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瑞文

作品数:23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医用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基因
  • 6篇动脉
  • 6篇药物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聚己内酯
  • 5篇己内酯
  • 5篇胶囊
  • 4篇埋植剂
  • 3篇蛋白
  • 3篇蛋白涂层
  • 3篇血管
  • 3篇孕酮
  • 3篇再狭窄
  • 3篇质粒介导
  • 3篇属支
  • 3篇炔诺孕酮
  • 3篇左炔诺孕酮
  • 3篇小型猪
  • 3篇金属支架

机构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3篇史瑞文
  • 11篇高润霖
  • 10篇宋存先
  • 9篇王彭延
  • 7篇崔秀敏
  • 7篇孙洪范
  • 7篇宋来凤
  • 7篇孟亮
  • 5篇袁卫民
  • 5篇汤健
  • 4篇袁晋青
  • 4篇唐承君
  • 4篇李永利
  • 3篇陈在嘉
  • 3篇施化莲
  • 3篇魏英杰
  • 3篇司文学
  • 3篇李永利
  • 2篇冷希岗
  • 2篇钱杰

传媒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降解长效抗生育埋植剂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介绍了用我们合成的可降解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和F68固体增释剂为原料经热塑挤管制成2.5mm外径和2.3mm内径的圆管,截取所需长度,内装一定剂量的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LNG)制成可降解的长效抗生育埋植剂(CaproF),经体外和大鼠体内药物释放量的测定,表明CaproF在设定时间内可保持恒定的药物释放速率;埋植体内两年,药囊形状完好,无破碎,未发现对狗有长期毒性反应,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的LNG结果稳定,无明显波动,抗生育实验表明,对每只大鼠皮下埋植2.3cm,装LNG 20mg的胶囊两根,可保持两年100%抗生育效果,Ⅰ期临床实验,9名育龄妇女均未受孕,除个别受试者有轻微的点滴出血外,无其它副作用,两年内有确切的抗生育作用。
王彭延宋存先施化莲史瑞文崔秀敏赵明
关键词:缓释材料抗生育聚己内酯
长效抗生育埋植剂CaproF体内药物释放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对可降解长效抗生育埋植剂CaproF的体内药物释放动力学进行评价。方法将CaproF植入Wister大鼠皮下。每隔一定时间处死动物,取出埋植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药物残留量,计算单位长度埋植剂平均每日药物释放量。放射免疫法测定左炔诺孕酮(LNG)血药浓度。结果CaproF埋植剂在60、120、180、360、720d药物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1.0±3.0)、(11.7±3.7)、(8.0±1.2)、(7.3±0.4)、(9.3±0.9)μg/(d·cm),并可维持基本恒定的血药浓度。结论左炔诺孕酮CaproF埋植剂植入体内后,平均药物释放速率达到7.6μg/(d·cm),并可维持2年的基本稳定释放。
唐丽娜孙洪范宋存先冷希岗崔秀敏史瑞文
关键词:埋植剂左炔诺孕酮药物释放
在小型猪模型由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局部转染尿激酶前体基因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为了评估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局部转染尿激酶前体 (Pro UK)基因对冠状动脉内血小板沉积、早期血栓形成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金属支架涂层为交联明胶制成。载体为复制缺陷的、携载Pro U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采用标准球囊导管技术 ,将携带有Pro UK基因的蛋白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 ,以相同方法置入单纯蛋白涂层支架或裸露支架做为对照。结果 支架置入后 3天 ,Pro UK基因转染血管段 (n =6) 111In标记血小板及扫描电镜显示 :血小板沉积和纤维蛋白形成明显少于对照血管 (P <0 0 5 )。在基因转染后 7天RT PCR(n =2 )和免疫组化染色(n =1)证实 ,有Pro UKmRNA的表达及Pro UK蛋白质生成。 3个月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Pro UK基因转染组 (n =4 )无再狭窄发生 ,而对照组 (n =8)均发生再狭窄 ,组织病理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 :在Pro UK基因转染组 (n =4 ) ,平均新生内膜厚度 ,新生内膜面积和百分狭窄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n =8,P <0 0 5 )。结论 在再狭窄动物模型上 ,通过蛋白涂层支架 ,Pro UK基因在腺病毒载体介导下能被直接导入血管成形部位 ,并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袁晋青高润霖史瑞文宋来风汤健李永利唐承君陈在嘉
关键词:再狭窄基因治疗冠心病蛋白涂层金属支架
聚己内酯微孔膜囊管化胰组织及其胰岛素释放的观察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观察了不同孔隙度聚己内酯微孔囊管的通透性,并选择适当孔隙度的微孔囊管包裹大鼠和小鼠胰组织进行体内、外培养。结果表明,聚己内酯微孔囊管能够对胰岛素分子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而对免疫球蛋白大分子具有较好的阻挡效果。体外培养显示,囊管化胰组织可对葡萄糖刺激作出较快应答,持续培养三个月,始终有胰岛素释放。体内培养23天后仍能对葡萄糖刺激作出反应。
孙洪范宋存先史瑞文胡刚张延
关键词:聚己内酯胶囊胰岛素
用于携载基因的蛋白质涂层医用载体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用于携载基因的蛋白质载体类医用配制品,它是将加或不加添加剂的经过交联处理的蛋白质粘附于医用底物上而制成。将底物上的蛋白质涂层有效地吸附基因后定位移植入机体的任何部位,可以理想地实现靶向输送局部定位基因。这种涂层...
史瑞文高润霖
文献传递
蛋白涂层支架携带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小型猪冠状动脉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索蛋白涂层支架携带质粒介导人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基因转染小型猪冠状动脉可行性。  方法 :使用蛋白支架吸附去内毒素纯化质粒 ,以常规支架置入技术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置入后第 7天取出前降支置入段 ,分别提取总核糖核酸 (RAN)并进行逆向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导入人肝脏i NOS蛋白的表达。  结果 :小型猪前降支置入支架处显示人 i NOS基因信使核糖核酸 (m RNA)转录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中膜、内膜人i NOS基因表达人 i NOS蛋白的颗粒 ,以平滑肌细胞最明显。  结论 :蛋白涂层支架吸附去内毒素携带人 i NOS基因质粒植入小型猪前降支冠状动脉 ,RT- PCR显示人 i NOS基因的 m RNA转录 ,免疫组化显示人 i NOS蛋白的表达。
戴军高润霖汤健宋来凤魏英杰宋莉李永利唐承君史瑞文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冠状动脉
可在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属于持续释放型或间断释放型医药配制品。该药物控释胶囊是将普罗尼克与乙酸酐反应,消除分子端羟基得致孔剂,致孔剂与已内酯单体聚合后加工成囊管,剪裁,装药,热封囊管两端。...
宋存先孙洪范王彭延史瑞文崔秀敏
文献传递
金属支架蛋白涂层介导的血管内局部转基因被引量:27
1997年
目的:评估在腺病毒介导下,由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向局部动脉壁转基因的可行性、效率和选择性。方法:金属支架由316L不锈钢丝编织而成,载体为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并携带有LacZ标记基因,该基因编码核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首先将蛋白涂层支架分别固定在4.0和3.0mm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球囊上并在高效价病毒原液中(2×1010pfu/ml)浸泡3分钟,然后通过8F大腔引导导管分别将支架植入小型猪颈动脉(n=4)和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n=2)。在支架植入后7(n=4),14(n=1)和21(n=1)天分别将动物处死。β-半乳糖苷酶表达由X-Gal染色评估。在转染后7天行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远处器官转基因表达。结果:所有动物均发现转基因表达。在1例有完整内膜的颈动脉,β-半乳糖苷酶表达局限于内皮细胞,而当内皮剥落后,转基因表达出现在内膜下、中层和外膜。中层平滑肌细胞转染率为38.6%。远处器官和邻近支架的近远端血管及对照血管均未显示核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结论:①在腺病毒介导下,由交联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向内皮,中层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转基因有效可行且转染效率较高。②该涂层支架可做为腺病毒介导转基因的良好运载体,并有可能?
袁晋青高润霖史瑞文宋来凤宋来凤孟亮李永利司文学孟亮
关键词:转基因腺病毒金属支架蛋白涂层冠状动脉狭窄
Intravascular local gene transfer mediated by protein-coated metallic stent被引量:3
2001年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efficiency and selectivity of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to local arterial wall by protein-coated metallic stent.Methods A replication-defectiv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the Lac Z reporter gene for nuclearspecific β-galactosidase (Ad-βgal)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coating for metallic stent was made by immersing it in a gelatin solution containing crosslinker. The coated stents were mounted on a 4.0 or 3.0 mm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balloon and submersed into a high-titer Ad-βgal viral stock (2 × 1010 pfu/ml) for 3 min, and then implanted into the carotid artedes in 4 mini-swines and into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coronary artery in 2 mini-swines via 8F large lumen guiding catheters.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7 (n=4), 14 (n = 1) and 21 (n = 1 ) days after implantation, respectively. The β-galactosidase expression was assessed by X-gal staining.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ransgene was detected in all animal. In 1 of carotid artery with an intact intima, the β-gal expression was limited to endothelial cells. In vessels with denuded endothelium, gene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the sub-intima, media and adventitia.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medial smooth muscle cells was 38.6%. In 2 animals sacrificed 7 days after transfection, a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X-gal-stained samples did not show evidence of transfection in remote organs and arterial segments adjacent to the treated arterial site.Conclusions Adenovirus-mediated arterial gene transfer to endothelial,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adventitia by protein-coated metallic stent is feasible.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is higher. The coated stent may act as a good carrier of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and have a potential to prevent restenosis following PTCA.
袁晋青高润霖史瑞文宋来风汤健李永力唐承君孟亮袁卫民陈在嘉
蛋白涂层支架携带质粒介导的一氧化氮合酶基因预防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为评价蛋白涂层金属支架携带质粒介导的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局部转染血管壁 ,预防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效果。方法 金属支架涂层为胶联明胶制成。载体为去内毒素纯化pcDNA3。采用标准球囊导管技术 ,将吸附有质粒介导的人肝脏的iNOS基因(pcDNA3hepiNOS)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 (n =9)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 ,以相同方法置入单纯蛋白涂层支架做为对照组 (n =9) ,支架与血管直径之比为 1.1~ 1.3:1。结果 在支架置入后 7d ,RT PCR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证实在pcDNA3hepiNOS转染的血管段有iNOSmRNA的表达和iNOS蛋白生成 ,而远离器官则无基因的表达。 3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转染pcDNA3hepiNOS组 (n =5 )无再狭窄发生 ,而对照组均发生显著的再狭窄。组织病理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 :pcDNA3hepiNOS组新生内膜面积 (1.7± 0 .8)mm2 、平均百分狭窄面积 (2 6 .5± 7.5 ) %、平均管腔狭窄百分数 (4 1.2± 16 .5 ) % ,均较对照组小 ,对照组分别为 (2 .8± 0 .8)mm2 ,P <0 .0 5 ;(94.2± 14.3) % ,P <0 .0 0 1;(88.0± 16 .6 ) % ,P <0 .0 0 1;比较内膜面积 /中膜面积比值 (I/M)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了 5 9.8%。
戴军高润霖史瑞文汤键宋来凤阮英茆陈纪林李永力唐承君孟亮
关键词:再狭窄一氧化氮合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