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际武

作品数:95 被引量:30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6篇三叉神经
  • 15篇尾侧亚核
  • 15篇免疫
  • 14篇神经元
  • 14篇周围灰质
  • 14篇氨酸
  • 13篇中脑
  • 13篇脑导水管
  • 12篇导水管周围灰...
  • 11篇导水管
  • 11篇延髓
  • 11篇受体
  • 11篇中脑导水管
  • 11篇中脑导水管周...
  • 11篇细胞
  • 11篇伏核
  • 10篇三叉神经脊束...
  • 10篇伤害性
  • 10篇伤害性刺激
  • 9篇三叉神经脊束...

机构

  • 91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南通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京都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滋贺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5篇施际武
  • 57篇李云庆
  • 43篇饶志仁
  • 17篇王智明
  • 11篇陈良为
  • 7篇武胜昔
  • 6篇杨鲲
  • 4篇凌树才
  • 4篇王锦玲
  • 4篇王亚云
  • 4篇刘顺利
  • 4篇董元祥
  • 4篇邱建华
  • 3篇晋光荣
  • 3篇熊抗辉
  • 3篇王昭金
  • 2篇郭峰
  • 2篇贾宏阁
  • 2篇张怡泓
  • 2篇高蓉

传媒

  • 40篇解剖学报
  • 31篇神经解剖学杂...
  • 4篇中国疼痛医学...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针刺研究
  • 2篇生理学报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0
  • 8篇1999
  • 12篇1998
  • 8篇1997
  • 14篇1996
  • 8篇1995
  • 11篇1994
  • 2篇1993
  • 9篇1992
  • 2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 3篇1988
  • 2篇1987
  • 1篇1986
  • 1篇1985
  • 2篇1984
  • 1篇1983
  • 2篇1981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内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能和甘氨酸能终末的中枢起源被引量:1
1998年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I、II层)内有较密集的谷氨酸样、γ-氨基丁酸样和甘氨酸样阳性终未。这些终未除分别来自外周初级传入或局部神经元外,还可能来自脑干的核团。为了探讨这些阳性终未的脑干起源部位,本研究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三叉尾侧亚核浅层内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能和甘氨酸能终未在脑干的起源部位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大鼠脑干向三叉尾侧亚核发出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能和甘氨酸能投射的神经元主要位于构成下行抑制系统的中脑中央灰质、中缝大核及其周围的网状结构、中缝苍白核和中缝隐核。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除已知的5-羟色胺和P物质外,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也可能参与下行抑制系统,对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杨鲲李云庆施际武
关键词: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脑干
大鼠三叉神经节及尾侧亚核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时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3
1998年
为了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合成、运输和释放的规律,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分别于刺激后不同时间取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GRPmRNA及CGRP样阳性结构(CGRP-LI)在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G内表达CGRP的两种亚型α-CGRP和β-CGRPmRNAs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于福尔马林刺激后2h和4h有明显增加,8h达到高峰,然后渐下降,至48h后恢复至正常。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c浅层CGRP-LI的含量在刺激后1h内明显减少,2h后渐增,12h达到高峰,24h后趋向正常。TG内CGRP-LI神经元的数量在刺激后1h内也明显减少,此后逐渐回升至正常并有轻度增加,但与正常间无明显差异。
武胜昔王亚云李云庆施际武
关键词:三叉神经节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大鼠扣带皮质V层锥体细胞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用细胞内记录、Biocytin注入和细胞内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鼠离体脑片上,对扣带皮质V层锥体细胞的基本电生理学特性和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注入Biocrtin的锥体细胞位于扣带皮质1区(Csl区)和2区(Cg2区),Cg1区和Cg2区性体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不同,特别是后电位有差异。Cg1区锥体细胞的锋电位出现后有显著的快速后超极化跟随;Cg2区神经元的快速后超极化较小,但出现中等范围后超极化和会极化后电位。两区锥体细胞在形态学特征上也存在差异,Cg1区锥体细胞的顶树突比Cg2区者长,且在皮质浅层内分支较少;而Cg2区锥体细胞的顶树突则有较多分支。Cg2区锥体细胞的基树突比Cg1区神经元者延伸范围广且密集。所有的锥体细胞都有一条伸入皮质下白质的主轴突,Cg1区神经元的轴突侧支主要沿顶树突在垂直方向上分布,而Cg2区神经元的轴突侧支则延伸至较广泛的区域.
王智明杨鲲李云庆施际武
关键词:锥体细胞扣带皮质电生理学形态学
大鼠中缝大核超微结构的观察
1992年
中缝大核的胞体多为中、小型,呈梭形和三角形。胞核圆或椭圆形,核质比例大,核仁较少见,核内可见核小杆。胞浆内细胞器较丰富。多数胞体上有轴突终末附着并形成轴-体突触,此类突触以对称性为主。有时可见胞体棘与轴突终末形成以对称性为主的轴-体棘突触,神经毡的结构较复杂,其中有许多有髓纤维的断面,无髓纤维多为较细的突起。轴-树突触是神经毡中最常见的突触类型,此种突触也以对称性为主;非对称性者较少。可见轴突终末与树突相间平行排列并形成突触;在有的非对称性轴-树突触的突触后膜下方,可见电子致密的球状或带状突触下致密小体。未见轴-轴突触,但多见数个轴突终末呈平行排列。上述突触中的多数突触前成分主要含透明圆形小泡,少数主要含扁平形或椭圆形小泡,颗粒囊泡较少见。
李庆云饶志仁施际武
关键词:中缝大核超微结构透射电镜
大鼠脑干内向杏仁中央核投射的神经元对胃肠道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FOS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观察了脑干内向杏仁中央核投射的神经元对胃肠道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结果在脑干内见到FOS样免疫反应阳性、HRP标记和FOS/HRP双重反应阳性的细胞,它们分布在延髓的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脑桥臂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中缝背核和被盖背侧核等区域.FOS/HRP双重反应阳性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32.7%.脑干内检出FOS/HRP双重反应阳性细胞1484个,其中延髓占19.4%,脑桥占79.5%,中脑仅占1.1%。以上结果提示大鼠脑干内向杏仁中央核投射的神经元中约有1/3参与胃肠道伤害性刺激信息向Ce的传导,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臂务核中继后投向杏仁中央核的。
陈良为饶志仁施际武
关键词:FOS表达胃肠道伤害性刺激杏仁中央核脑干
猫冠状回向三叉脊束核的定位投射
1985年
本实验用WGA—HRP法研究了猫冠状回向三叉脊束核的投射。结果是:(1)冠状回前部投至两侧三叉脊束核的背内侧部,对侧稍多于本侧。向尾侧亚核的投射,由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延髓下部平面只有对侧投射。(2)冠状回中、后部基本上投至对侧三叉脊束核。在尾侧亚核,中部主要投至吻侧半,向尾侧逐渐减少,于延髓下部平面消失;后部来的投射山吻侧向尾侧逐渐增多,核心部位移至尾侧半并延伸到最尾端。在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其投射区随注射部位从前向后移而由内向外移。(3)于尾侧亚核,投射区主要为Ⅲ,Ⅳ层,但Ⅰ、Ⅱ层内也有少量标记终末支。
施际武饶志仁郗瑞生
大鼠延髓内神经激肽B受体神经元对腹膜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研究
1998年
为探讨神经激肽B受体(neurokininbreceptor,NKR)神经元在大鼠延髓的定位及其在腹膜伤害性传入信息整合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显示NKR神经元的分布并观察它们对腹膜化学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结果表明:NKR样免疫反应(NKR-LI)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孤束核(Sol)、延髓腹外侧区(VLM)、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浅层和三叉旁核(Pa5)。腹膜伤害性刺激激诱导的Fos表达神经元多数分布在Sol、VLM、Pa5和最后区。Sol、VLM和Pa5中约30.1%的NKR-LI神经元同时呈Fos样免疫反应。本研究提示:延髓内上述核团NKR-LI神经元与腹膜伤害性初级传入信息的整合有关,可能参与内脏伤害性刺激的抗伤害性感受(anti-noceciption)过程。
陈良为管振龙张文斌施际武
关键词:FOS表达伤害性刺激延髓
电生理学特性得到确定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内谷氨酸和P物质的共存被引量:5
1998年
在离体灌流带脊髓和坐骨神经的标本上,对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对P物质(SP)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及谷氨酸(Glu)/SP共存的特点进行了研究。(1)对135个细胞进行了细胞内记录,并依纤维传导速度将其分为Aα/β(>12m/s)和C(<1.3m/s)两大类;它们的动作电位的快速后超极化(fAHP)有明显区别,C类的fAHP幅度小、时程长,Aα/β类的fAHP幅度大、时程短;(2)SP受体激动剂Sar-SP(10-6mol/L)诱导42%(5/12)的Aα/β细胞和80%(8/10)的C细胞发生去极化反应;(3)最后向给予SP受体激动剂的22个细胞内电泳biocytin,固定、切片后进行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和S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并同时显示biocytin,观察到biocytin标记并呈PAG样和SP样阳性的三标细胞在Aα/β类为25%(3/12),C类为80%(8/10),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DRG中Aα/β细胞与C细胞的化学解剖和电生理特性不同,SP可能通过作用于节细胞上的自身受体易化冲动的发放。
杨鲲王过渡李云庆施际武赵志奇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电生理学
大鼠上丘的连合投射——HRP法研究
1984年
本文用HRP法观察了大鼠两侧上丘之间的连合投射。结果表明向一侧上丘内注入HRP,在对侧上丘各个部位均发现有标记细胞,但以与注射中心区相对应的部位出现较多,这说明两侧上丘之间的连合投射存在着互相对应的关系。标记细胞主要位于上丘中层,特别是上丘中层的上1/2区域,其次在深层,浅层最少。而且一侧上丘的浅层只投射到对侧上丘的浅层,中、深层也如此,这表明上丘浅层和中、深层在连合投射中有明显的独立性。两上丘之间的连合投射经过上丘连合。上丘连合可分为背、腹两束纤维。背侧束细,主要与上丘中层上部及浅层有关。腹侧束粗,其中一部分与上丘中层下部和深层有关;另一部分为上丘至对侧中脑的其它核团(楔形核等)的纤维。标记细胞绝大多数是小细胞,少数是中细胞,未见到大细胞。
饶志仁施际武彭兆知
关键词:上丘连合浅层中心区HRP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5-羟色胺能、P物质样和脑啡肽样阳性终末的中枢起源被引量:2
1999年
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大鼠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5┐羟色胺(5┐HT)能、P物质(SP)能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将FG注入SRD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延髓网状结构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延髓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此外,SP样和L┐ENK样阳性神经元还见于臂旁核、背外侧被盖核和孤束核。FG逆标并呈5┐HT样、SP样或L┐ENK样阳性的双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尤其是位于延髓中缝核团内的双标神经元数量较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SRD内的5┐HT样、SP样和L┐ENK样阳性终末主要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向SRD发出5┐HT能、SP能和L┐ENK能投射的上述核团对SRD发挥“弥漫性伤害抑?
王智明李云庆施际武
关键词:脑干5-羟色胺P物质脑啡肽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