升高顺序依次为1.00,0.57和0.33;剔除随访5a新发的10名肺癌患者后,吸烟工人的肺癌发病RR依次为1.00,0.52和0.33,均呈随BM I增加而发病危险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按吸烟与否和不同BM I分组,经调整年龄、饮酒情况后,以吸烟+低体重组为参照,不吸烟+正常体重组、不吸烟+超重和肥胖组、吸烟+正常体重组与吸烟+超重和肥胖组肺癌发病R R分别为0.25(95%CI:0.08~0.84,P<0.05),0.16(95%CI:0.04~0.74,P<0.05),0.45(95%CI:0.46~1.24,P>0.05)和0.23(95%CI:0.07~0.77,P<0.05)。结论吸烟和低体重人群增加肺癌发病危险,戒烟和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
陈纪春吴锡桂段秀芳于学海郑润平王建华李建新顾东风
关键词:肺肿瘤吸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