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梅

作品数:28 被引量:179H指数:10
供职机构:唐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苹果酒
  • 4篇果酒
  • 4篇病原
  • 4篇除虫
  • 4篇除虫菊
  • 4篇大花
  • 3篇选育
  • 3篇玉米
  • 3篇玉米大斑病
  • 3篇玉米大斑病菌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蕙兰
  • 3篇酵母
  • 3篇酵母菌
  • 3篇快繁
  • 3篇红掌
  • 3篇斑病
  • 3篇病菌
  • 3篇病原菌

机构

  • 27篇唐山师范学院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28篇李艳梅
  • 16篇陈超
  • 13篇李小六
  • 8篇王桂兰
  • 8篇范永山
  • 5篇石洪凌
  • 5篇乔永旭
  • 4篇张运峰
  • 4篇田立民
  • 4篇张永平
  • 4篇宋安东
  • 4篇张淑红
  • 4篇吴云汉
  • 2篇张红心
  • 2篇顾丽嫱
  • 2篇张世敏
  • 2篇高凤菊
  • 2篇高凤菊
  • 2篇武秋颖
  • 1篇刘淑霞

传媒

  • 4篇北方园艺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玉米科学
  • 1篇酿酒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产环状β-葡聚糖根瘤菌菌株的快速筛选被引量:2
2003年
以RhizobiumtrifolliiION2 1 3为出发菌株 ,对根瘤菌的高产环状 β- (1 ,2 ) -葡聚糖菌株的筛选进行了初步研究 ,对溴甲酚紫平板上 2种菌落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兰色菌落的环状 β - (1 ,2 ) -葡聚糖最高产量为 2 .1 6g L ,兰色菌株环状 β - (1 ,2 )葡聚糖的产量显著高于黄色菌株的产量 ,两者产量间经方差分析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因此 ,采用溴甲酚紫平板初筛法筛选高产环状 β -葡聚糖根瘤菌菌株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筛选方法。
陈玉芹李小六李艳梅姚占芳
关键词:根瘤菌菌株筛选
高档花卉红掌的离体快繁及四倍体新品种选育
王桂兰陈超张红心乔永旭李小六田立民刘淑霞张永平顾丽嫱李艳梅
课题紧密结合花卉生产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研究建立了红掌(Anthuriumandraeanum)品种‘Arizona’气生根的再生快繁体系。并进行了细胞学和生理学研究。应用秋水仙素对红掌再生团块进行了诱导四倍体的试验,获...
关键词:
关键词:花卉红掌品种选育安祖花
河北大花蕙兰疫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明确大花蕙兰疫病的发生机制,对河北地区引起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为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有伤接种3 d后即可以产生典型疫病症状。病原菌的适应能力较强,在24~32℃和pH值4.0~10.0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在V8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CA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差。在无菌水中连续光照培养2 d即可诱导产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孢囊孢子保湿12.0 h萌芽率即可达90.0%以上,适宜萌芽温度为20~40℃,最适萌芽温度为30℃,适宜萌芽pH值为4.0~9.0,最适pH值为7.0。以上研究表明,河北地区大花蕙兰疫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李小六李艳梅李萍范永山
关键词:病原鉴定掘氏疫霉生物学特性
家庭用食用菌栽培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用食用菌栽培箱,属于家庭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包含箱体(1)、菌棒底座(2)、观察罩(3),菌棒底座上设有若干孔,设置在箱体的下部,与箱体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间,箱体上设有开口,观察罩设置在箱...
陈超李小六范永山李艳梅李兴杰
东方百合索邦的组织培养及鳞茎快繁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以东方百合索邦的鳞片为外植体,对影响小鳞茎的诱导、增殖、成球等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鳞片不同部位诱导小鳞茎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基部>中部>尖部。小鳞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 6-BA+0.2 mg/L NA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蔗糖和PP333浓度的增加,小鳞茎的增殖速度加快,二者最适浓度分别为9%和15 mg/L。黑暗较光照利于小鳞茎的增殖。液体悬浮培养小鳞茎的增殖率高于固体培养。
张永平乔永旭陈超李艳梅赵端端
关键词:东方百合快繁鳞茎
红掌叶片愈伤组织和气生根再生团块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对红掌叶片诱导产生的3种愈伤组织和气生根再生团块的形成、不定芽的分化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黄绿、黄和褐色3种愈伤组织的细胞核质比依次减小,细胞排列越来越疏松,细胞质变稀薄,细胞形态变得不完整,其中黄色和褐色愈伤组织出现类似凋亡小体的小泡,细胞最终凋亡。叶片气生根的形态发生为间接器官发生方式,再生团块由气生根根段切口的皮层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再生团块内部有大量的密集小细胞团,细胞分裂旺盛,为分化的原始组织,以后逐渐分化为不定芽,形态发生以间接器官发生方式为主,也有少量胚状体发生方式,小细胞团是分化产生不定芽的基础。芽的分化发生方式属内起源,随着小细胞团的不断生长,外层细胞逐渐凋亡,最终使分化的芽突出再生团块再生成苗。
王桂兰陈超李伟李艳梅
关键词:红掌愈伤组织
玉米大斑病菌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2024年
【目的】克隆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HSP)基因,分析其结构及在病菌发育和HT-毒素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筛选玉米大斑病菌全基因组范围内的sHSP家族成员,采用PCR技术克隆玉米大斑病菌01-23菌株的sHSP,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sHSP的理化性质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构预测和系统发育分析,RNA-Seq和RT-qPCR分析sHSP在玉米大斑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和HT-毒素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筛选到3个sHSP家族成员(StHSP37.2、StHSP37.0和StHSP22.6),克隆了01-23菌株中3个sHSP的DNA序列,编码的sHSP蛋白均属于弱酸、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58.97%—60.35%,而β-转角仅为2.69%—7.83%;亚细胞定位预测StHSP37.2和StHSP37.0位于细胞核,而StHSP22.6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含有近C端的ACD_sHSP-like结构域,StHSP37.2、StHSP37.0和StHSP22.6分别有2、3和5个保守基序;利用SWISS-Model和AlphaFill构建了sHSP单体的三级结构模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tHSP22.6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StHSP37.2和StHSP37.0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的sHSP亲缘关系较近;玉米大斑病菌sHSP在菌丝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芽管、附着胞和侵入钉,在分生孢子中表达量最低;StHSP22.6和StHSP37.2与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诱导显著负相关,在14 d时相对基因表达量分别上调6.45和18.12倍,21、28 d时StHSP37.2表达量仅上调2.56、1.78倍,而StHSP22.6表达量与WT无显著差异;StHSP37.0与HT-毒素诱导显著正相关,14、21和28 d时相对基因表达量分别下调59.23%、86.30%和88.11%;通过与玉米大斑病菌sHSP显著相关的表达基因挖掘,推测StHSP37.2和StHSP22.6主要与HSP90、HSP104、分解代谢及线粒体Mg2+转运有关,而StHSP37.0主要与液泡碱性氨基酸转运、有机合
张淑红张运峰高凤菊武秋颖许可李亚子李艳梅谷守芹范永山巩校东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克隆
引起蝴蝶兰软腐病的病原菌菌株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0
2004年
从蝴蝶兰软腐病病叶中,分离到菌株命名为R00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确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 )的致病菌。回接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李艳梅陈超李小六王桂兰曹志梅
关键词:软腐病病原菌
除虫菊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被引量:6
2005年
诱导除虫菊愈伤组织,结果显示:除虫菊愈伤组织从第8d开始迅速生长,20d达到最大生长量;并对除虫菊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
李小六李艳梅陈超田立民
关键词:除虫菊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
苹果酒酵母菌的驯化试验被引量:20
2003年
对苹果酒酵母Y0 2 耐高糖、耐酒精等性能进行了驯化 ,驯化后的菌株可以耐 35 %高糖、耐 2 5 %酒精 ,并对驯化后的菌株发酵产酒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经驯化后 ,酵母菌Y0 2 -58对糖度为 2 1 5 %的苹果清汁有较好的发酵能力 ,发酵第 10d时 ,酒精度可以达到 10 4 % ,残糖为 1 6 %。发酵获得的苹果酒产品口感协调 ,风味良好。
宋安东康怀彬李艳梅张世敏吴云汉
关键词:苹果酒酵母菌驯化试验发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