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
- 作品数:21 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膜下滴灌棉田间作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效果被引量:22
- 2014年
- 通过在膜下滴灌棉田膜间空地上间作盐生植物,探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生育期内间作碱蓬和盐角草小区的平均含水量比对照小区大61.0%和34.1%,显著地提高土壤脱盐率,脱盐率分别为43.1%(碱蓬),30.6%(盐角草)和17.2%(对照),且间作提高了K+/Na+,降低了对作物有毒害作用的Cl-含量,并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最终棉花产量也得到提高。表明在不增加耗水的条件下,棉田间作盐生植物是一种有效地改良盐碱地的措施。
- 王升王全九周蓓蓓吴军虎史文娟罗小东
- 关键词:膜下滴灌间作盐生植物盐碱地
- 喀斯特白云岩地区不同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持水导水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喀斯特区整体土层浅薄且分布不连续,土层和基岩构成了不同的土体构型剖面,而这些剖面的持水导水性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通过BEST单环入渗方法研究了喀斯特白云岩区三种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深厚土层剖面(DS)、浅薄土层剖面(SS)以及土石混合剖面(SR))的持水性能和导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剖面的持水性能、导水性能主要受不同层次土壤颗粒组成特征及剖面构型影响。三种剖面表层土壤都具有较高的导水能力,以SR表层饱和导水率(Ks)最高,可达244.1 mm∙h-1,而SS表层Ks为56.8 mm·h-1。DS除表层和风化层外,土壤黏重,导水能力较弱,但是体现出较高的持水能力;SS整体导水能力较弱,持水能力较好;SR土壤疏松,整体持水、导水能力均较好,土石层导水能力相对最差而持水能力最好。就土壤有效水含量而言,SR最高,DS和SS由于土壤较黏重,有效水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位点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 杨静杨静王升陈洪松
- 关键词:导水率土壤有效水水分特征曲线水力特性
- 潜艇辐射噪声近场特性研究
- 为了掌握潜艇水下噪声体积源效应对近程测试的影响,在以潜艇为中心的直角坐标系下,采用若干个简单的单极子和偶极子相干组合建立潜艇辐射声场分布式多源模型,给出了复合声源辐射的总场。根据对潜艇噪声产生机理的分析,将潜艇辐射噪声的...
- 高守勇王升马力周江涛
- 关键词:潜艇辐射噪声
-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被引量:8
- 2017年
- 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是确定植被生态系统需水量的关键因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制定植被恢复策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广西地区25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逐日资料,计算了各站点的ET_0,在此基础上采用GIS的克里金插值、Spearman秩次相关法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广西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区ET_0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1年来广西各站点多年平均ET_0为1 138 mm×a^(-1);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非喀斯特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区年ET_0累积距平曲线均呈"N"型分布;20世纪70年代最高,90年代最低,21世纪以来年ET_0有所回升,但仍低于51年平均值。此外,喀斯特地区ET_0年际变化小于非喀斯特地区。日照时数、风速和平均温度是影响非喀斯特地区年ET_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而相对湿度则通过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互作用间接对喀斯特地区年ET_0的变化产生较大影响。在季节尺度上,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各季节都是ET_0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与ET_0呈正相关关系;风速在喀斯特地区冬、春两季对ET_0的间接作用系数为负,在非喀斯特地区并未发现这一现象。了解不同地区ET_0的变化趋势是植被生态需水定额计算的必要措施。
- 吴丽萍陈洪松陈洪松付智勇付智勇
-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PENMAN-MONTEITH公式喀斯特地区气象因素通径分析
- 基于改进MobileNetV3-Small的断纱图像分类算法
- 2025年
- 针对环锭纺纱过程中断纱检测效率低下、易受环境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MobileNetV3-Small断纱检测方法。首先,设计并构建基于四轮四驱移动机器人平台的图像采集系统,获取7个类别断纱数据集。其次,采用Prewitt算子和伽马校正进行图像增强,提升纤维特征的清晰度。然后,在MobileNetV3-Small模型中引入改进后的CoordAttention注意力机制,通过增加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纱线空间和通道信息的捕捉能力。最后,为解决类别不平衡和特征学习问题,采用Focal Loss和Center Loss的联合损失函数,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分类精度。试验结果显示:模型在验证集上取得了97.8%的准确率,相比基准模型提升了3.2个百分点,模型参数量降低至4.42 M,体现了其轻量化和高效性的优势。该研究提出的模型在断纱检测任务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方法的不足。
- 付奇强王升国冰磊程凯黄兴宇陈佳
- 关键词:图像采集系统
- 浅海波导中信混比的参数依赖性
- 浅海环境中,不同海区海底参数差别较大,这将对主动声纳探测目标产生影响。本文在简正波混响模型和目标散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浅海信混比预报模型,实现了信混比的量化分析。仿真比较了沙石海底和淤泥海底两种情况下,源信号脉宽分别为1s...
- 王升马力高守勇吴金荣
- 关键词:海洋声学波导简正波
- 浅海波导中信混比的参数依赖性
- 浅海环境中,不同海区海底参数差别较大,这将对主动声纳探测目标产生影响。本文在简正波混响模型和目标散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浅海信混比预报模型,实现了信混比的量化分析。仿真比较了沙石海底和淤泥海底两种情况下,源信号脉宽分别为1s...
- 王升马力高守勇吴金荣
- 关键词:简正波混响目标回波海底参数
- 文献传递
- 白云岩坡地土壤与表层岩溶带强风化层耦合结构特征
- 2025年
- [目的]喀斯特区白云岩坡地植被恢复困难,石漠化治理难度大,其浅薄土层下伏的表层岩溶带深度参与生态系统过程,然而土壤与表层岩溶带二者的耦合发育关系尚不明确。[方法]选择典型白云岩山坡,在全坡面尺度上开展深入表层岩溶带强风化层底部的岩土探槽开挖试验,结合Kriging插值、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强风化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明白云岩坡地土壤与表层岩溶带强风化层间的空间耦合发育特征。[结果]1)白云岩坡地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强风化层厚度沿坡向下逐渐增加,坡地尺度上表层岩溶带强风化层平均厚度为50 cm,平均体积为0.47 m^(3)/m^(2),占土壤全剖面总体积的43.9%,说明喀斯特区表层岩溶带的生态功能极其重要;2)白云岩坡地岩土结构呈极强的空间异质性,下伏表层岩溶带强风化层空间异质性(C+C_(0)=18.88)显著高于上覆土壤层(C+C_(0)=15.84);3)土壤总厚度,尤其是土壤B层厚度,与表层岩溶带风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厚度的增加促进下伏表层岩溶带的风化,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强风化层间呈明显的耦合协同发育关系。[结论]喀斯特地区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强风化层协同演化,土壤层下伏的表层岩溶带可能是支撑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介质,喀斯特水土资源的评估需要考虑除土壤以外的基岩风化层。土壤厚度及土壤发生层B层厚度可能成为预测喀斯特坡地表层岩溶带厚度的关键参数。
- 唐旭芳付智勇黄钰涵王升赵杰陈洪松
- 关键词:土壤发育
- 近50年黄土地区气候与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根据黄土地区1951—2000年14个站点的日气象资料以及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逐月潜在蒸散量,分析近50 a各站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等气候要素以及年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并据此分析ET0变化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近50 a来黄土地区基本都表现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增温速率为0.039~0.396℃/10a,与全国平均水平0.22℃/10a相当;降雨量、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2)潜在蒸散量年际间除驻马店和介休显著下降外,其他大部分站点呈显著上升趋势;(3)敏感性分析表明黄土地区潜在蒸散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对湿度,其次是太阳辐射(日照时数)和气温,风速变化的影响最弱。
- 王升王全九
- 关键词:气候变化潜在蒸散量黄土地区
- 基于GEP和地理位置信息的湘鄂地区月参考作物腾发量模拟计算被引量:3
- 2015年
- 参考作物腾发量(ET0)是计算植被蒸散发的关键因子,准确估算 ET0对水资源管理、灌溉制度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湘鄂地区46个气象站点1955—2005年的逐月气象数据,包括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用FAO-56 Penman-Monteith法计算各站的逐月ET0值。然后结合基因表达式编程(GEP)算法挖掘公式的能力,以各站点的地理位置信息(纬度、经度、海拔)及月序数为输入,以多年逐月平均ET0值为输出,建立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月ET0模型,并与传统ET0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校正、检验阶段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34、0.951和10.050 mm、8.628 mm;与Hargreaves和Priestley-Taylor法相比,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建立的GEP模型的结果均方根误差最小,变化范围为8.628~9.967 mm。本研究所建立的月ET0模型具有明确的表达式,简单易用,在湘鄂地区仅利用地理位置信息计算逐月 ET0是可行的,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月尺度的灌溉制度设计和植被蒸散发的估算。
- 王升付智勇陈洪松聂云鹏王克林
- 关键词:参考作物腾发量基因表达式编程地理位置信息月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