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力拓 作品数:57 被引量:38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观赏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高职生态旅游学生为例 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从分析高职生态旅游学生的特点入手,在深入研究《观赏植物学》课程在生态旅游专业的地位的基础上,对《观赏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和重新设计,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鲁凤娟 崔力拓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新开河入海河口的水质现状分析 2004年 根据对秦皇岛市新开河口实地采集水样 ,进行了重金属、总氮和总磷含量分析 ,发现新开河口水污染严重 ,多超过地表水IV类标准 ,主要污染物为氮、磷和油类 ,其他污染物含量均在II类标准以内 ,河口水体中氮、磷含量均达到水体富营养化危险负荷 ,可见陆源污染是秦皇岛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崔力拓 李志伟关键词:水质现状 陆源污染 主要污染物 近岸海域 河北省海水养殖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2012年 海水养殖是河北省水产业的支柱,为了保护海水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实现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根据2000-2010年监测数据,分析海水养殖区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河北省海水养殖区水质逐步好转,其中秦皇岛市和唐山市附近海水养殖区水质基本可以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黄骅附近海水养殖区水质污染较重,已不能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是磷酸盐(PO3-4-P)和无机氮(DIN),其次为铅(Pb)和汞(Hg)。 崔力拓 李志伟 胡克寒关键词:海水养殖区 水质 紫花苜蓿-菌根真菌-根瘤菌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8 2008年 以紫花苜蓿为材料,运用盆载试验,通过接种根瘤菌、菌根真菌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对土壤中多氯联苯浓度降低具有重要作用,重污染土壤中平均降低了24.48%,轻污染土壤平均降低了19.14%;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强化了紫花苜蓿对多氯联苯的修复作用,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与土壤原污染程度有关;紫花苜蓿-菌根真菌-根瘤菌协同修复效果在重污染土壤中强于轻污染土壤;同时紫花苜蓿对土壤中PCBs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因而可以作为PCB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 崔力拓 李志伟关键词:多氯联苯 农田土壤 生物修复 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被引量:9 2007年 针对目前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趋势,提出了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为途径,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依生产和工作过程组织教学。 李志伟 崔力拓关键词:高职环境类专业 河北省近岸海洋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及评价 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对河北省沿岸11种23个海洋贝类样品体内污染物残留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河北省沿岸海洋贝类生物质量全部超标,主要污染物为Pb、Cd、As和DDTs;同时不同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差别明显,蛤蜊类体内Pb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明显要高,脉红螺、扁玉螺和毛蚶体内Cd和As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含量要高,而缢蛏体内DDTs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要高出十几倍。因此应加强河北省海洋经济贝类的生物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崔力拓关键词: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贝类 缓坡耕地土壤磷素释放的动态规律研究 2007年 研究坡耕地土壤磷素的释放规律有助于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在秦皇岛洋河流域缓坡耕地进行的试验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坡耕地释放磷素的数量也相应的提高,在施磷量超过P2O5450 kg hm-2时,径流中正磷酸态P(Ortho-P)的含量会对水体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坡耕地土壤释磷的规律与玉米生长发育规律有显著关系,表现为:随着玉米由苗期→营养生长盛期→抽穗期→结实期,地表径流中Ortho-P的含量变化依次为:高→低→高→低。 崔力拓 李志伟关键词:磷素 坡耕地 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被引量:5 2009年 从"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框架体系出发,针对秦皇岛市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现状特点,建立了秦皇岛市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得到水环境综合安全度。水环境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市水环境的安全度相对较低,为0.388;在各子系统中,水环境子系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影响秦皇岛市水环境安全的脆弱系统,其中恩格尔系数、化肥施用负荷、人均水资源量、地下水开采系数、生态用水占径流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率、河流污染百分比等因素是秦皇岛市水环境安全的敏感因子。 李志伟 崔力拓关键词:水环境安全 综合指数法 指标体系 秦皇岛主要入海河流污染及其对近岸海域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2012年 利用饮马河、洋河、汤河和戴河的水文和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各河流的污染状况、营养状态、污染物入海通量及其对海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入海河流中饮马河和洋河污染较重;通过污染分担率分析,秦皇岛入海河流的首要污染物为DIN、COD,其次为PO43--P;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汤河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戴河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而洋河和饮马河都已达到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可见秦皇岛入海河流的富营养化现象非常严重;秦皇岛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近年来基本呈减小趋势,饮马河和洋河年均入海污染物量占到秦皇岛市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的94.91%;通过相关分析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的水质主要受入海河流影响,尤其是CODMn、DIN、PO43--P在河、海间存在线性关系,具有强相关性。因此应加强对入河污染物的管理,重点应放在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上,从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 李志伟 崔力拓关键词:入海河流 污染状况 污染物入海通量 近岸海域 河北省沿海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对河北省沿海开发活动及生态环境的分析,建立了由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28个指标组成的沿海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指数及其分级评判标准.结果表明:1984—2010年,河北省沿海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呈现较小→一般→较大的变化,接受程度由可接受发展变为不可接受的水平.由于沿海开发利用所造成的资源、环境压力依然严峻,再加上状态对于响应的反应有一定滞后性,响应子系统各种措施的改善对状态的好转并没有表现出积极作用,海域质量状况呈现退化趋势.由于沿海各地开发方式和强度的差异,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表现为秦皇岛沿海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最小,其次为沧州,唐山最大,且沧州和唐山都已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崔力拓 李志伟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