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浩生

作品数:30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6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公共服务
  • 5篇支付
  • 5篇转移支付
  • 5篇财政
  • 5篇财政转移
  • 5篇财政转移支付
  • 4篇面板数据
  • 4篇基本公共服务
  • 4篇公共
  • 4篇公共服务均等
  • 4篇公共服务均等...
  • 4篇城市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政府
  • 3篇外向型
  • 3篇外向型经济
  • 3篇县域
  • 3篇均等化
  • 3篇基本公共服务...
  • 2篇行政

机构

  • 22篇西南交通大学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成都市财政局

作者

  • 27篇郑浩生
  • 5篇查建平
  • 4篇叶子荣
  • 3篇王娟
  • 2篇唐方方
  • 1篇刘桂花
  • 1篇李春梅
  • 1篇李东坤
  • 1篇范莉莉
  • 1篇张晓玲
  • 1篇艾勇

传媒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天府新论
  • 2篇汕头科技
  • 2篇公共管理学报
  • 1篇软科学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农业经济
  • 1篇中国中小企业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地方财政研究
  • 1篇公共管理求索
  • 1篇浙江旅游职业...
  • 1篇当代中国政治...
  • 1篇厦门城市职业...
  • 1篇当代县域经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自2004~2011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的证据被引量:24
2014年
在考察2004~2011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及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特性的基础上,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整体上趋于生态型、集约型;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形态势,且各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趋于收敛;全国与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显著持续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时滞性,且市场化程度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
查建平郑浩生范莉莉
关键词:环境规制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减缓城镇贫困吗?被引量:12
2021年
以西部民族地区为研究样本,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城镇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公路、铁路交通运营里程及其运营密度的提升将显著降低城镇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状况。分类型看,相比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城镇减贫效应更为显著;相比交通运营里程,交通运营密度提升引致的减贫效应更值得关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人口流动来推进城镇减贫,而其商品流动促进机制很可能会恶化地区的城镇贫困状况。为此,更好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城镇减贫效应需要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外通内联与成网建设,优先发展与城镇贫困人口流动密切相关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普通民众的交通可获得性。
李东坤郑浩生张晓玲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减贫效应西部民族地区
我国农村大龄未婚人口发展趋势、社会风险与对策建议
2025年
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推进,城乡人口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大龄未婚人口的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不仅导致生育率降低也带来很多显性的社会问题和风险。本文利用2000-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农村大龄未婚人口的发展特征进行测度,并对风险进行研判,建议加大对该群体的关注和帮扶力度,通过物质与精神双重保障促进其社会融入。
杨明旭郑浩生
关键词:社会风险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失效及改革探析——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被引量:9
2012年
作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配套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理应在平衡地区发展和促进公共服务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运行模式过于"行政化"、资金结构分配不合理等原因,我国规模庞大的财政转移支付却起不到应有的政策效果。因此,未来的改革需从制度设计入手,推进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建设,科学制定资金分配考核指标,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县为承接基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郑浩生查建平
关键词: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收入
应把更多实权下放到县域——对四川省“扩权强县”改革的政策建议
2015年
四川省从2007年开始先后推行了三批"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目前共有78个县纳入试点范围。鉴于"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必须总结和完善的需要,2014年7月,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和省县域学会联合成立了"四川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调查与研究"课题组。随后,课题组对四川省绵阳市及三台县、德阳市及中江县进行实地调研,在听取了各市、县两级及省相关部门对试点工作成效及问题的情况介绍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课题组叶子荣郑浩生
关键词:经济管理权限政府行政效率
省以下分权改革促进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吗?——来自四川省“扩权强县”改革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0
2016年
学术界关于我国省以下分权改革与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关系尚未形成定论。利用四川省"扩权强县"改革的样本数据,文章实证检验了"扩权强县"改革对县(市)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扩权强县"改革显著提升了扩权县(市)交通基础设施这一"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且作用强度在时间维度上呈自我强化之势;改革对扩权县(市)基础教育这一"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为负,并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增强但不显著;(2)相较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市),"扩权强县"改革对拥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扩权县(市)公共服务供给作用更为显著,不仅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扩权县(市)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水平,还显著降低了扩权县(市)基础教育的供给水平;(3)上述结论在区分扩权县(市)不同改革批次、考虑改革滞后效应后仍然成立。基于实证研究结论与机制分析,提出推进"扩权强县"改革的政策建议:省级政府应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和产业等因素因地制宜推进分权改革;建立以民生发展指标与GDP增长指标并重的复合型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放权"激励和"管权"约束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发挥纵向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政策效果。
郑浩生李东坤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
什么因素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工业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2003—2010)省级工业面板数据的证据被引量:26
2013年
本文通过利用序列DEA(Sequential DEA)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构造了碳排放绩效动态指数TCPt,规避了以往碳排放绩效测度的缺陷,较为精确地测算了2003—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从规模、工业结构、能源结构、要素禀赋、技术、环境规制及外资等七个维度出发,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层面上,工业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及外资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起到显著正向影响,而重工业比重、国有产权制度结构、资本深化及煤炭消费比重对工业碳排放绩效起到显著负面影响,环境规制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微乎其微,以上各因素的作用方向与相对重要程度因区域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本文基于以上各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不同作用方向与相对重要程度,给出了差异化的政策内涵解读。
查建平唐方方郑浩生
关键词: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省直管县”改革的经济绩效实证研究——来自四川省县(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
2013年
"省直管县"改革是我国省以下财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稳步推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本文运用2003—2010年四川省70个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对试点和未试点县(市)的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显著促进了试点县(市)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要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做实"县"级财政,构建我国"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制,疏通和缩短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的财政资金连接渠道,以实现财政制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果。
叶子荣郑浩生
关键词:县域经济增长经济管理权限面板数据
汕头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2009年
该文在分析汕头市旅游文化资源特色内容及其价值体现的基础上,对游客感知中的汕头旅游形象进行相关市场调查与定位分析,从而理清汕头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路和方向。最后针对如何构建汕头市旅游形象提出若干策略建议。
郑浩生徐昱王娟
关键词:旅游城市旅游形象旅游形象定位
我国新闻传媒非营利组织发展初探被引量:2
2009年
非营利组织在西方国家已发展相当成熟,但在我国各领域尤其是在新闻传媒业中还处于起步阶段。"新闻传媒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并服务于新闻媒体工作者、政府、企业和受众,不以营利为目的各类新闻传媒组织;它区别于一般的大众媒体,具有鲜明的组织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征。作为"第四权力"的新闻传媒业与政府、企业及公众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多样复杂,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诉求需要非营利组织的参与,新闻传媒业自身的发展与改革也离不开非营利组织的参与。
王娟郑浩生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新闻传媒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