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兵
-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矿业工程更多>>
- 顺北油气田主干断裂带深穿透酸化技术被引量:7
- 2020年
- 顺北油气田主干断裂带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钻井过程中井壁易垮塌掉块,超深水平井中岩屑难以返出,且部分井钻井液漏失量大,造成储层堵塞严重,常规酸化技术无法解除污染,稳产难度大。为此,通过优选解堵酸及优化施工参数等攻关研究,形成了"近井解堵+远井疏通"的主干断裂带深穿透酸化技术,其基本原理为:近井地带采用低黏度、反应速度快的酸液,快速扩散形成各向蚓孔,穿透污染带;远井地带大排量、较大规模地注入高黏酸液,对远井通道进行疏通,建立高导流渗流通道。该酸化技术在顺北油气田应用6井次,酸化效果显著,同时解决了近井和远井供液通道堵塞的问题,累计增产油量16.06×10^4 t。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酸化技术可以解决顺北油气田主干断裂带碳酸盐岩储层的堵塞问题,对国内外类似储层酸化解堵具有借鉴价值。
- 李新勇李春月赵兵房好青黄燕飞胡文庭
-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酸化解堵
- 塔河油田重复酸压前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近年来暂堵转向重复酸压已成为塔河碳酸盐岩油藏重复改造的主要手段,但现场对堵前应力场分布认识不足,限制了工艺选井选层及重复酸压时机的选择。为明确暂堵前孔隙压力及应力场变化规律,基于ABAQUS扩展有限元建立了井筒及缝周应力场分布的流-固耦合模型,对油井的初次压裂及生产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多因素对裂缝及生产引起诱导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人工缝及生产产生的诱导应力使原始地应力场明显变化,地应力差沿缝长方向以井口为对称点呈对称分布,在井口及裂缝两端呈“应力奇异性”,距缝壁越远,诱导应力差越低;较大的初次压裂缝长、弹性模量,较小的原始水平地应力差、泊松比、油井产量及生产时间均有利于暂堵重复酸压施工;塔河储层高应力差特点导致仅依靠人工裂缝诱导难实现转向,必须配合适当的转向工艺。此研究结果为今后塔河老井重复改造设计、工艺选井选层及重复酸压时机的选择提供了直观可视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场实用价值。
- 王涛房好青赵兵曲占庆郭天魁王子权
- 关键词:塔河油田应力场数值模拟
- 小型压裂测试技术在探井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在探井的勘探评价中,前期积累的资料有限,对地层的认识有限,基于FracproPT2011压裂软件,以A井为例,介绍了小型压裂测试技术在塔河外围探井中的应用。小型压裂测试是通过进行一次或两次以上的小型压裂试验,通常包括阶梯升/降排量、停泵测压降,并对施工压力进行分析来获取射孔孔眼摩阻、近井筒摩阻等,储层流体渗透率、压裂裂缝延伸压力、闭合压力、压裂液效率等,从而制定和修改主压裂设计、科学指导压裂施工及为压后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 罗攀登王洋李春月赵兵张雄
- 二氧化碳对塔河油田裂缝性储层酸岩反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为提高塔河油田裂缝性油藏的酸压改造效果,研究了CO_2对裂缝性油藏酸岩反应影响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裂缝性储层酸岩反应仪,基于网状裂缝模型,对考虑CO_2影响的不同类型、不同黏度和不同浓度酸液的酸岩反应情况进行了试验评价。试验得出:随着回压增大,酸岩反应产生的CO_2转变为超临界态后大量溶于酸液中,酸液流动阻力大幅降低,酸蚀量增大;与胶凝酸及Ⅰ型地面交联酸相比,HCl质量分数为20%的Ⅱ型地面交联酸滤失量小、黏度高,受CO_2影响最大,酸岩反应最慢,有利于实现裂缝性储层深穿透酸压的目的。Ⅱ型地面交联酸在YJY井重复酸压中进行了现场试验,与该井应用胶凝酸的首次酸压效果相比,液体效率大幅提高,酸蚀缝缝长大幅增加,压裂后累计产油1.2×104 t,增油效果显著。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有助于降低酸液流动阻力,提高酸液深穿透能力,提高塔河油田裂缝性储层酸压改造效果。
- 王洋袁清芸赵兵方裕燕秦飞
- 关键词:裂缝性储集层酸化压裂二氧化碳酸岩反应塔河油田
- 顺9超深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塔中顺9井区志留系碎屑岩油藏预测原油地质储量丰富,是西北油田分公司重要的资源接替区块。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特低孔、超低渗、底水发育、砂泥岩薄互层等特点。常规单井压裂增产幅度有限,无法实现经济高效开发。整体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手段,但鲜有其在超深特低渗透油藏运用的相关报道。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及净现值经济模型对常用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进行评价,优选矩形井网作为顺9井区整体压裂井网,并对注水时机、注水压力、布缝方式、井网参数等进行优化,现场实践后水平井压后产能较直井提高4倍,累产油1.02×104m3。为顺9井区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国内外超深特低渗油藏开发探索了一种新方式。
- 王洋袁清芸赵兵邢钰王晓
- 关键词:超深井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
- 塔河油田靶向压裂预制缝转向技术模拟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塔河油田超深油气资源主要储存于碳酸盐岩天然裂缝、孔洞中,应用预制缝靶向压裂技术可以控制裂缝转向,提高油气产量。采用修正降阻比法计算管柱沿程摩阻,结合裂缝不稳定渗流理论计算缝内压力变化,利用位移不连续法计算裂缝转向距离,建立了裂缝扩展一体化模型。计算分析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含有预制缝的靶向压裂裂缝扩展方向角度和扩展延伸长度等参数,并将施工参数与压裂裂缝转向距离进行关联,采用有限元法及物理模拟试验进行准确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液黏度、预制缝角度、地应力差和地层岩石弹性模量等参数与压裂裂缝转向距离呈负相关关系;预制缝长度与裂缝转向距离呈正相关关系;施工排量需要优选,才能得到最优转向距离。靶向压裂预制缝转向技术的模拟研究结果,为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集体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 房好青赵兵汪文智周舟
- 关键词:缝洞型储层碳酸盐岩塔河油田
- TP区裂缝孔洞型碳酸岩储层复合改造技术研究
- 2014年
- TP区是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主力产油区块之一,在高温、高闭合压力条件下,常规酸压形成的酸蚀裂缝穿透距离受限且易发生闭合,酸压投产后表现出快速递减特征。通过实验研究开发了水力加砂压裂+酸压复合改造技术,前期利用冻胶携砂以提高人工裂缝远端导流能力,后期采用酸液刻蚀来提高近井导流能力和改造范围,从整体上提高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及其保持率。水力加砂压裂+酸压复合改造技术在TP区现场实施6井次,建产率达到83.3%,累产油3.76×104 t,表明该技术在低品位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赵兵王洋
- 关键词:塔河油田酸压水力加砂压裂储层改造导流能力
- 纤维强化凝胶合成与性能评价被引量:2
- 2022年
- 暂堵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暂堵转向改造效果的好坏,而常规暂堵材料往往不能满足超深、超高温、超高压、亏空储层施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以耐温达到160℃、强度高于30 MPa、破胶时间达到10 h为目标,提出将温敏凝胶和全可降解纤维合成纤维强化凝胶。其技术原理是,温敏凝胶的化学网状结构和纤维的物理网状结构协同形成了三维复合网状骨架,大幅提高了暂堵材料的强度,对纤维强化凝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80~100℃下,纤维强化凝胶的成胶时间可控制在5~26 min;暂堵时间也大幅提高,160℃下近10 h才完全破胶;实验2 mm缝宽条件下,承压能力超过30 MPa,且缝宽越大承压能力越高,6 mm缝宽下承压能力可达到40 MPa,适合“三超”亏空储层暂堵转向改造,能够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 纪成何天舒赵兵罗志锋陈翔
- 关键词:纤维凝胶
- 塔河老区井周弱势通道暂堵酸压技术被引量:9
- 2019年
- 塔河油田微地震监测表明,最大主应力、天然裂缝、古河道形成酸压裂缝优势延伸方位,而井周受抑制的弱势通道却未动用,极大地影响着酸压效果,为此提出了井周弱势通道暂堵酸压技术。通过对可降解纤维进行基础性能评价,研究了材料的适用性,并优化得到封堵不同宽度裂缝的最优暂堵剂组合。结合实验及现场应用经验确定了选井原则,优化了相应施工参数。结果表明:储层温度下,所选纤维在清水及酸液中的稳定存在时间满足施工要求;优选的暂堵剂组合封堵快、用液量少,且满足承压要求;基于实验及现场经验,确定单井暂堵剂用液量为1.0~1.5 t。施工排量以"初期小、暂堵定、后期大"原则设计,并在暂堵段采取"三层暂堵"模式确保暂堵成功率。文中形成的目标工艺对储层伤害低、风险小、增产效果明显,对塔河油田剩余油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 王涛赵兵曲占庆郭天魁罗攀登王晓之
- 关键词:塔河油田
- 岩石塑性对超深储层裂缝闭合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为了分析岩石塑性对生产过程中裂缝闭合的影响,在Herz接触模型基础上,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建立了弹塑性裂缝闭合模型,分析了不同地应力和岩石塑性参数对裂缝闭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模量、硬化参数和粘聚力是影响塑性裂缝闭合的关键因素。粘聚力越大,初始屈服应力就越大。硬化参数与弹性模量的比值越大,后继屈服应力越大,裂缝闭合塑性效应越弱。另外,地应力对裂缝闭合也有较大的影响,在裂缝面法向上的正应力越大,裂缝闭合塑性效应系数越高。
- 赵兵纪成刘子寒韦选纯张振南
- 关键词:弹塑性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