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继忠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巷道
  • 4篇煤柱
  • 3篇围岩
  • 3篇煤层
  • 3篇煤矿
  • 2篇底鼓
  • 2篇支护
  • 2篇数值模拟
  • 2篇近距离煤层
  • 2篇工作面
  • 2篇采动
  • 2篇残留煤柱
  • 2篇值模拟
  • 1篇底板
  • 1篇底鼓控制
  • 1篇地理
  • 1篇地质
  • 1篇顶煤
  • 1篇顶煤开采
  • 1篇动压

机构

  • 9篇焦煤集团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作者

  • 11篇康继忠
  • 4篇神文龙
  • 2篇杨建雄
  • 1篇吴雪飞
  • 1篇吴宝杨
  • 1篇樊少武
  • 1篇王襄禹
  • 1篇赵红超
  • 1篇王若帆
  • 1篇魏昌胜
  • 1篇白宇
  • 1篇刘晓东
  • 1篇赵志勇
  • 1篇张彪
  • 1篇赵强
  • 1篇孙毅

传媒

  • 5篇煤矿安全
  • 3篇山西煤炭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4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条件下合并煤层开采方式的可行性研究
2013年
由于原有开采工艺及设备的影响,当前水峪煤矿开采合并煤层时的资源回收率受到限制。因而针对水峪煤矿合并煤层的地质赋存特征,从技术角度对分层开采、放顶煤开采、一次采全高的三种采煤工艺进行可行性分析;三种工艺虽均可行,但从安全、经济综合考虑,放顶煤开采要优于分层开采和一次采全高开采。
康继忠
关键词:放顶煤开采一次采全高
巷道两帮强度对底鼓控制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不同煤岩条件下巷道两帮位移与底鼓的力学模型;运用数值计算软件UDEC模拟了两帮煤体不同强度条件下巷道底板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巷道两帮煤体强度与底鼓量之间成反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回采巷道两帮煤体支护强度控制两帮位移量来减小巷道底鼓量围岩控制思想,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围岩控制技术能有效的控制巷道底板变形。
康继忠赵红超王襄禹魏昌胜
关键词:底鼓回采巷道围岩控制
兑镇煤矿31102工作面顺槽底鼓原因分析及控制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分析兑镇煤矿31102工作面巷道出现严重快速底鼓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采用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底鼓的方案。
康继忠吴雪飞
关键词:耦合支护底鼓
强动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分段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为解决某矿单翼开采工作面采掘接替紧张的难题,提出迎采动面掘巷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某矿4102回风平巷掘进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场分布规律,得出巷道掘进端头受到的强动压影响范围为距4101工作面-30^+80 m。采用分段控制技术,对巷道强动压影响段采取高强大延伸率锚杆和锚索网联合支护、高水材料加固窄煤柱帮、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加强支护顶板,有效控制了迎采巷道围岩变形,确保了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和安全生产。
康继忠杨建雄神文龙刘晓东赵志勇
关键词:数值模拟加强支护
朱家店煤矿4~#煤自燃指标气体优选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现场采集朱家店煤矿4#煤层煤样,利用程序升温试验装置和气相色谱仪,研究了CO、CO2、C2H4等气体在煤氧化自燃过程中产生和变化规律,分析了φ(C2H4)/φ(C2H6)、φ(C3H8)/φ(C2H6)等烯烷比及链烷比曲线。试验证明:4#煤自燃临界温度为60~70℃,干裂临界温度为90~110℃;煤样程序升温过程中,90~110℃以后,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急速增加。CO、C2H4、C3H8可以作为4#煤层煤自燃指标气体,φ(CH4)、φ(C2H4)/φ(C3H8)、φ(C2H4)/φ(C2H6)为辅助指标,为朱家店矿防灭火技术应用和火灾监测及预警提供了理论支撑。
康继忠
关键词:氧化自燃指标气体自燃特性
近距离残留煤柱底板应力场形成机理被引量:4
2016年
煤层近距离开采上位残留煤柱对下位与其空间相交的煤巷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引起支护体失效、片帮、冒顶甚至冲击矿压等煤岩动力灾害。以鑫瑞煤矿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采空区和煤柱下底板的应力分布状况及其在底板岩层中的传递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底板岩层不同深度水平截面上应力分布范围,揭示了底板巷道的应力环境。
康继忠神文龙张彪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煤柱采空区
煤柱下巷道的应力敏感性分区特征及响应机制
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存在大量遗留煤柱,遗留煤柱底板极易出现高应力集中、应力空间非均匀分布现象。下位煤层巷道穿越上部遗留煤柱时,巷道围岩极易出现大变形破坏甚至冲击矿压等动力灾害,严重影响下位煤层正常高效开采。因此,本文以鑫...
康继忠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应力敏感性采动应力
埋深对残留煤柱下近距离煤巷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结合鑫瑞煤矿4号和5号近距离煤层生产地质条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揭示埋深对单煤柱、双煤柱及煤柱群下近距离煤层巷道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留煤柱下巷道出现大变形,采空区下巷道变形较小,煤柱与采空区交界下巷道变形最小。随着埋深从100 m增加到700 m,残留煤柱下及靠近残留煤柱采空区下巷道围岩变形量显著增大。
康继忠神文龙王若帆白宇
关键词:埋深残留煤柱巷道变形巷道稳定性
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合理确定兑镇煤矿工作面区段间的煤柱宽度,在保证巷道支护稳定前提条件下,减小煤柱宽度,提高煤炭采出率,通过对现场采集的煤层及顶底板煤岩样进行了煤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测试,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不同宽度区段煤柱的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煤柱宽度时围岩应力、变形及塑性区分布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16 m宽的煤柱可以较好地减小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体的应力集中程度、塑性区范围及侧向位移,减少煤柱宽度,最终确定了区段煤柱合理的宽度为16 m,工作面实现安全回采。
康继忠樊少武吴宝杨
关键词:煤柱合理宽度
迎采掘进巷道合理煤柱宽度确定被引量:7
2017年
针对东易煤矿4102工作面回风巷道迎4101回采工作面掘进带来的巷道布置难题,综合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方法,对距4101工作面不同距离处的侧向支承应力分布、顶板挠度分布和不同宽度煤柱内部塑性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支承应力和挠度值呈"驼峰状"分布;当巷道布置在挠度峰值内侧时,煤柱内部仍有弹性稳定区,保证了煤柱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结合东易煤矿实际生产条件,最终确定了东易煤矿4102回风平巷的护巷窄煤柱宽度为7 m。
康继忠孙毅杨建雄神文龙赵强
关键词:窄煤柱数值模拟煤柱宽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