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永国

作品数:122 被引量:33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5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0篇基因
  • 19篇突变
  • 18篇基因突变
  • 17篇综合征
  • 14篇患儿
  • 13篇先天
  • 13篇先天性
  • 13篇测序
  • 10篇基因诊断
  • 10篇儿童
  • 9篇分子
  • 8篇发育迟缓
  • 7篇遗传学
  • 7篇表型
  • 6篇新生儿
  • 6篇智力落后
  • 6篇糖原
  • 6篇拷贝数
  • 6篇基因组
  • 6篇高通量

机构

  • 7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市儿科医...
  • 3篇武汉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无锡市妇幼保...
  • 2篇台州市中心医...
  • 2篇台州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2篇余永国
  • 50篇顾学范
  • 31篇邱文娟
  • 28篇张惠文
  • 28篇韩连书
  • 26篇傅启华
  • 25篇叶军
  • 25篇梁黎黎
  • 19篇王丽丽
  • 17篇黄晓东
  • 16篇沈永年
  • 15篇王剑
  • 15篇孙昱
  • 13篇龚珠文
  • 13篇王瑞芳
  • 9篇杨培蓉
  • 9篇黄倬
  • 8篇李娟
  • 8篇王莹
  • 7篇闫慧

传媒

  • 13篇临床儿科杂志
  • 10篇中华儿科杂志
  • 9篇中华检验医学...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第十四次全国...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检验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4篇2018
  • 7篇2017
  • 21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1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尿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与二代靶向测序结果的平行比对研究
目的:数十年来,串联质谱技术一直用于遗传代谢疾病的新生儿筛查。然而,传统的新筛方法由于易受到生化水平波动的影响,可能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召回患者之后进一步的辅助检测来确诊,有时还需要多次反复召回某些患者。为了克服...
罗小梅王瑞芳顾学范余永国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串联质谱
软骨发育不全的指南变迁与多学科诊疗建议被引量:2
2022年
软骨发育不全是最常见的骨骼发育不良,以短肢、大头畸形、面中部发育不良和三叉戟手为特征。软骨发育不全相关的潜在并发症包括下肢长骨弯曲、中耳功能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更罕见的颈髓压迫、脑积水和胸腰椎后凸。软骨发育不全的管理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多个学科共同参与。该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软骨发育不全患者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指南或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疗提供指导,以帮助识别软骨发育不全疾病有发生严重后遗症的高风险患者、并在并发症出现之前进行干预。
王瑞芳余永国
关键词:软骨发育不全
肌营养不良蛋白病遗传学诊断专家共识被引量:2
2023年
Dystrophin基因的变异可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肉疾病,包括进行性杜兴(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贝克(贝氏)肌营养不良(BMD)和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遗传学诊断对于这类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何合理选择、规范应用各项基因检测技术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本共识经过同行专家的共同探讨,结合国内外经验和指南,从遗传学诊断角度,针对dystrophin基因检测技术的选择、检测策略、检测流程等方面提供指导性建议。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中国罕见病联盟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河南省医学会遗传医学专科分会娄桂予侯巧芳张玉薇祁娜余永国廖世秀
关键词:DYSTROPHIN基因遗传学诊断
白细胞介素-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龄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1(IL 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幼龄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IL 11对移植前后ALL幼龄小鼠CD4、CD8T细胞亚群影响 ;记录ALL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存活时间 ;观察移植后ALL小鼠内脏的GVHD病理变化 ;ELISA检测与GVHD密切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结果 IL 11降低CD4T细胞亚群的同时增加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 ;明显提高ALL小鼠的生存时间 (P <0 .0 0 1) ;推迟GVHD发生时间 ,减轻GVHD发生程度 ;下调TNF α水平 (P <0 .0 5 )。结论 IL 11一定程度降低移植后ALL小鼠的GVHD发生 ,并且保留GVL。
余永国高清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白血病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基因突变位点诊断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SNP位点分析和T-A克隆技术,建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基因突变位点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患者33例和17α-羟化酶缺乏症(17-OHD)患者2例及所有患者父母的外周血标本,以及10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根据CYP21A2基因与其假基因间的基因序列差异设计高特异性的PCR引物,扩增CYP21A2基因全长,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SNP位点分析以及PCR产物T-A克隆分析检测CYP21A2基因突变.采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CYP17A1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应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对所有患者的基因突变进行诊断.33例21-OHD患者中,共发现13种不同形式的CYP21A2基因突变,其中IVS2-13A/C〉G、p. I172N和融合基因分别占32%(21/66)、27%(18/66)和15%(10/66).91% CYP21A2基因突变源自于相应的假基因.2例17-OHD患者分别为CYP17A1基因IVS4-6A〉G纯合突变及CYP17A1基因p.487_489del纯合突变.所有患者基因突变均来自父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出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基因突变位点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确诊依据.
郁婷婷王剑余永国黄晓东沈永年傅启华
关键词:肾上腺增生先天性突变
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 ciency,21-OHD)患儿和家系基因突变特征及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试验诊断研究设计。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16例21-OHD患儿及父母外周静脉血,抽提基因组DNA。根据细胞色素P450c21(Cytochrome P450c21,CYP21A2)基因与其假基因间序列的差异,用高特异性引物扩增该基因10个外显子及内含子序列,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1-OHD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与分析16例21-OHD患儿的突变基因型,共检出6种CYP21A2基因突变,其中IVS2-13A/C>G[50%(16/32)]、p.I172N[25%(8/32)]为最常见的2种类型,c.1451_1452delinsC[3%(1/32)]及p.R149P[3%(1/32)]均为罕见突变,除2例患儿未获得父母标本外,其余患儿基因突变均来自父母。失盐型患儿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IVS2-13A/C>G[75%(15/20个等位基因)],而单纯型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为p.I172N[67%(8/12个等位基因)],患儿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具有很高一致性。结论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能较特异地检出21-OHD基因突变位点,并可为疾病确诊及临床表型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张晓青王丽丽余永国傅启华
关键词:21-羟化酶缺乏症细胞色素P450基因
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在不明原因智力落后诊断中的应用——附500例基因芯片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技术(Chromos-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随着技术的革新和通量的增加.逐步从科研领域走向临床诊断。2010年美国医学遗传医学学会发布了关于CMA在出生后缺陷中的临床应用指南111.提出CMA可代替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作为不明原因的发育迟缓(智力损害)、多发畸形、非明显综合征及临床怀疑染色体病患儿的首选检测手段。随着该指南的颁布,欧洲、日本、新加坡、韩国也相继发布了指南,推荐CMA作为首选检测代替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2011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又发布了产前诊断的基因芯片应用指南。随着各国指南的发布,目前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已广泛被临床实验室所认可.成为相关适应证在产前和产后领域的首选诊断检测技术。
余永国
关键词:遗传疾病基因诊断
中国210例软骨发育不全患儿临床遗传特征分析及生长发育曲线探索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总结携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变异的中国软骨发育不全(ACH)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拟合中国ACH患儿身高生长百分位参照值及身高与年龄生长曲线,为中国ACH患儿提供更为实用的生长评价工具。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科组织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入组210例FGFR3基因检测确诊的ACH患儿(男110例、女100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及身高数据;分析中国ACH人群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并依据0~12岁患儿身高(2岁以下测量身长)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分别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并绘制ACH患儿身高与年龄生长曲线图。结果210例中国ACH患儿(0~14岁)主要临床表现典型包括非匀称性矮小206例(98.1%),手指短小且呈"三叉戟"样191例(90.9%),小腿弯曲156例(74.3%),头颅大且伴前额突出205例(97.6%);210例患儿智力及体力发育均良好;172例(81.9%)ACH患儿发生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是脊柱畸形121例(70.3%)和胸廓窄79例(45.9%)。高达98.6%(207/210)的患儿携带FGFR3杂合热点变异(第1138位核苷酸点突变)导致发生的G380R氨基酸替换。ACH男、女患儿生长模式与正常儿童群体中观察到的生长模式存在明显不同(t=9.849、9.596,P均<0.01);出生时患儿的平均身长(男49.2 cm,女48.4 cm)分别为正常儿童的-1.22 s和-2 s,随着年龄增长ACH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身高差距逐渐拉大,至12岁时患儿平均身高(男113.7 cm,女112.4 cm)分别为正常儿童标准的-5.23 s和-6.15 s。结论中国FGFR3基因变异致ACH患儿的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非匀称性矮小和颅面部发育异常、遗传特征主要为携带G380R热点变异且首次拟合中国0~12岁ACH患儿身高与年龄生长曲线图及其身高百分位数对于评估患儿的生长情况、监测可能影响其生长的因素、估计其最终身高以及评估促生长治�
代伟倩顾学范余永国
关键词:软骨发育不全发育障碍侏儒症
谷固醇血症三例的临床、基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研究谷固醇血症的临床、基因分析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因皮肤黄瘤病就诊的3例患儿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对3例患儿致病基因进行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对所发现的ABCG5和ABCG8基因变异及父母来源进行验证,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患儿植物固醇水平。结果3例患儿男1例、女2例,于15月龄~6岁2月龄因关节附近的皮肤皱褶处多发线状或颗粒状黄瘤就诊,3例患儿血总胆固醇分别为14.45、15.47和15.85 mmol/L(正常范围3.36~6.4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9.02、13.54和12.47 mmol/L(正常范围〈3.36)。全外显子测序发现2例携带ABCG5基因复合杂合变异,1例携带ABCG8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共发现3种ABCG5基因变异,包含2种已报道变异(p. N437K,p.R446X)和1种新变异(p.Q251X)及2种ABCG8基因新变异(p.R263Q,c.1528_1530delATC)。3例患儿的菜油固醇分别为111.35、102.86和58.91 μmol/L(正常范围0.01~10.00),豆固醇分别为14.97、29.43、17.79 μmol/L(正常范围0.10~8.50),β-谷固醇分别为231.20、177.66和114.20 μmol/L(正常范围1.00~15.00),确诊为谷固醇血症。采取限制植物固醇和动物固醇的饮食治疗后,3例患儿血脂基本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儿皮肤黄瘤变小甚至消失,另一例未见改变。结论谷固醇血症患儿主要表现为关节附近的皮肤黄瘤,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植物固醇明显升高。
房迪梁黎黎邱文娟范燕洁孙昱闫慧余永国顾学范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黄瘤病基因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方法在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方法在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指导SMA的遗传咨询。方法收集3例疑似SMA的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MLPA技术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儿均存在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端粒侧(SMN1)的纯合缺失,拷贝数为0;患儿父母均存在SMN1基因的杂合缺失,拷贝数为1。结论 MLPA技术可以应用于SMA患儿的基因诊断,不仅快速、简便,还可辨别携带者致病基因杂合缺失情况,可筛查携带者。
丁宇余永国叶晓来王莹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