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军

作品数:2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汉语
  • 4篇教学
  • 3篇语言
  • 3篇释义
  • 3篇近代汉语
  • 3篇词语
  • 2篇心理
  • 2篇语文
  • 2篇语文教材
  • 2篇指瑕
  • 2篇人名
  • 2篇偏误
  • 2篇注释
  • 2篇禅宗
  • 2篇禅宗语言
  • 2篇文化交际
  • 2篇文教
  • 2篇文字
  • 2篇留学
  • 2篇留学生

机构

  • 20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顾军
  • 1篇高丽
  • 1篇赵爽
  • 1篇高婷婷
  • 1篇孙艳萍

传媒

  • 3篇品位·经典
  • 2篇学语文
  • 2篇贺州学院学报
  • 2篇合肥师范学院...
  • 2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安徽电子信息...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中学语文(教...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 1篇现代语文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名避讳的方法与语言文字现象被引量:2
2016年
避讳是我国古代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艺术。文章主要通过古代人名避讳的材料,揭示各种避讳方法中所蕴含的语言文字规律。人名避讳所体现的语言文字现象主要体现在词义、语音和文字方面。词义方面,主要有同义、反义、类义、种属义、相关义和无关义避讳;语音方面,主要有同音、近音和更音避讳;文字方面,主要有缺笔、空字、分写、换形和增笔避讳。
顾军高婷婷
关键词:避讳人名语言文字
留学生汉字偏误与教学语料库建设
汉语历史悠长,汉字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流传至今,数量极为丰富.因此,能否将有限的偏误研究成果最大化服务于对外汉字教学,关键在于准确选取偏误研究的对象.本课题经导师点拨,结合一定的调研基础,最终选取高频汉字为研究对象.高频汉...
顾军
关键词:留学生汉字偏误
先秦儒家“君子”与洛克“绅士”人格之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君子和绅士分别是东西方传统的理想人格形象,二者之间异同互见。相同点是:都以为上流社会服务为目的,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主张德、礼至上,有显著的伦理色彩;均为男人形象,有严重的性别歧视和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不同点表现在阶级基础、教育内容和道德要求上。吸取二者的积极因素对于当今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丽顾军
关键词:君子绅士理想人格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文化负载词教学被引量:3
2019年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s)也被称作文化词汇、文化词语、文化内涵词,是一个民族文化积淀(包括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等)的体现。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负载词教学息息相关,因此,研究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负载词教学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与分类出发,分别介绍了文化负载词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期对文化负载词的研究与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余夕平顾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负载词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串戏”等词义的误解误用探究被引量:1
2015年
要]从近代汉语开始,"串"产生了"表演;扮演;演奏;装扮"诸义。由于人们对"串"义的误解,从而对"串"组成的一些合成词意义产生了误解误用。文章考察了"串戏"、"客串"、"反串"、"串演"、"会串"、"彩串"和"串座"等词义的误解误用现象,并从心理和语用角度对词义误解误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顾军
关键词:词义心理
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指瑕
2016年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以探究内容为核心,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突出整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自学能力。但根据我们的考察,部分注释似仍存在可商榷之处,下面以高一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释义和注音为例进行分析。
顾军赵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指瑕人文修养教学方式
网络词语“燃”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研究
2020年
近年来,"很燃""好燃"等搭配活跃在网络媒体中,但目前关于"燃"的研究很少,本文从"燃"的产生出发,从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说明"燃"除了适应时代和网络交际之需,更有较强的词汇基础、语法依据和语用价值做支撑,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宋艳芳顾军
关键词:网络词语语义语法
“如麻似粟”补释
2012年
"如麻似粟"在禅宗语录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很多辞书未予收录。袁宾、康健(2010)释义为:"麻和粟均为常见之物,比喻既多又普通。"考察用例后发现:"如麻似粟"仅表示数量多,并不包含"普通"义。另外,"麻"和"粟"均指植物,而非子实。并在调查大量用例的基础上,将"如麻似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归纳。
顾军
关键词:释义近代汉语禅宗语言
释“徛死”被引量:2
2012年
《景德传灯录》卷八《浮杯和尚》出现了两例"徛死",但对"徛死"的解释目前却难以令人满意。我们考察文献的用例之后发现:一、"徛死"的"徛"就是"站立"义,"徛死"还有"猗死"、"伎死"和"跂死"等不同写法;二、"徛死"是一种带有嘲弄、蔑视感情色彩的说法,有"呆板、愚笨"的意思。
顾军
关键词:释义近代汉语禅宗语言
汉语避讳人名中的语言文字现象被引量:1
2018年
避讳现象在当代有所反映,但留学生对此现象常常缺乏了解,从而在交流方面造成障碍。汉语避讳人名中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现象,主要有词义、语音和文字方面。词义方面,主要有同义、类义、种属义、相关义和无关义;语音方面,主要有同音、近音和更音;文字方面,主要有缺笔、空字和分写,有时还会综合运用"看、形、义"中至少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汉语避讳人名中语言文字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语言和文化的国际推广起促进作用。
顾军温馨雨
关键词:汉语文化语言文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