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伟建

作品数:438 被引量:3,218H指数:28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5篇期刊文章
  • 49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6篇建筑科学
  • 3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9篇天文地球
  • 15篇理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7篇混凝土
  • 110篇钢筋
  • 95篇钢筋混凝
  • 95篇钢筋混凝土
  • 51篇载力
  • 51篇承载力
  • 43篇抗震
  • 38篇混凝土框架
  • 37篇地震
  • 37篇混凝土梁
  • 28篇剪承载力
  • 26篇受剪
  • 25篇静力
  • 25篇荷载
  • 24篇连续倒塌
  • 23篇有限元
  • 23篇模态
  • 23篇参数识别
  • 22篇受剪承载力
  • 22篇高强

机构

  • 436篇湖南大学
  • 17篇湖南科技大学
  • 14篇广州大学
  • 13篇中南大学
  • 1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0篇广东省建筑设...
  • 7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厦门大学
  • 4篇贵州大学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长沙交通学院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辽宁省建筑设...
  • 3篇湖南城市学院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嘉兴学院
  • 3篇湖北省京珠高...
  • 2篇南加州大学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作者

  • 437篇易伟建
  • 38篇张望喜
  • 31篇周云
  • 21篇何庆锋
  • 18篇肖岩
  • 16篇刘霞
  • 14篇黄远
  • 13篇谢献忠
  • 12篇沈蒲生
  • 11篇刘光栋
  • 11篇徐丽
  • 10篇郭国会
  • 10篇杨天春
  • 10篇张海燕
  • 9篇吕艳梅
  • 8篇任宜春
  • 7篇尹犟
  • 7篇郭玉荣
  • 7篇陈晖
  • 6篇汪优

传媒

  • 79篇湖南大学学报...
  • 34篇建筑结构学报
  • 34篇工程力学
  • 23篇振动与冲击
  • 22篇建筑结构
  • 19篇土木工程学报
  • 18篇地震工程与工...
  • 14篇工业建筑
  • 11篇计算力学学报
  • 9篇中国公路学报
  • 9篇建筑科学与工...
  • 8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公路
  • 4篇铁道科学与工...
  • 4篇工程抗震与加...
  • 4篇土木与环境工...
  • 3篇重庆建筑大学...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动力学与控制...
  • 3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1篇2023
  • 10篇2022
  • 10篇2021
  • 17篇2020
  • 18篇2019
  • 12篇2018
  • 14篇2017
  • 20篇2016
  • 24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18篇2012
  • 9篇2011
  • 16篇2010
  • 22篇2009
  • 17篇2008
  • 36篇2007
  • 29篇2006
4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识别被引量:7
2007年
基于HHT的利用结构自由振动响应进行系统识别的方法,只需要测得一点的响应就能得到各阶模态频率和阻尼比,通过各点的响应分析可以得到各阶振型,从而求得结构的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通过对一个4层2跨2开间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锤击测试试验。用HHT方法识别其各阶频率、振型和各阶阻尼比,并计算得到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由识别的刚度矩阵可以看出用考虑节点转角并进行静力凝聚的杆系-层模型能较精确地反映框架结构的振动。试验数据分析还表明,当初始振幅较大时框架结构的阻尼比具有时变性,随着振幅的减小,阻尼比减小。
任宜春易伟建谢献忠
关键词:系统识别HILBERT-HUANG变换钢筋混凝土框架
用优化方法识别结构系统边界条件的 方法
1999年
本文利用振动测试获取的特征值,通过特征值问题的一阶摄动推导特征变化与边界条件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一组联立方程,然后将其作为性等式约束,引入优化方法求解,来识别结构系统边界条件。
刘玉明易伟建
关键词:模态参数结构系统
混凝土板柱节点偏心冲切极限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将轴向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板柱节点冲切转化为一个偏心作用力效应,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方法,提出平动-旋转复合运动机构模型分析节点的偏心冲切,推演求出了偏载作用下的承载力的泛函表达式;通过构造的破坏曲面近似求出了节点在偏载作用下的抗冲切承载力的最小值,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简化拟合,并与规范和其他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平动-旋转复合运动机构模型相比与偏心剪应力模型能更好的反应柱子尺寸与板厚的比值对承载力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对公式进行了部分调整,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易伟建刘彪
关键词:板柱节点MOHR-COULOMB准则
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裂缝与变形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通过4根足尺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3根采用HRB500级钢筋、1根采用HRB335级钢筋)受弯性能试验,研究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和裂缝开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短期荷载下的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具有良好的受弯性能;采用大直径(32mm)HRB500级钢筋配筋的混凝土简支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实测值小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公式的预测值,但大于混凝土规范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容许值。试验梁的挠度、裂缝间距和最大裂缝宽度与钢筋应力、钢筋直径和配筋率等因素的关系基本上可用现有模型预测。为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建议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代表值和规范公式的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
易伟建杨晓李琼
关键词:HRB500级钢筋承载力挠度
强度需求谱与延性需求谱之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强度需求谱和延性需求谱是两种常见的弹塑性反应谱,本文比较了二者在概念、计算以及应用方面的不同。在单条地震波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延性需求并不总是随着强度折减系数的增加而单调增加。本文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当采用迭代计算建立强度需求谱时,必须选择满足指定延性需求的最小强度折减系数。但这会使得在多条地震波作用下,对同一个强度折减系数,由平均强度需求谱反推出的延性需求要比直接由平均延性需求谱获得的偏小。为此,本文建议:当采用改进能力谱法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时,宜用延性需求谱代替强度需求谱来估计结构的延性需求。
张海燕易伟建
关键词:延性弹塑性反应谱抗震性能评估
外贴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偏压柱强度和延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基于2 3根外贴碳纤维布(CFRP)钢筋混凝土偏压柱及对比柱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FRP粘贴方式、混凝土强度、柱纵向配筋率和荷载偏心值这4个因素对柱的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得出了对外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压柱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冼巧玲易伟建丁洪涛
关键词:外贴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偏压柱混凝土延性单调荷载混凝土强度
中美两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可靠度比较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研究中美两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可靠度水平的差异,对比分析了中国混凝土结构规范GB50010—2010和美国混凝土结构规范ACI 318-11中关于混凝土受弯、受剪等承载力设计公式。首先讨论并建立新的比较标准。其次通过搜集国内外关于受弯构件和受剪构件的试验数据,根据材料强度换算关系,分析得到关于受弯、受剪承载力公式的计算模式不确定系数的统计参数。最后在确定材料不确定性、几何不确定性以及荷载的统计规律后,运用一次二阶矩法对混凝土构件受弯与受剪进行了可靠指标的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美国规范可靠度水平高于中国规范。
易伟建何肖煌灿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可靠度不确定性
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分析
收集了702根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数据,其中无腹筋梁343根,有腹筋梁359根。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多系数回归分析,得到了基于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的梁受剪承栽力回归公式。该回归公式考虑了混凝土强度、剪跨比、纵筋配...
吕艳梅易伟建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
钢筋混凝土柱“强剪弱弯”抗震设计的可靠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把构件的设计参数看作随机变量,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荷载比下的"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柱构件的破坏过程看作由压弯与剪切失效模式组成的串联体系,根据剪切破坏和压弯破坏的不同后果,通过结构构件基于失效损失期望的优化模型,对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柱的剪力增大系数进行了优化和评价。
张颖易伟建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抗震设计可靠指标
Pushover分析中抗力曲线的概率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的抗震规范(GB50011-2001)和地震作用统计参数,提出了pushover分析中结构体系抗力曲线的保证率计算方法。以pushover分析所得的塑性铰出现次序和最终数量作为结构主要失效模式,同时考虑了结构抗力以及地震作用的随机性对结构体系抗力曲线的影响,借助于主要随机变量的灵敏度分析,得到了确定性pushover分析曲线的保证率。框架结构算例给出了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并用重要抽样法进行了检验。
易伟建蒋蝶
关键词:PUSHOVER分析重要抽样法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