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宁 作品数:57 被引量:591 H指数:18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农业科学 更多>>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数据包括:性别、胆囊结石数量、大小、形态;胆囊管、胆总管、胰管直径、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汇合部长度、胆胰管汇合部角度。结果6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年龄为(46.98±12.07)岁,其中男(34,55%)例,女(28,45%)例,56例患者(90%)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的典型症状,5例患者(8%)出现黄疸;46例患者(74%)胆囊结石为不规则、48例患者(77%)存在胆总管结石;此外胆胰管解剖结构异常患者分别为胆总管直径≥10 mm 57例(92%)及胆胰汇合部长度>10 mm 34例(55%)、胆胰管汇合部角度>30°37例(60%)、胰管直径>3 mm43例(69%)。结论胆囊结石不规则、胆总管结石、胆胰管扩张及结构异常均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 杨凯 姚兵明 曾宁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 胆囊结石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48例临床诊断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完成CT、三维可视化及VR模型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规划。三维可视化、VR模型对侧支血管显示率(包括胃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食管旁静脉曲张、胃肾分流、脾肾分流),及基于三维可视化、VR指导下侧支循环静脉曲张分布进行分型。根据智能化诊疗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及分型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手术规划,选择最佳手术方案。结果三维可视化、VR模型对侧支血管显示率为胃左静脉87.75%、胃短静脉75.51%、胃后静脉48.97%、食管旁静脉曲张53.06%、胃肾分流30.61%、脾肾分流18.36%。三维可视化指导下曲张侧支循环进行分型,分成A/B/C三型,A1型27.08%;A2型27.08%;B1型18.75%;B2型16.67%。C型10.41%。三维可视化、VR指导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例、选择性贲周血管离断术12例,近端脾-腔分流术3例,脾肺固定术1例,单纯脾切除术18例。围手术期无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病例,术后随访3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数字智能化诊疗系统三维可视化、VR能结合食管、胃的重建模型可以明确曲张血管的精确位置、直径、形态,能清楚显示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食管旁静脉等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供血关系;综合考虑曲张静脉的部位与供血特征,进行个体化的分型,对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曾宁 杨剑 项楠 祝文 文赛 胡浩宇 齐硕 方驰华关键词:三维可视化 门静脉高压症 个体化 手术治疗 一种胆管手术用稳定防移位的胆道引流支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胆管手术用稳定防移位的胆道引流支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底部开设有内柱腔,所述内柱腔的外侧壁竖直开设有两列以引流管中心轴对称的外通口,所述引流管的底部位于内柱腔开口处固定连... 曾宁 王倩 曾媛 刘智豪 胡浩宇 黄振驹 周翼 蔡霈霖从数字虚拟人到三维可视化肝脏3D打印 被引量:30 2016年 数字医学是一门涉及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从1989年美国"虚拟人"体到现在的三维可视化肝脏3D打印,数字医学在肝胆胰外科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了转化医学的典范。数字医学,特别是三维可视化技术,为疾病的精确诊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前的评估等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不断地改变着外科医师对疾病的诊治模式,使肝胆胰外科的发展进入到了3D时代。 方驰华 蔡伟 范应方 项楠 杨剑 曾宁 祝文 刘军关键词:三维可视化 3D打印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个体化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32例肝血管瘤,术前通过增强CT扫描获取亚毫米CT数据,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和手术规划。术中在3D模型辅助下,选择最佳肝切除手术方案,保护临近血管瘤的重要血管,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脏组织,实施手术。结果:三维重建真实显示肝血管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血管变异,血管瘤与肝内血管的空间关系。所有病例术前评估均为可切除,术前规划和实际手术符合率100%。术中在3D模型指导下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14例,开腹肝血管瘤切除术18例。第一肝门阻断18例,阻断时间(15.32±7.12)min。术中出血(188.63±66.37)m L。术后胸腔积液5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血管瘤个体化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 项楠 方驰华 范应方 杨剑 祝文 曾宁 蔡伟关键词:肝血管瘤 三维重建 微创手术 光声成像联合光热治疗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近年来,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和高成像深度的光声成像技术在肝癌的诊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光热治疗因光热转导剂在肿瘤的富集而有着高度特异性,其优秀的疗效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光声成像技术和光热治疗的基本原理以及具有高光声信号和良好光热转换效率的纳米诊疗剂,并展示了光声成像技术联合光热治疗,以纳米诊疗剂的形式在肝癌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联合技术利用光声成像来监测纳米诊疗剂在肿瘤的富集,并通过光热效应来杀伤肿瘤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的转移复发,验证了联合技术在早期肝癌诊治的可行性和优势,推动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 庄填宇 焦嘉澎 连韵钰 方驰华 黄振驹 曾宁关键词:光声成像 光热治疗 数字医学在肝胆胰外科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为肝胆胰疾病的精确诊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前的评估等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不断地改变着外科医师对疾病的诊治模式,实现了肝胆外科的解剖数字化、诊断程序化和手术可视化,犹如给外科医师戴上了“三维透视眼”.随着数字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肝胆胰外科进入精准诊疗的3D时代. 方驰华 曾宁关键词:三维可视化 肝胆胰外科 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闭合性肝外伤个体化诊治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20例严重肝破裂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3.2岁.应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软件对患者肝脏损伤情况进行三维重建,指导闭合性肝外伤的诊治.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经三维重建,观察患者出血范围、已形成血肿大小、腹部血管损伤情况,个体化决定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为闭合性肝外伤提供清晰、可视化的诊断参考,对患者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积极作用. 方驰华 杨文哲 范应方 杨剑 项楠 曾宁关键词:肝外伤 个体化治疗 三维可视化技术 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诊治平台的构建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诊治平台的构建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诊治的56 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9 例,女7 例;平均年龄(47±7)岁.对患者行256 层螺旋CT 扫描,收集患者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薄层CT 数据.将数据导入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分别对肝脏、肿瘤组织、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肝动脉系统及肝脏周围脏器行图像分割和三维可视化分析.然后行个体化肝脏分段、脉管及肝中叶肿瘤分型、个体化体积计算.通过模拟多种仿真手术进行手术规划,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对复杂性肝切除患者进行肝脏3D 打印.结果 56 例患者均完成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可清晰显示肝内各血管系统解剖形态、肿瘤部位及大小,进行肝脏个体化分段,脉管及肝中叶肿瘤分型.经个体化体积计算,患者全肝体积中位数为1 215(1 025~1 856)ml,肝肿瘤体积368(25~653)ml,虚拟切除肝体积478(125~854)ml.56 例患者均完成肿瘤根治性切除,实际手术与术前手术规划一致,其中11 例复杂性肝切除患者3D 打印模型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发生围手术期死亡.6 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 例出现肝断面胆漏,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 原发性肝癌三维可视化诊治平台可实现术前精确诊断,术中精准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祝文 方驰华 范应方 杨剑 项楠 曾宁 方兆山 陈青山关键词:治疗学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肝内胆管癌(ICC)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11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为(55±12)岁,年龄范围为30~74岁。收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检查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数据,构建基于CT-MRI融合图像的肝脏3D模型。根据不同模态影像学检查技术制订术前规划。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和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分别运用于肝切除术中。观察指标:(1)术前评估。(2)术中情况。(3)不同模态影像学技术制订手术规划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的比较。(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结果(1)术前评估:增强CT检查清晰显示门静脉、肝静脉系统三级及以上分支血管比例,肿瘤边界比例分别为11/11和4/11,MRI检查分别为5/11和11/11,两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6,5.14,P<0.05)。增强CT检查显示肝脏病灶11个,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13个(含增强CT检查未显示的2个病灶,最大直径≤10mm)。基于CT-MRI融合图像的肝脏3D模型:均能立体、直观、全面显示肝脏病灶位置、数目、浸润范围(肿瘤边界),肝内血管走行、变异情况以及与病灶的空间关系。(2)术中情况:11例患者中,术中肉眼探查发现11个病灶;通过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检查出13个病灶,包含2个术前MRI检查肝胆特异期提示的低摄取病灶,病理学检查为肝内转移癌。11例患者中,结扎肝门相应血管出现肉眼可见明显缺血分界线6例;使用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检查显示10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肝段或半肝 杨剑 罗旺 项楠 曾宁 祝文 贾富仓 王琼 李金 文赛 方驰华关键词:胆道肿瘤 肝内胆管癌 三维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