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茜
- 作品数:34 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北京市某城区大气超细颗粒物急性暴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研究大气超细颗粒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45名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定组研究方法,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4次临床随访,进行肺功能检查,收集尿样测定烟草内暴露标志物——可替宁水平,采集血样测定系统性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收集区域同期大气超细颗粒物粒数浓度和气象资料,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大气超细颗粒物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累积暴露1~7 d空气动力学直径20~50 nm颗粒物粒数浓度(PNC_(20-50))与患者FVC%预计值呈负向关联,PNC_(20-50)每升高四分位间距浓度,患者FVC%预计值变化-3.07%(95%CI:-5.06%~-1.07%)~-2.51%(95%CI:-4.27%~-0.74%)。累积暴露3~7 d空气动力学直径50~100 nm颗粒物粒数浓度(PNC_(50-100))与患者FVC%预计值呈负向关联,PNC_(50-100)每升高四分位间距浓度,患者FVC%预计值变化-5.07%(95%CI:-8.65%~-1.49%)~-3.16%(95%CI:-6.28%~-0.04%)。累积暴露1~7 d空气动力学直径≤100 nm颗粒物粒数浓度(UFPs)与患者FVC%预计值呈负向关联,UFPs每升高四分位间距浓度,患者FVC%预计值变化-3.99%(95%CI:-6.76%~-1.21%)~-2.48%(95%CI:-4.87%~-0.09%)。累积暴露5~6 d PNC_(50-100)与COPD患者FEV_1%预计值呈负向关联,PNC_(50-100)每升高四分位间距浓度,患者FEV_1%预计值变化-2.93%(95%CI:-5.61%~-0.24%)~-2.90%(95%CI:-5.63%~-0.18%)。以COPD患者系统性炎症标志物hs-CRP中位数进行分层,超细颗粒物在高系统性炎症COPD患者中有更强的降低肺功能效应。结论UFPs急性暴露与COPD患者肺功能存在负向关联,系统性炎症反应水平较高的COPD患者UFPs和肺功能关联的效应更明显。
- 王童宋晓明赵茜张怡陈婕徐洪兵刘贝贝孙晓燕贺蓓黄薇
- 关键词:超细颗粒物肺功能系统性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大气NO_(X)和NO_(2)急性暴露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联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交通相关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和二氧化氮(NO_(2))急性暴露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联。方法收集2015—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资料,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置的监测点收集NO_(X)、NO_(2)及其他共存大气污染物资料;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O_(X)和NO_(2)急性暴露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联。结果2015—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0~14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M(Q_(R))为571(554)人次,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日门诊量M(Q_(R))分别为265(282)、143(178)和128(120)人次。大气NO_(X)和NO_(2)的日均浓度M(Q_(R))分别为67.8(50.7)和49.3(30.7)μg/m^(3)。NO_(X)和NO_(2)急性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滞后效应均在累积滞后0~7 d时最大。NO_(X)每升高一个Q_(R)浓度,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门诊就诊的超额风险分别为6.87%(95%CI:6.37%~7.38%)、7.25%(95%CI:6.51%~7.99%)和5.51%(95%CI:4.69%~6.33%);NO_(2)每升高一个Q_(R)浓度,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门诊就诊的超额风险分别为5.71%(95%CI:5.12%~6.31%)、5.32%(95%CI:4.51%~6.14%)和4.83%(95%CI:3.91%~5.75%);对>5岁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更为明显。结论交通相关大气污染物NO_(X)和NO_(2)急性暴露可能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
- 关新朋徐洪兵方嘉堃朱雨桐刘凌燕赵茜宋晓明徐保平黄薇
- 关键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
- 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基因组学临床研究进展
- 2010年
- 2型糖尿病的流行已成为全球化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增加,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用药成本的个性化用药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而其理论基础则是药理基因组学。该文从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药物受体或作用靶点以及下游信号通路入手,分别对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研究较为深入的四类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2型糖尿病药物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赵茜郭雅丽陈慎仁陈大方
- 关键词:遗传药理学口服降糖药
- 高校教师办公室打印设备使用情况及其释放颗粒物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1年
- [背景]打印复印设备会释放大量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但目前对办公场所打印机释放颗粒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不足。[目的]调查教师办公室打印设备使用情况及其工作时的室内颗粒物水平,探讨打印机放置位置和室内通风对打印机工作时释放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月4—6日的9—16时,应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大学20间教师办公室,测定打印设备工作时的室内颗粒物水平,并对办公室内31名教师的打印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在办公室内开展实验,探讨打印机的放置方位、检测距离、通风以及通风时打印机与窗口的距离对打印机释放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影响。[结果]除1台打印机置于地面,其他30台打印机放置在距地面高(0.71±0.16)m桌面上,20台(65%)打印机与教师的水平距离小于1 m。23位(74%)老师打印频率在每周1~5次之间,每次打印的页数为(7.03±4.07)页。打印设备工作时的教师办公室PM_(10)、PM_(2.5)、PM_(1)质量浓度峰值为(21.96±12.96)、(7.92±5.54)、(5.77±5.00)μg·m^(-3),PM_(0.25~0.28)数量浓度峰值为(40941±36926)个·L^(–1)。模拟实验表明,当位于打印机的正面、侧面和后面时,打印过程释放的0.25~0.28μm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24257±551)、(12588±1354)、(11192±249)个·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9,P<0.01);当检测点与打印机的距离为0.1、0.2、0.3 m时,打印过程释放的0.25~0.28μm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24257±551)、(19847±1426)、(16480±878)个·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6,P<0.01);当通风与不通风时,打印过程释放的0.25~0.28μm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18595±488)、(24257±511)个·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6,P<0.01);当打印机与窗口相距1、2、3 m时,打印过程释放的0.25~0.28μm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16780±823)、(18347±348)、(18595±488)个·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彭毓巩超朱世瑞赵茜何丽华余灿清闫赖赖徐钰王云
- 关键词:打印机颗粒物影响因素
- 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和骨代谢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和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模型大鼠的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和骨代谢的影响,并比较UVA和UVB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模型组(OVX)、UVA照射组(OVX+UVA)、UVB照射组(OVX+UVB)。除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经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对UVA照射组和UVB照射组分别使用波长340 nm和313 nm的紫外线进行照射治疗,15周后测定大鼠骨密度及血清1,25(OH)2D3、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 acid protein,BGP)、钙(calcium,Ca)和磷(phosphorus,P)的含量。结果:去卵巢术后6个月,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模型组、UVA照射组和UVB照射组大鼠体重[(486.5±55.7)g,(488.3±32.1)g,(494.1±49.8)g,vs.(408.6±36.1)g,P<0.01]显著升高,股骨近心端骨密度[(0.318±0.025)g/cm2,(0.316±0.031)g/cm2,(0.322±0.036)g/cm2,vs.(0.386±0.027)g/cm2,P<0.01]、中心骨密度[(0.321±0.038)g/cm2,(0.319±0.051)g/cm2,(0.320±0.053)g/cm2,vs.(0.347±0.044)g/cm2,P<0.05)]和远心端骨密度[(0.320±0.028)g/cm2,(0.318±0.030)g/cm2,(0.322±0.036)g/cm2,vs.(0.361±0.046)g/cm2,P<0.0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紫外线照射15周后,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近心端骨密度[(0.162±0.125)g/cm2vs.(0.293±0.076)g/cm2,P<0.01]、中心骨密度[(0.205±0.102)g/cm2vs.(0.306±0.031)g/cm2,P<0.01]和远心端骨密度[(0.153±0.119)g/cm2vs.(0.274±0.017)g/cm2,P<0.01]显著降低,血清1,25(OH)2D3[(19.80±1.67)ng/L vs.(28.35±4.32)ng/L,P<0.01]、骨钙素[(11.00±0.01)ng/L vs.(16.64±0.01)ng/L,P<0.01]和钙[(2.14±0.10)mmol/L vs.(2.68±0.16)mmol/L,P<0.01]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UVA照射组和UVB照射组股骨近心端骨密度[(0.248±0.092)g/cm2,(0.218±0.123)g/cm2,vs.(0.162±0.125)g/cm2,P<0.01]、中心骨密度[(0.272±0.010)g/cm2,(0.275±0
- 卓滋泽刘玲马文军赵茜赵欣王永志张国义
- 关键词:紫外线骨质疏松卵巢切除术
- 职业卫生学综合性现场实验教学微课开发需求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评估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微课开发利用的动因与方向,为引入微课教学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5—10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观察法和学生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7份。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存在“对现场调查工作的全局认识不够充足”“职业卫生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不多”“容易遗忘前次课程内容”等问题。66.2%的学生希望将微课应用于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学生希望制作成微课的课程内容有职业卫生调查工作示教(84.4%)、仪器使用与操作方法(77.9%)、综合性实验涉及的知识框架与要点(64.9%);学生希望的微课组织结构包括知识内容条理呈现(90.9%)、操作内容视频呈现(88.3%)、教学总结(61.0%)、教学导入(55.8%)、思考题(40.3%);最受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是微信公众号。结论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微课是实验课程良好的补充教学方式。学生对于引入微课教学持支持态度,应依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设计开发微课,将其引入实验课程教学,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 吕利枝赵茜陈章健马文军何丽华王云
- 关键词:教育技术综合性实验教学教学方式职业卫生
- 打印机释放颗粒物的特征与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20年
- [背景]打印复印设备在工作中会释放大量颗粒物,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但目前国内对打印店内细小粒径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打印机释放颗粒物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不足。[目的]分析打印店内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特征,探讨打印机工作过程中颗粒物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携式气溶胶谱仪在北京某学校内3家打印店(A、B、C)进行连续12 h以上的多粒径(0.25~32.00μm)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的动态监测。在室内场所展开实验,分别探究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纸张定量、硒鼓类型对打印机释放粒径≤1μm的颗粒物(PM1)的数量浓度峰值的影响。[结果]3家打印店的颗粒物数量粒径分布相同,96%以上颗粒物粒径≤0.50μm(PM0.5);其数量浓度随粒径变小而升高,PM0.5数量浓度可高达11.36×105 P·cm^-3;3家打印店的颗粒物质量粒径主要分布在0.25~0.65μm和1.30~7.50μm。打印机释放颗粒物是打印店室内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工作的打印机数量和室外PM2.5浓度会影响打印店内颗粒物水平。模拟实验显示,当室内温度为15、23、27℃时,打印过程中释放PM1的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1.76±1.33)×10^4、(1.95±0.64)×10^4、(3.20±3.00)×10^4P·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P>0.05);当室内相对湿度为30%、45%、60%时,打印过程中释放PM1的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1.95±0.64)×10^4、(0.96±0.26)×10^4、(0.79±0.11)×10^4P·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65,P<0.05);使用70、80 g·m^-2的标准A4打印纸时,打印过程中释放PM1的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1.95±0.64)×10^4、(5.25±1.07)×10^4P·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5);当硒鼓类型为国产兼容硒鼓、国产灌墨硒鼓和原装进口硒鼓时,打印过程中释放PM1的数量浓度峰值分别为(1.95±0.64)×10^4、(1.90±1.22)×10^4、(9.85±4.70)×10^4P·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4,P<0.05)。[结论]打印店内释放粒�
- 吕利枝刘林苏明阳陈暐烨陈曦姜萍王伽婷何丽华赵茜余灿清徐钰王云
- 关键词:颗粒物粒径分布打印机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因素
- 大气颗粒物及多环芳烃暴露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性氧化应激水平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研究环境大气颗粒物及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暴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全身性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招募45名居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半径5 km范围内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组研究方法,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对研究对象进行两次临床随访。通过肺功能检查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即FEV1%预计值),用于评估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收集患者尿样,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尿样中的全身性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 G)水平,同时,通过本课题组于校园内自行建立的空气污染监测站点连续收集研究期间该区域的环境大气污染物浓度以获得人群污染物暴露水平。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通过单污染物模型、双污染物模型和分层分析来研究大气污染物对COPD患者尿样中MDA和8-OHd G水平的影响。结果:滞后2 d(lag2)的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s,UFP)和PAHs浓度与尿样中M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UFP和PAHs每升高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浓度,MDA浓度分别升高28%(95%CI:4%~57%)和36%(95%CI:4%~77%),控制黑碳(black carbon,BC)的影响后,UFP和PAHs与MDA的关联强度略有升高。以COPD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多数污染物在疾病程度较轻的COPD患者中具有更强的氧化应激效应。在FEV1%预计值≥50%的COPD患者中发现,UFP每升高IQR浓度,尿样中MDA浓度升高98%(95%CI:38%~186%),BC、UFP和PAHs每升高IQR浓度,尿样中8-OHd G浓度分别升高87%(95%CI:32%~166%)、69%(95%CI:24%~130%)和156%(95%CI:66%~294%)。本研究未观察到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与尿样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显著关联。结
- 张怡宋晓明赵茜王童李丽娟陈婕徐洪兵刘贝贝孙晓燕贺蓓黄薇
- 关键词:颗粒物多环芳烃氧化应激
- 湖北某矿床开采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调查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了解具有一般环境生态结局的湖北某矿床开采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健康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FormY)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选择矿区某村居住10年以上的居民93人为观察组,以居住于同区域、经济状况及生活习惯基本相同、不受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居民101人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部分对象尿样和发样,测定其铅、镉、砷、铜、锌含量以及尿总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8.氨基酮戊酸(δ-ALA)水平。结果观察组铅、镉、砷接触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尿镉、发镉、发砷、发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尿生化指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观察组SCL-90阳性症状调整检出率为8.60%,对照组为0.99%,SCL-90评分中观察组在总分及多项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前者心理卫生状况不及后者;观察组的状态焦虑(S-AI)总体分及分性别S-A1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明调查当时观察组焦虑情绪更为明显。观察组的特质焦虑(T-AI)总体分、观察组女性T-AI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就人格特质的焦虑倾向来说,观察组尤其是观察组的女性更为明显。结论矿床开采区居民的心理卫生状况不及非矿区居民,前者焦虑程度比后者高。
- 党卫民马文军王生石川苏良平关宏宇张蕲王云赵茜杨涛香丽娟
- 关键词:采矿环境和公共卫生
- 牛黄抗间二硝基苯所致氧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牛黄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0、0.1和0.5mmol/L间二硝基苯(m-DNB)诱导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的基础上,观察不同时间(0.5、2和5h)、不同剂量(0、5和10μmol/L)牛黄的抗氧化作用,测定大鼠肝细胞孵育系统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同时,观察10μmol/L牛黄预处理对m-DNB0、0.01、0.10、0.25、0.50、1.00和2.00mmol/L不同剂量组肝细胞悬液水平和m-DNB0、0.01、0.05、1.00mmol/L组肝细胞悬液OH·水平的影响。[结果]经牛黄处理后,大鼠肝细胞孵育系统MDA含量明显下降,GSH含量下降,GSH-Px活力升高。10μmol/L牛黄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含m-DNB的肝细胞孵育系统中和OH·水平,水平分别由2.38、3.49、5.08、6.35、9.20、10.95μmol/L降为1.74、2.38、3.17、3.65、5.08和6.19μmol/L(P<0.05),而OH·水平由31.27、45.50和52.87mm降为20.60、26.30和30.6mm峰高(P<0.05)。[结论]牛黄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和GSH发生联合抗氧化作用。
- 马文军沈惠麒王天成赵茜崔京伟
- 关键词:牛黄间二硝基苯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