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瑜
- 作品数:73 被引量:266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最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在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0例(26个病灶)颈部淋巴瘤和18例(34个病灶)转移性淋巴结患者MRI图像,测量并比较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最小ADC值。结果颈部淋巴瘤最小ADC值低于转移性淋巴结最小ADC值,分别为(0.58±0.12)×10-3mm^2/s、(0.76±0.16)×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小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
- 鲁果果孙聚葆李新瑜杨静
-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3T MR功能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
- 本研究拟借助3.0T磁共振,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磁化传递成像(magnitization ...
- 张雪林李新瑜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程度炎症活动度功能成像曲线下面积
- 3T MR功能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修复反应,表现为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引起肝纤维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其主要病因。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经有效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但若病因持续存在,最终必然发展成为不可...
- 张雪林李新瑜
- 关键词:成像评价肝纤维化
- 磁标记干细胞肝移植的MR活体示踪研究进展
- 2008年
- 李新瑜张雪林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肝移植肝脏干细胞活体MR
- 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脑代谢的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月经性偏头痛(menstrual migraine,MM)患者发作间期不同脑区代谢特点。方法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36例MM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NC)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丘脑的NAA、GABA、Glx、Cho、mI、Cr峰下面积,同时计算各代谢物与Cr的比值。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探索代谢物指标与病程、发作频率和疼痛强度的相关性。结果1)代谢物比值比较:MM组左侧mPFC Cho/Cr值降低(P=0.003),余代谢物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丘脑NAA/Cr、GABA/Cr、Glx/Cr、Cho/Cr、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MM患者左侧mPFC Cho/Cr与发作频率呈负相关(r=-0.398,P=0.018),左侧丘脑Glx/Cr与疼痛强度呈正相关(r=0.347,P=0.020)。结论MM患者发作间期存在神经元功能障碍,其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易感因素。
- 郝会粉李新瑜李莹莹李明霞左伟龙刘晴晴
- 关键词:脑代谢月经性偏头痛
- 脑淋巴瘤病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总结脑淋巴瘤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结合我院3例脑淋巴瘤,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脑淋巴瘤的文献,筛选后提取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50例),加我院3例,共分析53例脑淋巴瘤。53例中,男女比例0.96∶1,年龄19~85岁,平均(48.0±20.4)岁。临床以进行性认知下降(50.9%,27/53)和步态不稳(37.7%,20/53)为主要表现。首次MRI检查92.5%(49/53)的患者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深部白质非对称性弥漫性信号异常,其中47.2%(25/53)的患者同时有幕上及幕下浸润。首次MRI增强扫描常表现为无强化(60.4%,32/53)或轻微线样或补丁样强化(39.6%,21/53)。脑淋巴瘤有沿皮质脊髓束侵犯的趋势,可累及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甚至脊髓。结论:脑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认识,及早活检,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李新瑜杨静许晓亮鲁果果王轩轩孙聚葆
-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 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5
- 2008年
-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CT、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1例小肝癌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CT、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有无包膜等。结果CT检查28例29个病灶,平扫以低密度为主;MRI检查17例18个病灶(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平扫T1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全瘤性强化CT15例、MRI13例,等密度或等信号CT4、MRI4,延迟扫描为低密度或低信号CT25例、MRI12例;13例在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强化。结论动态增强三期扫描能够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及与肝脏其他病变的鉴别能力。
- 马艳张雪林李新瑜张琳苏欢欢詹传银
- 关键词:小肝癌磁共振成像
- 常规MRI联合最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最小ADC值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0例(26个病灶)颈部淋巴瘤和18例(34个病灶)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MRI图像特点,同时测量并比较颈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最小ADC值。结果:颈部淋巴瘤组囊变发生率(8%)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53%,P<0.05);淋巴瘤组病灶周围渗出发生率(27%)低于转移性淋巴结(38%,P>0.05)。淋巴瘤组最小ADC值低于转移性淋巴结组最小ADC值,分别为(0.58±0.12)×10^(-3)mm^2/s、(0.76±0.16)×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最小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
- 鲁果果孙聚葆李新瑜杨静
-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
- 基于迁移学习算法开发的人工智能脑积水诊断模型的临床应用
- 2021年
- 目的利用迁移学习算法设计、开发一种人工智能脑积水影像诊断工具,并评价其应用颅脑CT平扫影像诊断脑积水的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常成人及脑积水的颅脑CT影像DICOM数据各1250例,按6∶2∶2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应用Python开发标记工具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标注特征变量,建立自主研发的逐像素ForrestNet-CNN算法模型,并对特征变量进行提取和深度学习。选取影像学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各2名对250例脑积水和250例正常影像进行测试,并与人工智能模型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人工智能模型、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诊断脑积水的敏感性分别为94.4%、92.8%、95.2%和96.4%,特异性分别为93.6%、94.0%、96.0%和97.6%,准确率分别为94.0%、93.4%、95.6%和97.0%。虽然人工智能模型诊断脑积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明显低于副主任医师(P<0.05),但是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可有效地识别脑积水的CT影像特点,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 陈宇航林中松李新瑜张亮李小潘郝晓伟程小兵张鸿日
- 关键词:脑积水CT影像人工智能
- 3T MR功能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 本研究拟采用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化传递成像及T2mapping等功能成像方法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以筛选出诊断准确性较高、实用性较强的成像方法,为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及随访监测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一部分、...
- 李新瑜
- 关键词: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磁化传递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