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过性黑矇患者10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被引量:1
- 2012年
- 一过性黑矇是指突然的无痛性视力障碍,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眼球主要的供血血管是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第一主要分支,所以颈内动脉的病变直接影响眼球血流动力学循环,一过性黑矇往往是颈动脉病变的首发症状,而颈动脉病变中最常见的就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中就一过性黑噱和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孙鹏杨欣李丹信天游卢晓潇邹晓娉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一过性黑矇超声斑块
- 超声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一例
- 患者,男性,73岁,自述胸闷、心慌多年,近1年来时有心悸、气短、乏力,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查体: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T波倒置,ST-T异常,心电轴左偏。超声表现:心脏位置正常,...
- 信天游杨欣
- 关键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主动脉
- 文献传递
- 超声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一例
-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总结了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临床表现特征,并探讨了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指出本例患者自述青年时期爱好多种体育运动,运动后并无任何不适症状。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不仅能多切面显示大动脉的形态、位置、结...
- 信天游杨欣
- 关键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 文献传递
-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 信天游杨欣郑春梅曹霞李丹杨勇
- 关键词:超声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前、后颈动脉管腔显示情况、斑块数量、形态特征、评估狭窄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造影后检出斑块个数(43个)与造影前(32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为标准,造影后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100.0%)、特异性(98.3%)及准确率(97.6%)均明显高于造影前(分别为95.2%,89.2%,90.4%)(P<0.05)。结论超声造影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杨欣孙鹏信天游李丹郑春梅曹霞邹晓娉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造影斑块
-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价值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40例,依据有无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组26例,无症状组14例,依据超声回声将40个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2.0mm斑块进行分型,比较2组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比例和造影增强强度(enhanced intensity,EI)及造影增强强度比值和造影增强程度分级。结果 40个IMT>2.0mm斑块中软斑块15个,混合斑块15个,硬斑块10个;有症状组软斑块比例高于无症状组(P<0.05),造影后造影增强强度及造影增强强度比值高于无症状组(P<0.05);软斑块造影增强比例、造影增强强度及造影增强强度比值均高于混合斑块及硬斑块(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实时观察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作为无创性检查可定量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 信天游杨欣郑春梅曹霞李丹杨勇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