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20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地域分异规律探讨被引量:5
- 2008年
- 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GIS技术,选取反映地区发展状况的11项主要指标,对民族地区79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中可分析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特征,揭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分异规律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董锁成薛梅
-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区域经济
-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被引量:27
- 2009年
-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比较,发现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先行、城市绿化和空间节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规划执行保障、切实可行的项目推动、城市特色以及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应该在结合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 薛梅董锁成李宇
- 关键词:生态城市
- 甘肃与毗邻六省区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与对策探讨被引量:11
- 2008年
- 在对比分析甘肃省和毗邻六省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次等指标的比较,发现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滞后于其他几个毗邻省区,与其拥有的资源优势不相符。甘肃省旅游业滞后是多个原因的综合,如产业定位不明确,旅游品牌建设不够,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等等;要使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加大旅游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等。
- 董锁成李斌薛梅李泽红
- 关键词:旅游业
- 石嘴山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 在传统城市发展模式遭遇全球变暖、资源耗竭、水资源短缺、失业增加等困境的今天,资源型城市作为城市的特殊类型,因其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社会问题突出等困境受到比其他城市更为严峻的挑战。生...
- 薛梅
-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
- 我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
- 2007年
- 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是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小城镇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对近20年来我国有关小城镇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小城镇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李宇尤飞薛梅
-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
- 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共存的特征,本文提出生态经济是民族地区打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依据不同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 薛梅董锁成李泽红李斌
- 关键词:民族地区边缘化生态脆弱生态经济
-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被引量:136
- 2007年
- 资源型城市经济性转型正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问题:①城市产业结构属于资源型、粗放型的传统初级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与效益低下;②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巨大;③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严重;④机制体制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成功转型需要战略创新,具体战略包括:发展目标创新——社会福利均等化、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整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三大效益目标;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多元化产业结构优化,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转变传统增长方式;资源替代与产业替代战略;科技创新战略——依靠高新技术的后发优势战略;生态城市战略;机制体制创新战略等。
- 董锁成李泽红李斌薛梅
-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 论新的安全观被引量:2
- 2008年
- 新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对人类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旧安全观经历着向新安全观的历史转变。新的安全观以资源安全为基点,以环境安全为保障,重点处理好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安全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树立新的安全观,需要建立相应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国家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政府危机管理的新型应急机制和资源环境国际合作机制等。
- 李泽红薛梅郭文杰
- 关键词:安全观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可持续发展
- 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生态旅游模式与效益分析——以四川省若尔盖县为例被引量:7
- 2008年
-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边缘地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与"中心区"形成了鲜明的中心——边缘区域格局。"中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而"边缘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旅游产业,符合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起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生态农业、绿色特产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川西边缘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 李斌董锁成薛梅
- 关键词:大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