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
- 作品数:34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杭州动物园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圈养川金丝猴昼间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
- 2024年
- 通过了解圈养环境下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昼间行为规律,为饲养管理措施的完善和福利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2022年1—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杭州动物园9只川金丝猴昼间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9:00—11:00和15:00—16:00是圈养川金丝猴的摄食高峰期;昼间活动中,休息占据了大部分时间(40.81%),其后依次是摄食(20.49%)、移动(17.09%)、理毛(11.04%)、拥坐(5.60%)、玩耍(3.41%)和其他行为(1.56%);昼间活动的时间分配存在季节性差异,摄食、相互理毛和拥坐行为占比在夏季最低,休息行为在夏季最高,冬季相互理毛和拥坐行为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时间分配也存在差异,青少年猴表现出更多的摄食和玩耍行为、更少的休息行为,成年雄性表现出更多的移动行为、更少的自我梳理行为,成年雌性具有更多的自我梳理和相互理毛行为(p<0.05);在参观面为玻璃隔断的情况下,外界干扰(游客)对其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
- 朱爱玲江志王彬婷黄飞楼毅郑晓敏
- 关键词:圈养川金丝猴
- 圈养幼鬣羚生长发育及行为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对5只鬣羚幼仔(2♀3♂)在非麻醉状态下测量了体尺与体重,并进行了行为观察。鬣羚幼仔出生至50日龄体重、体长、后足长、肩高、胸围、耳长和尾长均随幼仔日龄增加呈增长趋势,日增重平均值0.24 kg,相对增长194%,生长系数为3.01,至50日龄时体重增长了2倍。观察发现,幼仔17日龄采食树叶,55日龄出现爬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幼仔平均55日龄学习爬跨行为,为其自身独立生活与成年后的繁殖后代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圈养条件下过早地隔离将不利于鬣羚饲养。5月龄时幼仔与母亲有争抢食物的行为,因而此时可将幼仔与母兽分开。
- 王福云于学伟江志
- 关键词:鬣羚幼仔生长发育
- 四种笼养灵长类动物冬季保温和行为学研究初探被引量:2
- 2014年
- 冬季保温手段作为动物园常规动物管理手段广泛运用于饲养实践中,然而对于判断需要保暖的动物、保暖的适宜温度和保暖的起止时间往往依靠经验和对野生物种的野外环境需求的粗略了解,造成保暖工作不够科学,导致能源的浪费、安全隐患等多种问题。本次研究以杭州动物园冬季保暖的4种灵长动物为研究对象,即黑白疣猴、赤猴、山魈、白颊长臂猿,于2012年11月24日至2013年3月4日,每天统计动物在保暖箱中的比率(室内率)和当天室内外温度。通过对室内和室外温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采用油汀保暖使室内温度相对提高,和室外温度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并且其效率与摆放位置有关。4种灵长类的室内活动比率与室外环境温度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0,N=99)。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得到室内率与室外温度的线性数量关系,从而推算在室内率50%的标准下,适宜开启保暖设施的温度为日均温8.5℃。4种灵长类的保暖设施开启建议的先后顺序依次是:黑白疣猴、赤猴、山魈、白颊长臂猿。
- 胡新波何鑫朱岩江志胡红卫
- 关键词:冬季保暖灵长类
- 动物行为与动物园安全管理被引量:4
- 2014年
- 野生动物的行为是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动物园中动物的行为也反映出动物与相应的由人为提供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在动物园圈养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动物展现出的有关动物行为如领域行为、攻击行为、交配行为、学习行为、摄食行为、警戒行为和体温调节行为等,以及由这些行为导致的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动物管理中相应的防范措施与解决办法。在动物园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熟知动物行为的目的与意义,观察动物行为,及时发现动物的不适与异常,充分掌握与安全有关的动物行为并及时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对动物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给动物提供更舒适安全符合动物生物学特性的环境,同时也是提高动物福利的重要环节。
- 于学伟蒋国红江志
- 关键词:动物园动物行为
- 动物园应急演练的探索与思考--以"人员意外入笼"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为例
- 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动物园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应急演练则是检验安全管理制度、预防措施是否切实动物园实际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杭州动物园开展"人员意外入笼"应急演练为例,结合本园的日常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探索并完善符合...
- 王洪波江志
- 关键词:应急演练野生动物
- 65株不同圈养野生动物源性肠杆科菌的药敏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K-B法药敏试验,分析圈养野生动物肠杆科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的1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显示:最敏感的是头孢稀类的三代头孢,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其敏感率均为83.1%;较敏感的为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率大于或等于60%;敏感性较差的是一代头孢中的头孢拉定、磺胺类药中的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类的氨苄青霉素,其敏感性分别为58.5%、43.1%和21.5%,被研究结果为兽医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 黄淑芳胡新波王才益江志
- 关键词:野生动物菌株药敏试验
- 蓝鹇免疫流感疫苗后抗体消长研究
- 2013年
- 杭州动物园从北京动物园引进5对蓝鹇种源。日常食物主要是青菜、稻谷、家鸡用颗粒料、少量苹果。饲养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疾病有细菌性肠炎、发情期的雄性打斗后的外伤等。杭州动物园经过精心饲养,3 a繁殖达60多只。蓝鹇在杭州动物园的饲养和繁殖是全国人工饲养繁殖最好,且是全国最大人工种群。由于没有蓝鹇等野禽专用禽流感疫苗,杭州动物园使用家禽禽流感疫苗对蓝鹇进行禽流感免疫。根据家禽的禽流感免疫方法,每年对蓝鹇进行2次禽流感疫苗免疫,由于它的飞翔能力较强,每次免疫进行捕捉时均会乱飞,有时还会造成应激死亡,但最终免疫结果是否有效也未曾进行过检测。本研究中蓝鹇流感疫苗抗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禽流感病毒H5抗体酶联免疫(ELISA)的检测方法。结果证明家禽流感疫苗对蓝鹇有效,经胸部肌肉注射0.5 ml/次,每4个月肌注1次,每年免疫3次。雏鹇首免应在出壳后第8天、第9天或第10天。
- 江志黄淑芳胡新波胡松华
- 关键词:流感疫苗抗体
- 应用mNGS技术快速检测小熊猫感染病原体
- 2024年
- 为了明确杭州某动物园内1只小熊猫伤口感染原因,本试验采用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测序(mNGS)技术对伤口分泌物进行检测,并同步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mNGS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以及真菌石膏样奈尼兹皮菌,同时还检测到头孢菌素耐药基因blaOXA和blaCTX-M。根据mNGS检测结果更改抗生素用药方案,用阿米卡星和氟康唑代替之前的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调整用药后,小熊猫伤口愈合,细菌和真菌感染状况得到控制。相比之下,常规微生物培养分别于第3天和第7天得出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石膏样奈尼兹皮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2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mNGS技术可快速实现感染病原体的诊断,在野生动物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陈玎玎江志吴雨辰郑应婕周攀龙刘龙海胡燕燕周宏伟杨佳兴张嵘黄淑芳
- 关键词:小熊猫肺炎克雷伯菌
- 圈养黑猩猩冬季饲料探讨被引量:2
- 2021年
- 2017年冬季,为检验杭州动物园黑猩猩冬季饲料是否在行为和营养上满足需求,粗略计算黑猩猩冬季饲料营养成分,与日本、阿根廷、上海野生动物园、国内动物园的日粮营养成分对比,同时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人类膳食营养平衡标准和AZA黑猩猩饲养指南,结合杭州动物园黑猩猩实际生长发育情况,评估黑猩猩冬季饲料。结果显示,杭州动物园冬季黑猩猩饲料在营养成分上,总能量(10.5—15.9 MJ),高于黑猩猩维持能量(7.11—8.372 MJ),蛋白质(79—119 g)、脂肪(55—83 g)、碳水化合物(401—602 g)、微量元素总含量符合人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AZA黑猩猩饲养指南;在饲料种类上,蔬菜、水果、奶类的比例与已知5个动物园饲料总量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水果总量高于推荐量,无植物类食物供应。杭州动物在黑猩猩冬季饲料种类和营养成分上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仍需改进,建议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或更换水果、增加植物类饲料、增加干粮纤维比例等增加日粮的纤维含量。
- 刘龙海江志楼毅黄淑芳应志豪陈玎玎龚利洋俞红燕
- 关键词:黑猩猩营养需求
- 一例大熊猫腹腔镜及上消化道手术的麻醉管理
- 2021年
- 从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案、麻醉监护、输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1例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腹腔镜及上消化道手术的麻醉管理,总结了麻醉效果及注意事项,可为大熊猫的胃肠道手术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 郑应婕周大春王成东罗娌胡新波江志应志豪陈玎玎
- 关键词:大熊猫麻醉管理胃肠道手术麻醉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