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俊梅
- 作品数:55 被引量:70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综述被引量:7
- 2012年
-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逐渐重视对土地发展权的研究,然而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在介绍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现阶段国内学术界关于土地发展权的涵义、创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归属、配置与流转、价格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探索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 林晓雪吴金辉臧俊梅江璐明叶圣涛
- 关键词:土地发展权涵义
- 农地发展权价值的经济学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对农地发展权价值的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大量外部性,使得在市场失灵时规划干预显得合理和必要;而在规划失灵时农地发展权既能克服行政规划配置手段的刚性又有产权流转的市场配置的灵活性。根据农地发展权的这一特性,我国应调整当前农地保护政策,尝试实施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一是明确全国耕地保护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明确各区域在耕地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制定全国平均的耕地资源综合权利价值标准;四是确定合理的基于农地发展权的耕地异地代保的范围;五是根据测算出的基于农地发展权的耕地异地代保市场标准确定耕地发展权异地转移的方式、程度和管理。
- 臧俊梅王万茂陈茵茵
- 关键词:农地发展权农地保护外部性
- 化散为整:农地整合行动网络何以达成?——基于清远市中华里村的案例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合行动网络的构建过程及关键变量,探索其运行绩效及内在逻辑,为推广农地整合、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农地整合是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多样化利益诉求的有效通行点,村民理事会作为核心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与利益赋予、征召与动员、异议等转译环节,将其他行动者吸纳入农地整合行动网络中,乡村社会分散的土地、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随之得以集聚,化散为整;(2)利益诉求、乡村精英、村庄凝聚力作为农地整合行动网络的三大关键变量,强烈影响着网络构建及其运行的方向性、效率性、公平性和稳定性;(3)农地整合行动网络对外采取市场化运行模式,对内实施多元主体分享经营控制权和村集体主导收益分配权的权利设置,实现了效率与公平、集体与个体的多重兼顾,形成其运行绩效内在逻辑;(4)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逻辑起点、以乡村自治力量为实施主体的农地整合,兼具“经济”与“治理”双重属性,能够系统构建产业、组织、人才等多重系统的耦合格局,从而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研究结论:农地整合具有较强现实需求及较大推广价值,应坚持并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以农地整合为主要抓手,整合乡村生产要素,形成乡村发展合力。
- 许进龙卢新海臧俊梅肖德恒
- 关键词:农地细碎化行动者网络理论案例分析
- 广州增城市农村社区转型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对广州增城市农村社区的实地调研表明,在经济发展驱动,大城市中心城扩张,外来人口迁入以及政府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增城市农村社区的转型表现出经济社会结构混合化,居住形态社区化和管理模式社区化等特征,但存在着社会结构和制度结构的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的问题,以集中化、集约化的城镇化建设来引导农村社区的转型,改革农地产权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并在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重建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是实现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的制度保证。
- 朱一中隆少秋臧俊梅
- 试析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问题被引量:67
- 2006年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压力的增加,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控制进一步增强,这一权利的社会实现和价值体现逐步增强,逐步为各利益主体和社会所认识。近年来,针对我国征地权经常被滥用、大量耕地被非法转为建设用地和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时常被损害的严峻局面,学术界对防止耕地非农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从理论上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国内对农地发展权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对于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国内关于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问题进行归类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些认识。
- 王万茂臧俊梅
- 关键词:农地发展权产权外部性
-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应用研究——以黑龙江省和福建省为例被引量:15
- 2010年
-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耕地保护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命题。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为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建立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以耕地赤字区福建省和耕地盈余区黑龙江省为例,从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的对象、价值标准、面积标准、补偿资金的运行管理、机制监督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我国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运行。
- 张效军欧名豪李景刚臧俊梅
- 关键词: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
-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被引量:22
- 2006年
- 制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的理论构架来进行分析,将其引入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政策分析,分阶段对建国以来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绩效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具有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特点;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的路径依赖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和农民是现阶段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是一个利益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
- 臧俊梅王万茂李边疆
- 关键词:基本农田制度经济学
- 农地发展权在土地权利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农地发展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淹没在土地所有权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压力的增加,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也进一步增强,这一权利的社会实现和价值体现才逐步增强。通过介绍农地发展权的概念与内涵,对其在土地权利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分别探讨了其与土地权利体系中几个主要土地权利的关系。
- 臧俊梅王蓓薜诗蓓李登月欧阳静华
- 关键词:土地权利农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土地所有权
- 农户风险意识对土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93
- 2014年
-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陷入"低水平困局",传统的"问题—对策"研究引申的政策效果并不显著,为此,本文尝试从农户风险意识和偏好视角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并以广东省农户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户风险意识的确显著地抑制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而明晰农户预期收益和锁定风险的土地流转合同显著地促进其土地流转意愿,但关联分析表明,大部分地区农户并非将土地流转合同作为首要避险工具;农户的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对其土地流转意愿有正向作用。因此,为农户提供正规的避险机制、规范土地流转合同以及提供非农就业培训将有效促进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 李景刚高艳梅臧俊梅
- 关键词:农户风险偏好土地流转意愿
- 中国农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在介绍农地发展权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农地发展权的配置方式即行政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并对这两种配置方式下的农地发展权配置内容与流转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中国的政府层级安排,实现农地发展权分别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即以行政配置为主的国家层面和省区层面以及以市场配置为主的地方层面进行的农地发展权配置和流转,三个层面有机连接形成农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体系,实现了农地发展权的公平、合理配置,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公有制条件下的土地供应宏观调控作用。
- 臧俊梅王万茂
- 关键词:农地发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