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秋华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青阳腔
  • 2篇剧本
  • 1篇演唱
  • 1篇演唱活动
  • 1篇史料
  • 1篇史料记载
  • 1篇平民
  • 1篇平民性
  • 1篇曲律
  • 1篇万历
  • 1篇万历年间
  • 1篇民性
  • 1篇《曲律》

机构

  • 2篇九江学院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唐北华
  • 2篇魏秋华

传媒

  • 1篇戏曲艺术
  • 1篇四川戏剧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论青阳腔剧本中的平民因素
2010年
青阳腔自明代一直深受地方人们喜爱,究其原因,除"改调歌之"中的滚调外,还包含其对源剧本进行平民因素的改造。本文以江西青阳腔为例,通过当时流行的青阳腔《红梅阁》与昆腔《红梅记》的比较来进行说明,进而探求平民因素的根源及其内核平民性。
唐北华魏秋华
关键词:青阳腔平民性
论青阳腔剧本中的平民因素
2010年
江西青阳腔。自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1567—1619)。由安徽传来后,一直深受当地人们喜爱。有关江西青阳腔的史料记载不多。主要有以下两处:一处是汤显祖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青阳。我宜黄谭大司马纶闻而恶之。”这句话记载了青阳腔的渊源以及青阳腔产生不久便传人江西的事实。检索后来的史料.我们发现赣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北起九江,南至赣州,包括南昌、抚州、吉安等地。随处可见青阳腔的演唱活动。另一处是王骥德《曲律》中有一段话:
唐北华魏秋华
关键词:青阳腔剧本史料记载万历年间演唱活动《曲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