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生
- 作品数:59 被引量:32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汉代列仙图考被引量:10
- 2015年
- 汉墓画像中保存着现知最早最可靠的汉代列仙图谱形态。汉画所见不同时代历史(传说)人物共事一堂的"不合理"情景,以及大量超出世俗经验的奇观异景,都暗示了图像所指示的空间对世俗时空秩序的超越特征。以武氏祠东壁、西壁及后壁为中心,综合考察各类画像石图像可以发现,汉代墓葬画像背后实际隐含着一套宗教的价值评判标准:帝王、贤相、能将及刺客类图像,反映了"自三代以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的成仙标准;忠臣、孝子及列女类图像则表明,在汉代,生前为忠、孝、节、义之典范者亦得死后成仙。汉画中内在有序的人物图像内容应作为汉代仙传谱系来看待。神学化的儒家道德伦理,重武尚侠的社会风尚与历史上长期积淀的神仙思想相结合,乃是汉代"仙谱"所据以形成的思想基础。汉画所存仙鬼谱系乃汉代宗教信仰结构之反映,亦伴随汉晋价值观之遽变而发生转变。将汉墓画像系统与道书文献相互印证研究,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汉代"仙谱"的基本面貌,更可揭示当时的成仙标准,这对于研究汉代宗教形态和初期道教的起源问题将具有钩沉起蔽的重大意义。
- 姜生
- 关键词:汉墓汉画《真诰》
- 汉画所见存思术考——兼论《老子中经》对汉画的文本化继承被引量:7
- 2015年
- 存思是后世道教中长期流传不衰的修仙术,然其早期渊源形态如何向为一疑。基于汉墓画像资料与道经所存相关文本资料的交叉研究,可以证明"历藏内视"的存思术在东汉社会之流行及其表现形态。汉墓画像中的某些歌舞图及"四灵在旁"类图像,正是同时代《王子乔碑》、《帝尧碑》及《老子铭》所记当时社会中流行的"弦琴以歌太一"、"覃思以历丹田"之类存思修炼活动的图像表达;"歌舞"之目的在于"以歌太一"、"以乐却灾","四灵在旁"则表示存思"坐忘"以复归浑沌不死。从《老子中经》则可发现对应于武氏祠左石室"雷公出行图"的文本依据,由此进一步确证部分汉画所蕴涵的内炼属性,并揭示《老子中经》对汉画所代表东汉宗教思想的文本化继承。通过汉墓图像与今存原始道教文献的准确对接,不仅可以明确判断汉画的宗教实质,更可具体呈现曾经盛行于世而沉淀于墓中的炼仙之术,再现隐藏于汉画背后的历史信息,打开观察、理解汉代精神世界的新视野。
- 姜生冯渝杰
- 关键词:汉画
- 汉墓的神药与尸解成仙信仰被引量:13
- 2015年
- 基于汉墓出土资料和道教文献的交叉考证,可以揭示被遗忘千年的尸解信仰的具体内容。汉人以死为尸解成仙的必由之路,死是"暂过太阴"、"太阴炼形"的过程。死者将在冥界得不死药,身生羽翼、飞升成仙。其中,用神使、丹鼎、神鸟"生物行精"、宴饮歌戏之吉庆等多种象征形式,反复强调墓主之得药成仙。以济南无影山汉墓出土的系列大型彩绘陶塑为基础,结合马王堆、金雀山及陕西郝滩等汉墓出土资料,可还原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汉代墓葬仪式话语。其结构大体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即"三官"守护墓主人"太阴炼形"、获神界致送之神仙饮食——壶和鼎所象征的"神药"、"太一帝君"车马相迎。藉由这套仪式话语系统,汉人达成了由死而仙、"先死后蜕"的尸解成仙承诺,此乃汉墓的生命转换功能之所在。
- 姜生
- 关键词:汉墓
- 界定者:汉墓画像边饰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汉墓画像石边框纹饰之主要纹样符号、涵义及其施用方式,从鲁南到中原到巴蜀到陕北,从符号形式(能指)到组合逻辑(语法)到寓意(所指),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些边框纹饰并非无目的的简单装饰;在神仙信仰弥漫的时代,它同样是思想的符号。特定的纹样组合,界定了特定的空间属性和意义象征。汉人用斜线纹+菱形纹+铜钱纹组合,表示大地的构成要素土(地之肉)+石(地之骨)+水(地之血);鱼纹、柏纹等纹饰则是鬼廷冥府的代表。汉画像石边饰正是框内空间属性的界定者;墓中所有画像石因而成为整个墓室空间属性的界定者。基于这一逻辑,可望获得对汉墓画像话语系统、进而汉墓信仰属性的实质性认识。
- 姜生
- 关键词:汉墓汉画像石鱼纹
- 20年前出土的肾脏解剖图锌质印版访查记
- 2007年
- 2007年2月初,本研究所同事谭景玉博士见我用心收集解剖学史料,相告曾读到临朐县出的一本资料中有关于古代心脏解剖的史料。不日他将这份资料的电子图像文件发来,题目是《西坦宋墓》,刊于199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朐县委员会印刷的《临朐文物专辑》第十二节(第55~58页)。文中说该墓出土了宋代锡铸心脏剖面模型(文中刊有不太清晰的拓片图像,桃尖向上排版),还有两件伴出物:三彩三足罐和铜印。现摘引《西坦宋墓》文中的相关描述:
- 姜生
- 关键词:出土解剖图肾脏心脏解剖锌
- 道教与中国古代的寄生虫学被引量:8
- 2010年
- 基于"三尸"信仰的道教修仙逻辑驱使古代道士在与驱除"尸虫"相关的生命炼养探索中,发展出一套相当完整的人体寄生生物学,且达到"微虫说"之深度。以《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为代表的道教寄生虫学著作,体现了唐末五代以前中国在寄生生物学、病原学和微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最高科学成就。
- 姜生
- 关键词:道教寄生虫学
- “进乎技矣”:莱州寒同山道教石窟之建造及生态干预保护技术被引量:1
- 2016年
- 以宋德方为代表的13世纪早期全真道石窟建筑开凿与保护技术探索实践群体,在莱州寒同山不仅开凿了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群,而且在石窟山崖顶部留下了珍贵的古建保护技术遗产,体现了"道法自然"思想的实践结构,代表着道教建筑保护技术的最高水准,诚可谓"进乎技矣"。石窟群连同其依托的自然山体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保其坚固永久,其科技成就可总结为由"清、剔、破、通"等一系列具体方法构成的(一劳永逸式的、"自动化"的)"生态干预式石窟建筑自然保护技术",且其系统至今正常运行,泽被千年。该石窟为研究道教的石窟建筑保护技术提供了典型例证,亦可为再现道教建筑及其保护方法之"法自然"思想提供新证。全真道的生态干预式石窟保护技术对于某些洞穴建筑遗产的保护以及当代建筑生态设计仍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其所蕴含"基于生态系统观念的科学技术"思想更与都江堰无异,而堪媲美焉。
- 姜生王茹
- 关键词:道教建筑
- 青州马丹阳祖师打坐摩崖造像考被引量:2
- 2011年
- 胶东半岛是早期全真教团最重要的传播活动区域,至今尚存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青州市南部云门山上保存有历代碑刻,马丹阳打坐摩崖造像,就是其中之一。
- 姜生
- 关键词:摩崖造像打坐祖师胶东半岛历史遗迹
- 东岳真形图的地图学研究被引量:16
- 2008年
- 道教经典中五岳真形图虽属道符,却隐藏着唐以前道教地图学的独特成就。东岳真形图内,泰山的山体、山峰、山谷、洞穴、河流水源、登山路线、物产等多项内容,均以地图符号或注记方式,不同程度地得到近乎地理实际的技术表达,构成比较准确的泰山区域地形图,且具有近似等高线法的特点。其绘制方法对古地图学有所继承,系汉魏时期绘图传统影响下的产物,汇集了两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地图学成就,代表这一时期中国地图学的另一技术流派,具有很高的地图学史意义和历史地理学价值。
- 姜生
- 关键词:地形图
- 六博图与汉墓之仙境隐喻被引量:12
- 2015年
- 汉墓画像所见的六博图,是葬仪中用以对墓室进行时空仙化定性的符号,象征着墓室的另类时空属性;六博图之所在即仙界之所在。死后进入六博图所标识的空间,即是抵达异于人世的仙境时间结构之中。六博图是汉墓用以构造其生命转换功能的信仰符号之一,是汉人寻求某种特殊时空通道("洞")的一种历史呈现:仙界一刹、人间千年。汉墓六博信仰蕴涵着王质烂柯仙话、洞窟和洞天福地信仰的早期渊源形态。
- 姜生
- 关键词:汉墓洞天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