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晚期
  • 5篇肿瘤
  • 3篇药物疗法
  • 3篇异环磷酰胺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疗法
  • 3篇磷酰胺
  • 3篇化疗
  • 3篇环磷
  • 3篇环磷酰胺
  • 2篇顺铂
  • 2篇投药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紫杉醇治疗
  • 2篇紫杉酚
  • 2篇晚期乳腺癌
  • 2篇晚期胃癌

机构

  • 10篇湖南省肿瘤医...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李勇
  • 8篇殷先利
  • 6篇刘振洋
  • 5篇向芳
  • 4篇曾毅栋
  • 3篇邬麟
  • 3篇曾德余
  • 3篇沈华
  • 2篇李明
  • 2篇李俊军
  • 2篇周均田
  • 2篇李蓉蓉
  • 2篇周慧俊
  • 1篇钟美佐
  • 1篇杨剑锋
  • 1篇金霞
  • 1篇杨晓玲

传媒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序贯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晚期胃癌采用腹腔序贯灌注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晚期胃癌患者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d1腹腔内注入氟尿嘧啶(5-Fu)1.5 g、丝裂霉素(MMC)10 mg、顺铂(DDP)80 mg;d1 5腹腔内注入硝卡芥(AT-1258)80 mg、羟基喜树碱(OPT)40 mg,均加以地塞米松10 mg及生理盐水2000 ml腹腔保留灌注.每30天重复为1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62.50%(20/32),其中控制腹水有效率为81.25%(13/16),治疗转移灶有效率为56.25%(18/32),初、复治患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治疗后升高者占78.13%(25/32).1年生存率为59.38%(19/32),2年生存率为12.50%(4/32),中位生存期(11±3.8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是轻度的血液毒性及消化道反应,患者可耐受.[结论]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方法简便易行.腹腔序贯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李勇邬麟曾毅栋刘振洋
关键词:腹腔
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2005年
李勇邬麟向芳沈华
异环磷酰胺联合奈达铂与单药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国产异环磷酰胺(IFO)联合奈达铂(NDP)与单药多西他赛(TXT)二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二线化疗的77例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接受IFO联合NDP治疗(联合组),40例接受单药TXT治疗(单药组)。具体用药如下:IFO 1.3g/m2,d1~d3;NDP 80~100mg/m2,d1;TXT 75mg/m2,d1。均21天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客观有效率(RR)为40.5%,单药组RR为1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6.5%,单药组DCR为75.0%。联合组1年生存率为32.1%,中位总生存期(OS)为10.0个月,单药组1年生存率为29.2%,中位OS为9.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0周,单药组中位PFS为13.0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毒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药组。经Cox多元回归分析,治疗前PS评分、肿瘤分期及二线治疗获益情况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IFO联合NDP方案较单药TXT二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未显著增加患者的OS,但近期有效率更高,并能延长患者的PFS;血液学及消化道毒副反应更明显,但可耐受。
曾毅栋殷先利周慧俊李蓉蓉向芳杨晓玲曾德余沈华李勇刘振洋
关键词:异环磷酰胺奈达铂多西他赛肺鳞癌
NP方案与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刘振洋李勇殷先利周均田李明
关键词:NP方案CAF方案晚期乳腺癌毒副反应肿瘤
奈达铂联合异环磷酰胺与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奈达铂(NDP254-S)与异环磷酰胺(IFO)组成的IN方案和顺铂(DDP)与紫杉醇(Taxol)组成的TP方案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IN方案:奈达铂85ms/m^2,第1天静滴;IFO1.5g/m^2,第1、2、3天静滴,关斯钠解毒,以上方案每3周重复1次。对照组34例采用TP方案:顺铂25mg/m^2,第1、2、3天静滴,Taxol 135mg/m^2,第1天静滴,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西咪替丁预处理防止过敏。结果治疗组35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SD)16例,进展(PD)1例,有效率51.4%。对照组34例中,CR1例,PR15例,NC17例,PD1例,有效率47.1%;2组主要毒副作用: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5.8%,对照组73.5%,2组血液学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5.7%,较对照组67.6%小(P〈0.05),未见严重肝、肾毒性。结论IN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有效率与TP方案疗效相当,但胃肠道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TP方案。
向芳钟美佐殷先利刘振洋李勇曾毅栋
泛素连接酶PIRH2和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PIRH2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中PIRH2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IRH2和p53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PIRH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p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PIRH2+/p53-组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IRH2-/p53-,PIRH2+/p53+,PIRH2-/p53+)(P=0.002,0.013,0.005)。且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IRH2和p53蛋白水平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3)。结论 PIRH2和p53蛋白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IRH2蛋白表达阳性和p53蛋白表达阴性提示胃癌不良预后。
曾德余殷先利李俊军杨剑锋李勇
关键词:PIRH2P53胃肿瘤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钠同时连续静脉滴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同时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钠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和改良FOLFOX6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评估亚叶酸钠代替亚叶酸钙的可行性。方法 54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亚叶酸钠组(n=30)和亚叶酸钙组(n=24)。亚叶酸钠组具体方案为:奥沙利铂85mg/m2静滴d1,氟尿嘧啶0.4g/m2静推d1,氟尿嘧啶2.4g/m2+亚叶酸钠0.4g/m2静脉持续泵入46h;亚叶酸钙组为改良FOLFOX6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85mg/m2静滴d1,亚叶酸钙0.4g/m2静滴d1,氟尿嘧啶0.4g/m2静推d1,氟尿嘧啶2.4g/m2静脉持续泵入46h。均14天为1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亚叶酸钠组获CR 3例,PR 13例,SD 10例,有效率(RR)为53.3%,疾病控制率(DCR)86.7%;亚叶酸钙组获CR 1例,PR 11例,SD 9例,RR为50.0%,DCR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1~2级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脱发,两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叶酸钠与氟尿嘧啶同时持续静脉滴注对结直肠癌安全、有效、方便,临床上用亚叶酸钠替代亚叶酸钙是可行的。
向芳殷先利殷先利周慧俊
关键词:结直肠癌
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S-1)联合顺铂、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全组42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给予S-1联合顺铂、多西紫杉醇治疗,方案为:S-140mg,口服,一天两次,d1~14;顺铂25mg/m^2,d1-3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75mg/m^2,d.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40.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5个月,1年生存率38.3%;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S-1联合顺铂、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安全。
曾德余殷先利邬麟李俊军李勇李蓉蓉
165例晚期乳腺癌联合化疗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比较CAP(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NP(诺维苯+顺铂)、TP(紫杉醇+顺铂)3个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6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别接受CAP、NP、TP方案的治疗,病例数分别为61、70、34例。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CAP、NP、T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65.6%、62.9%、67.6%,其中位缓解期分别为7.3个月、7.0个月、6.5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8个月、13.5个月、14.5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结论]CAP、NP、TP方案是治疗晚期乳腺癌较为有效的方案,毒副作用可耐受。
刘振洋李勇周均田殷先利李明沈华曾毅栋
关键词:乳腺肿瘤药物疗法疗效
乳腺良恶性组织中UNC5B及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UNC5B和VEGF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乳腺癌患者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UNC5B及VEGF的表达,观察43例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UNC5B及VEGF的表达与DFS之间的关系。结果良恶性肿瘤之间UNC5B及VEGF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1)。UNC5B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受体情况无关(P>0.05);与患者5年DFS呈正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及受体情况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DFS呈负相关(P<0.01)。乳腺癌UNC5B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结论 UNC5B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均有高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低;VEGF在乳腺良性病变中表达率极低,而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且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5年DFS与UNC5B表达呈正相关;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UNC5B与VEGF两者表达呈负相关。
向芳金霞殷先利刘振洋李勇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