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继贤

作品数:42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1篇细胞
  • 17篇骨髓
  • 15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2篇髓系
  • 11篇肿瘤
  • 10篇髓系白血病
  • 10篇疗效
  • 8篇慢性
  • 7篇增殖
  • 7篇增殖性
  • 7篇慢性髓系白血...
  • 7篇基因
  • 7篇骨髓增殖
  • 6篇突变
  • 6篇急性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淋巴

机构

  • 2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6篇粤北人民医院
  • 9篇汕头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42篇黄继贤
  • 24篇许娜
  • 23篇刘晓力
  • 17篇周璇
  • 13篇何柏林
  • 11篇潘成云
  • 10篇谢治军
  • 9篇韦湘
  • 9篇杨丽萍
  • 9篇李玉玲
  • 8篇刘启发
  • 8篇卢绮思
  • 8篇阴常欣
  • 8篇李琳
  • 7篇廖建军
  • 6篇曹睿
  • 6篇黄刚
  • 5篇廖立斌
  • 5篇肖捷
  • 5篇陈晨

传媒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 探讨观察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出现3例便秘, 1例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感染和便秘各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黄刚廖建军黄继贤谢治军黄亚丽杨丽萍
关键词: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
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率7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相关死亡率低,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廖建军薛重重杨丽萍黄继贤韦湘谢治军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化疗
芦可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阶段性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芦可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MPN症状评估表(MPN-SAF-TSS)评价症状,B超评估脾脏大小,观察骨髓纤维化及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探讨芦可替尼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服用芦可替尼12个月,51.67%的MF患者总症状评分降低50%以上;脾脏中位长厚径分别由基线的(16.65±3.42)、(5.86±1.54)cm,缩短至(14.93±3.02)、(5.32±1.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2.86%患者骨髓纤维化稳定或改善,45例患者合并JAK2V617F等位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负荷中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贫血(68.09%)和血小板减少(40.43%);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观察到感染的发生(23.33%);用计学意义(P=0.020)。结论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芦可替尼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
罗洁谭雅娴黄继贤吴婉儿刘靓周玲玲周璇阴常欣刘晓力许娜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疗效安全性免疫
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提高对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认识水平。方法:报告1例W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结果:患者骨髓涂片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占12.50%,血清单克隆IgM最高达91.50g/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无骨质破坏。结论:该例明确诊断为WM。骨髓涂片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血清中单克隆IgM>10g/L、无骨质破坏并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WM。
黄继贤肖捷肖健
关键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不同固定方法在血液肿瘤化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固定方法在血液肿瘤化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1、2、3组,各30例。研究1组采用贴膜固定,研究2组采用“C”形固定,研究3组采用“Ω”结合“C”形改良固定法。比较三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舒适度评分、置管护理满意度、PICC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3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研究1、2组,研究2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研究1、2组,研究2组VAS评分低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护理态度满意度、护理内容满意度、整体满意度评分高于研究1、2组,研究2组护理态度满意度、护理内容满意度、整体满意度评分高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PICC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Ω”结合“C”形改良固定法进行PICC置管固定,可延长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置管舒适度和置管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PICC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
陈瑶翟英俊谢小菊张碧霞黄继贤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液肿瘤化疗满意度
以IMAC预处理方案的白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应用IMAC预处理方案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AML患者14例。预处理方案:IMAC。结果全部病例移植后造血重建,目前无病生存8例(57.1%),平均生存时间26(8~72)个月,无移植相关性死亡。结论IMAC预处理方案对AML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案,预处理方案加入去甲氧柔红霉素有望提高总生存期。
薛重重杨丽萍苏国宏王娟温伟英黄惠兰韦湘温秀蛹廖建军黄继贤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粒细胞急性
乏氧环境下LOXL-2刺激MSC活化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骨髓纤维化进程
目的:进行性骨髓纤维化(MF)是影响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向白血病、骨髓衰竭演变的高危因素。新近发现骨髓乏氧微环境中增多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及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与MF密切相关,但机制尚不清楚。...
潘成云许娜何柏林陆紫媛周璇蓝扬清黄继贤林童陈晨刘启发刘晓力
关键词:CAF骨髓微环境骨髓增殖性肿瘤纤维化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未达最佳反应转换国产达沙替尼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未达最佳反应[BCR-ABL(IS)>10%]在早期、晚期转换或未转换国产达沙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76例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未达最佳反应CML-CP患者的病例资料。依照患者实际转换达沙替尼情况分为早期转换组(伊马替尼治疗3~6个月转换达沙替尼)22例,晚期转换组(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以上转换达沙替尼)26例,未转换组28例。换药后随访12个月(未转换组患者以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为起点),第3、6、12个月监测患者外周血BCR-ABL(IS),12个月时复查患者骨髓。结果:①随访第3个月时各组达BCR-ABL(IS)≤10%比例分别为77.3%、61.5%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0.05);②随访第6个月时各组达BCR-ABL(IS)≤1%比例分别为59.1%、53.8%和4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0.05);③随访第12个月时各组达BCR-ABL(IS)≤0.1%比例分别为50.0%、26.9%和17.9%,早期转换组优于未转换组(P=0.031<0.05),各组完全遗传学缓解率分别为81.8%、65.4%和46.4%,早期转换组优于未转换组(P=0.018<0.05);④达沙替尼除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外,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伊马替尼无明显差异。结论: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未达最佳反应CML-CP患者早期转换国产达沙替尼能更快达深层次缓解,且患者对达沙替尼可耐受。
刘靓许娜吴婉儿陈晨谭雅娴罗洁周璇黄继贤曹睿刘晓力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达沙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调节T细胞的影响
目的 临床发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的免疫系统有重要影响,而以调节T细胞(reg...
陆紫媛许娜周璇高冠论李琳黄继贤李玉玲卢绮思何柏林潘成云刘晓力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初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结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初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总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降低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可能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黄继贤钱春艳肖捷陈志勇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D4+CD25+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