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林
- 作品数:76 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东省星火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虫害诱杀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灭虫设备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虫害诱杀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获取目标区域中农作物的实时图像信息,将目标区域划分为虫害防控区与非虫害防控区;构建各虫害防控区对应的场景三维模型图;根据各虫害防控区对应...
- 廖永林林心悦
- 霍氏啮小蜂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被引量:8
- 2016年
- 霍氏啮小蜂是一些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的寄生蜂。本文描述该寄生蜂从亚洲玉米螟羽化后0,6 12,18,24,30,36,42,48,54,60,66和72 h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霍氏啮小蜂雌性生殖系统为典型的膜翅目姬小蜂类型,包括2个卵巢,每个卵巢通常有8-9根卵巢管,另有1对输卵管附腺,1个受精囊和1个受精囊腺等。卵黄和卵子形成于羽化后12 h,刚羽化的雌蜂不含成熟卵(成熟卵指数OI=0),成熟卵出现在羽化后24 h,成熟卵数量随后不断增加至数量较为稳定。卵巢管内卵数与雌蜂的体长和头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和0.907。研究结果表明霍氏啮小蜂属卵育型(synovigeny)寄生蜂,本文还讨论了卵育型霍氏啮小蜂的卵成熟策略。
- 钟林海廖永林张扬吴伟坚
- 关键词:卵巢发育卵子发生
- 茶角胸叶甲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 2024年
-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是茶叶种植区的主要害虫,其触角在寻找食物源和交配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以及感器的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茶角胸叶甲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9个亚节)组成,雄虫触角总长度显著大于雌虫。在触角上发现6种感器类型及其10种亚型结构,包括5种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雌雄虫之间的感器类型未发现差异。触角第9鞭节的感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而第1鞭节仅观察到刺形感器。雄虫的毛形感器Ⅱ、Ⅳ、Ⅴ长度显著大于雌虫。这些结果对于开发基于茶角胸叶甲行为特征的生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雷高科高燕李燕芳廖永林
- 关键词:茶角胸叶甲扫描电子显微镜触角感器
- 一种用于防治粉蚧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粉蚧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活性成分包括螺虫乙酯和蜡蚧轮枝菌,所述螺虫乙酯和蜡蚧轮枝菌在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45%,所述螺虫乙酯和蜡蚧轮枝菌质量比为(0.1‑40):...
- 章玉苹黄少华廖永林王龙江李传瑛刘伟玲
- 文献传递
- 草地贪夜蛾及其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9年
-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入侵害虫,已经入侵了全球100多个国家,2019年1月在我国云南省被发现后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区,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危害。本文对草地贪夜蛾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害虫防控方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特别是害虫的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家族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并优化草地贪夜蛾的预警和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 常亚军廖永林蒋兴川王桂荣杨斌
- 关键词:害虫防治性信息素
- 4种农业措施对三化螟种群动态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我国南方稻区是水稻三化螟主发生区。近年来,受农业机械化、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等影响,三化螟发生与为害呈现新的特点。分别在广东粤北、粤中和粤西,通过田间试验布局和调查,系统研究了隔离育秧、稻菜轮作、浸桩旋耕和烧桩4种农业措施对三化螟种群动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隔离育秧、稻菜轮作和浸桩旋耕对于三化螟发生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而烧桩对三化螟控制效果不明显。隔离育秧与塑盘育秧、露地育秧这两种耕作方式相比,第2代本田白穗率、第4代白穗率、越冬虫口密度分别降低了43.4、53.7、14.0倍和14.4、11.0、4.7倍;稻菜轮作区与非稻菜轮作区比较,第2代本田白穗率、第4代白穗率和越冬虫口密度分别降低了24.4、43.3、152.3倍;浸桩旋耕与非浸桩旋耕区比较,第2代本田白穗率、第4代白穗率和越冬虫口密度分别降低了3.7、2.7、8.9倍;烧桩处理则仅比对照田三化螟存活率略低14.9%。轻简化和机械化将是未来水稻种植主流,对指导生产实践中三化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张振飞黄炳超肖汉祥李燕芳廖永林李国君谭耀华范秀其张扬
- 关键词:农业防治措施三化螟
- 海南茶区茶角盲蝽形态发育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 2025年
- 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角盲蝽属(Helopeltis),是海南热区茶园最重要的吸汁类害虫之一。茶角盲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梢幼嫩组织为害,形成黑斑坏死,导致茶叶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针对海南茶区茶角盲蝽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描述了茶角盲蝽的外部形态,重点记录卵孵化、若虫蜕皮、成虫羽化以及取食、交尾、产卵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茶角盲蝽卵呈长椭圆形,顶端具两根长短不一的呼吸突,卵初产白色,后逐渐变橙色,临孵化为橙红色;若虫分为5龄,初孵若虫橘红色,后渐变为淡绿色至绿色;成虫头部较小,复眼为黑色,触角呈丝状,分为柄节、梗节、鞭节Ⅰ和鞭节Ⅱ,触角长度约为体长的2倍,背板以淡黄色或黑色为主,腹部呈绿色或蓝绿色。茶角盲蝽孵化过程的时长为(53.25±9.00)min,在室内条件下,卵孵化率仅为69.9%。茶角盲蝽若虫的蜕皮和成虫的羽化主要在叶片的背面,呈倒挂状态,时长分别为(6.20±0.97)min和(8.40±1.33)min;其中,临近蜕皮和羽化时,取食频率明显变少、活动变弱。茶角盲蝽喜欢吸取茶梢嫩叶和嫩茎的汁液,取食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成虫交尾则集中在9:00—10:00和17:00—18:00,每次交尾持续时间为(117.75±18.70)min,此外,当雌虫拒绝雄虫求偶要求时,一般会将腹部向身体内侧卷起。茶角盲蝽孕卵期较短,交尾完成24 h后即可产卵。雌虫产卵时,腹部拱起,头朝下,整个身体呈弯弓状态;卵主要产在嫩茎表皮内,少部分在叶柄和叶脉,卵期为6~8 d。本研究结果为海南茶区茶角盲蝽的形态鉴定与行为生态学相关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李文惠廖永林杨太慧吉训聪吉训聪
- 关键词:茶树形态发育生物学行为习性
- 不同助剂对甲维盐微乳剂在水稻叶片上附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选用合适的助剂有利于提高农药在水稻叶片上的持留量,解决现有杀虫剂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本文以水稻为试材,测定2.3%甲维盐微乳剂分别与4种农药助剂混用后,其药液表面张力、铺展面积、叶片最大持留量的理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4种助剂均能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提高叶片持留量,提高铺展面积。当助剂浓度达到150 mg/L后,铺展面积不再增加;200 mg/L后,药液表面张力达到最低;300 mg/L后,叶面持留量达到最大。其中乳化剂1#表现最优,其次是乳化剂2#,然后是JFC,OP-10。因此,在稻田喷雾中,可利用增加助剂含量来达到降低用药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 王龙江廖永林黄少华李传瑛刘伟玲朱天圣章玉苹
- 关键词:甲维盐
- 一株乳酸乳球菌乳亚种及其在枯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乳酸乳球菌乳亚种抗枯2号,其保藏号为CCTCCNO:M2011244。该菌株易于培养,使用方便,可很好的防治香蕉枯萎病。
- 张扬廖永林李燕芳肖汉祥张振飞
- 一种活体昆虫负压固定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体昆虫负压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置物板,底座和置物板间设有负压腔,置物板上设有若干气孔,与负压腔相连设有负压管。此活体昆虫负压固定装置通过与负压管相连的负压发生装置在负压腔内产生负压,将待观...
- 张振飞张扬肖汉祥李怡峰李燕芳廖永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