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羿男
-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_1-tk基因疗法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的杀伤效应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 (HSV1 tk)结合环氧鸟苷(GCV) ,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C4 2、PC3 )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经转染包装细胞系PA3 17,选择出高病毒滴度的生产细胞系 (VPC) ,PCR、RT PCR检测VPC内HSV1 tk基因的整合和表达。VPC与癌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 ,以硫基罗丹明B(SRB)法测定GCV治疗后癌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 经阳性克隆筛选 ,得到高滴度并能稳定表达HSV1 tk基因的VPC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1 tk基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C4 2、PC3均具有杀伤效应 ,光镜下没有发现凋亡小体 ;经比较 ,HSV1 tk基因对PC3的治疗效果最好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1 tk基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有杀伤作用 。
- 薛竹徐秀红陈光勇刘羿男陈淑媛邵强毕泗成梁亚云张长淮张玉海
-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介导HSV1-TK基因疗法细胞素杀伤效应
- 溶酶体相关跨膜蛋白质家族中一个新成员,LAPTM4B,在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
- LAPTM4B(lysosome-associated protein transmembrane 4 beta)是本室克隆和鉴定的属于溶酶体相关跨膜蛋白质家族(LAPTM)中的一个新成员。该家族中迄今已发现3个成员:L...
- 周柔丽魏渲辉李莉刘羿男何其华熊富霞杨华潘艳萍单毅张莎林明金月英
- 关键词:细胞增殖与凋亡LAPTM4B抗凋亡溶酶体
- 一种新型吲哚满酮类化合物对鼻咽癌细胞的作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发针对中国南方和东南亚高发恶性肿瘤鼻咽癌的新型靶向抗癌药。方法:用本课题组合成的一种新型吲哚满酮类化合物IF239处理培养的鼻咽癌细胞系(CNE),酸性磷酸酶法测定化合物IF239对CNE细胞百分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黏附状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分子的变化。结果:IF239对CNE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黏附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有关;而G2/M期阻滞与IF239上调cyclin B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CDK1)磷酸化水平有关。结论:IF239对CNE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其作用机制独特,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 王明群刘羿男赵翔张页
- 关键词:抗肿瘤药鼻咽肿瘤细胞周期细胞黏附
- 五指山小型猪单个核细胞表面α Gal抗原表达差异的分析
- 2010年
- 利用猪的器官为挽救脏器终末衰竭病人而进行的异种移植是有效救治病人的途径之一.由于猪细胞表面存在的α1,3半乳糖会引起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器官最终被移植受体排斥.除人类和旧大陆猴外,所有哺乳动物细胞表面都有αGal半乳糖表达,但个体间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为研究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细胞表面α1,3半乳糖表达的个体差异,本实验利用FITC-isolectin进行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以及激光共聚焦分析,对14例5月龄猪样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的α1,3半乳糖水平进行检测.利用猪肾上皮PK15细胞确定FITC-isolectin标记的最适浓度为25ng/μl(细胞标记效率大于85%).结果显示,14头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α1,3半乳糖的表达差异范围在1.25~2.09倍之间,远低于普通非近交系猪的个体差异.本研究为利用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材料提供了基础数据.
- 陈苹刘羿男王卫平周春燕马康涛
- 关键词:异种抗原五指山小型猪
- 健脾活血解毒法拆方含药血清对人大肠癌细胞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解毒法拆方含药血清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的生长、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自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健脾组、活血组、解毒组、健脾活血组、健脾解毒组和健脾活血解毒组,分别采用酸性磷酸酶法(APA)、流式细胞术(FCM)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以及自噬相关基因LC3表达。结果:各组10%含药血清作用24 h后均能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但组间不具有明显差异。光镜下可见,健脾活血解毒法各组含药血清作用24 h后,细胞数量减少,且体积变小;细胞早期及中晚期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自噬相关蛋白LC3出现活性剪切条带。结论:健脾活血解毒法含药各拆方血清体外可抑制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机制可能与自噬作用通路密切相关。
- 丁宁杨宇飞刘羿男许云何斌
- 关键词:结直肠癌含药血清自噬
- α-硫辛酸对在H9c2细胞在H_2O_2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 2012年
- 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氧自由基会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近年研究发现,α-硫辛酸(α-lipoic acid,LA)具有抗氧化作用,但LA是否能够对抗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氧化应激模型,分别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法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评价LA是否具有对抗氧化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能力.结果显示,LA能提高H2O2损伤的H9c2细胞存活率,降低心肌细胞凋亡,而且LA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而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结果证实,LA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该研究为LA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氧化应激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提供了实验依据.
- 刘羿男王卫平贾竹青陈苹马康涛周春燕
- 关键词:Α-硫辛酸过氧化氢氧化应激H9C2细胞凋亡
-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Ganciclovir系统对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治疗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 (HSV1 tk)结合Ganciclovir(GCV)治疗方案 ,在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的疗效以及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 方法 采用Southern杂交法 ,证实逆转录病毒载体生产细胞系pN2 A tk VPC(VPC)带有tk基因并稳定整合到基因组DNA上 ;再将VPC与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DBTRG 0 5MG(0 5MG)分别以 1∶1、1∶4比例混合接种于BALB c裸鼠皮下 (以只接种 0 5MG细胞作为对照 ) ,建立裸鼠皮下胶质瘤动物模型 ,然后腹腔注射GCV治疗 [30mg (kg·d) ],连续 14d ,治疗后 1周 ,取出瘤块作病理组织学分析。 结果 1∶1组瘤块较 1∶4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小 (P <0 0 1) ,且有 30 %的瘤块完全消失 ,提示HSV1 tk GCV对肿瘤细胞有显著杀伤效应。光镜观察可见 ,1∶1组细胞核固缩、溶解甚至破裂等坏死特征 ,说明HSV1 tk GCV在invivo水平杀伤肿瘤细胞是细胞毒杀伤效应。 结论 HSV1 tk GCV系统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
- 刘羿男田竟生
- 关键词:脑胶质瘤基因治疗动物模型
- 清血颗粒与祛邪胶囊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种院内制剂清血颗粒和祛邪胶囊含药血清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的癌细胞生长、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清血颗粒组、祛邪胶囊组、健脾活血组、健脾活血加清血颗粒组、健脾活血加祛邪胶囊组,分别采用酸性磷酸酶法(APA)、流式细胞术(FCM)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含好药血清对肿瘤细胞长、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结果:清血颗粒、祛邪胶囊、健脾活血清血颗粒、健脾活血组的10%含药血清作用24h后,可明显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健脾活血加祛邪胶囊组则不能抑制其生长。光镜下可见,祛邪胶囊组作用24h后细胞密度稀疏,细胞皱缩体积缩小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清血颗粒和祛邪胶囊均能明显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祛邪胶囊组主要通过凋亡途径诱导HCT-116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 丁宁杨宇飞刘羿男许云何斌
- 关键词:结直肠癌自噬凋亡
- Isl1近端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其反式作用因子的鉴定
- 刘羿男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
- 从胎儿胰腺组织建立单克隆胰腺前体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人胰腺干细胞分离纯化体系。 方法 从胎儿胰腺中分离获得巢蛋白阳性细胞群体 ,荧光激活细胞分选 (FACS)技术分选单个sidepopulation(SP)细胞后进行单克隆细胞培养。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及放射免疫分析 (RIA)方法 ,研究单克隆SP细胞在体外增殖和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的能力。 结果 胎儿胰腺组织经过分离和体外培养后 ,可获得巢蛋白阳性细胞 ,对其进行Hoechst 33342染色 ,分析显示SP细胞约占 0 1% ;RT PCR证实SP细胞有ATP结合盒转运子G2 (ABCG2 )表达 ,而非SP细胞则未见表达 ;SP细胞的克隆形成率约为 2 7% ,而非SP细胞没有克隆形成。在多种细胞因子和无血清的条件下 ,单克隆SP细胞经诱导后出现胰岛素、胰升糖素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 1(PDX 1)mRNA的表达 ,而巢蛋白、neurogenin3(Ngn3)和ABCG2mRNA表达消失 ;RIA分析可检测到诱导后的细胞内有胰岛素产生。 结论 首次报道从胎儿胰腺组织中分离并建立了单克隆胰腺前体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 ,并可分化为胰岛内分泌细胞。
- 张玲洪天配胡江刘羿男吴永华李凌松
- 关键词:单克隆前体细胞胰腺组织胎儿RIA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