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河
- 作品数:76 被引量:41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一起肺炎克雷伯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的临床特点、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的一起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果2010年9月3日至2010年10月3日期间, NICU连续发现12例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患儿,最终7例确定医院感染。患儿胎龄(28.5±2.6)周(25-32周),出生体质量(941.4±309.8)g(620-1540 g),发生医院感染时的住院时间为(31.7±12.8)d (11-45 d)。总医院感染发生率2.41%,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79%。胎龄〈28周的极早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达到50.00%,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86%。所有痰培养结果均显示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75%-100%,碳青酶烯类耐药率达到5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最低为25.0%。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胎龄〈28周的极早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是NICU医院感染暴发的高危人群。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已经突变至耐碳青霉烯类,需引起高度重视。规范的医疗行为是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可以显著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率及死亡率。
- 王铭杰余小河李文曹传顶吴安华廖正嫦周美娟姜玲高红梅岳少杰
- 关键词: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 骨髓基质细胞脑内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白质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脑内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HIBD组(n=12)和移植组(n=12),后两组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后低氧暴露2h制作HIBD模型,移植组大鼠在HIBD后24h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下,将体外培养3~5代的SD大鼠BMSCs用Hochest33324标记24h后脑内移植于左侧海马。日龄45d时处死大鼠,用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在脑内的存活及BMSCs的O4的阳性表达。行髓鞘碱性蛋白(MBP)检测左侧胼胝体和皮质下白质MBP表达,行O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左侧侧脑室周围和皮质下白质O4的表达。结果BMSCs移植后37d,移植部位及左侧皮层区(损伤侧)均可见到胞核蓝色的BMSCs,移植细胞表达O4的阳性率为(3.70±1.09)%。HIBD组左侧(损伤侧)胼胝体和皮质下白质MBP染色变浅,有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改变,左侧侧脑室周围和皮质下白质04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移植组胼胝体和皮质下白质MBP染色较深,部分有髓鞘脱失改变,相同部位04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稍减少,比HIBD组明显增加,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BMSCs脑内移植对HIBD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谢岷杨于嘉刘沉涛王庆红王霞余小河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移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白质
- 新生儿脑膜脓毒性黄杆菌感染临床特点-附3例病例分析
- [目的] 回顾分析本院NICU 3例脑膜脓毒性黄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分离的脑膜脓毒性黄杆菌进行细菌药敏分析,观察3例脑膜脓毒黄杆菌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疑似感染及治疗后动态进行如下检验: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
- 王铭杰岳少杰余小河曹传顶
-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体重减轻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 出生后体重减轻9%是新生儿生后早期正常的生理过程。胎龄越小,体重减轻程度越明显。临床观察发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减轻程度可达10%~15%。但随着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及温箱环境湿度的改善(>80%),有学者提出早产儿生后可不...
- 王铭杰齐捷岳少杰曹传顶余小河丁颖廖正嫦刘阳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高压氧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时间窗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是否可以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的增殖及HBO治疗HIBD的时间窗。方法:采用Rice法制成HIBD模型,分别于HIBD后第3、6、12、24和72h开始给予HBO治疗,1次/d,连续7 d。HIBD后10 d,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不同时间窗HBO治疗对内源性NSC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Nestin蛋白的表达;HIBD后28 d尼氏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密度。结果:HIBD后3、6、12和24 h给予HBO治疗,侧脑室室管膜下(SVZ)区BrdU+Nestin+细胞显著增加(P<0.05),损伤侧大脑Nest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HIBD组(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HIBD后3、6、和12h给予HBO治疗,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较HIBD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HBO治疗可以促进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NSC的增殖,治疗时间窗拓宽至HIBD后24 h可促进NSC增殖,HIBD后72 h进行HBO治疗则疗效不显著。
- 王晓莉杨于嘉余小河谢岷王霞刘沉涛
- 关键词:高压氧缺氧缺血脑损伤时间窗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新生大鼠
- 生后以肺炎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肺动脉吊带一例
- 2014年
- 患儿,男17天,因生后反复喘息、呼吸困难17d,呛奶后加重15h,2013年8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科。患儿系第5胎第2产。孕39^+5周剖宫分娩。出生体重3600g,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羊水清亮,量多。脐带和胎盘正常。生后患儿即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现象,可闻及喉鸣,哭吵及活动后明显,偶有单声咳嗽,但无发绀、呻吟和呼吸暂停。
- 岳少杰余小河熊曾曹传顶杨丕光王铭杰
- 关键词:肺动脉吊带首发表现APGAR评分肺炎反复喘息
- 新生儿脑膜脓毒性黄杆菌感染临床特点-附3例病例分析
- 脑膜脓毒性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因其可产生多种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s,MBL)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
- 王铭杰岳少杰余小河曹传顶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感觉运动机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感觉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7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脑内移植组,后两组HIBD损伤后3d分别在左侧感觉运动皮质区植入BrdU标记的NSCs或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植入4周后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和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HIBD组比较,移植组在T迷宫和四项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改善。在T迷宫中,自发改变率[(69.23±13.34)%vs(45.00±27.27)%](P<0.05)上升;在握持牵引试验中,握持时间明显延长[(49.15±13.39)svs(27.20±15.18)s](P<0.05);在肢体放置和足错误试验中的不对称性消失,姿势反射也明显改善(P<0.05)。BrdU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4周,在脑内可见存活的NSCs分布于移植点附近;BrdU和NF-200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移植后4周NSCs可部分分化为神经元表达NF-200。结论脑内移植NSCs对HIBD新生大鼠的感觉运动机能和行为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王霞杨于嘉余小河钟乐贾延劼
- 关键词: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新生SD大鼠BRDU标记感觉运动功能皮质区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培养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影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功培养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其培养成功率。方法脐血依胎龄分为3组:40周胎龄组(n=11);36周胎龄组(n =6);32周及其以下胎龄组(n=5)。采用相对适宜的条件培养,观察能成功培养出MSCs的比率,探讨脐血MSCs培养与胎龄、脐血单个核细胞数量(mononuclear cells,MNCs)、脐血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通过检测脐血MSCs的生长曲线、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数目(fibroblast colony forming unit,CFU-F)、表面标志的表达来观察脐血MSCs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脐血MSCs培养成功率达54.5%。MSCs培养成功与否与接种于培养瓶内脐血MNCs数量密切相关,脐血MNCs接种数量在1.25×108/L以上者培养成功率达83.3%。单位体积内脐血MNCs含量与胎龄呈负相关。小胎龄者脐血MSCs成集落能力(CFU-F数目)高于大胎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在原代培养细胞增殖期末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CD29有62.1%的表达,传1代细胞表达CD29、CD105分别为78.3%和85.0%;造血系统的表面标志CD34、CD45则始终在3.0%以下。结论脐血MNCs的接种数量在1.25×108/L以上可以提高培养的成功率。相同容量内脐血MNCs与胎龄呈负相关,且脐血MSCs样细胞集落形成能力(CFU-F计数)小胎龄者高于大胎龄,可能是小胎龄脐血MSCs相对容易培养成功的原因之一。
- 罗芳杨于嘉王霞余小河王庆红宋健辉刘沉涛黄榕
- 关键词:胎血孕龄间质干细胞
- 人骨髓基质细胞脑移植改善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探讨BMSCs脑移植治疗HIBD的可行性。方法36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和移植组(均n=12)。HIBD组和移植组大鼠7日龄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氧气2h制成HIB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左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分离培养人BMSCs,损伤后3d将BMSCs立体定位脑移植到移植组大鼠左侧感觉运动皮层。3~4周龄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和组织学的改变,并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缺氧缺血后3周,HIBD组海马DG区和皮层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目较正常组减少[海马DG区:(39.2±5.6)个vs(51.1±3.9)个,P<0.001;皮层:(12.3±3.0)个vs(17.8±3.0)个,P<0.001]。BMSCs移植后海马DG区和皮层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目[海马:(44.9±3.1)个,皮层:(17.5±3.1)个]较HIBD组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在T迷宫、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不足。BMSCs脑移植组各项行为学测试成绩较HIBD组均有明显改善。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3周,BMSCs在脑内存活。结论BMSCs脑移植可以改善新生鼠HIBD。
- 钟乐杨于嘉贾延劼余小河王霞宋健辉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