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曼丽
- 作品数:21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血流变及血脂分析
- 目的探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与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变化情况。方法对静脉曲张溃疡患者、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血脂及血流变指标检测分析。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
- 杜桂芹程欣弘常曼丽王秀云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溃疡血液流变学血脂
- 文献传递
- 抗病毒Ⅰ号中药有效部位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了解抗病毒Ⅰ号中药有效部位 (AD1)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 ,比较观察AD1对RSV的抑制作用。结果 AD1的半数中毒浓度 (TC50 )为 2 5 .98mg/ml,抗RSV的半数有效浓度 (EC50 )为 0 .75 8mg/ml,治疗指数 (TI)为 34.2 9,且对RSV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 (P <0 0 1)。感染RSV 2h、6h、12h后加药均可抑制RSV活性 (P <0 .0 1)。
- 刘密凤李洪源刘电力常曼丽佟奎明周昆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抗病毒剂中草药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老年糖尿病的评估
- 目的评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老年糖尿病(DM)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00名60岁以上无DM病史的老年人进行标准的75克OGTT。血浆葡萄糖浓度由氧化酶自动分析仪测定。应用ANOVA等方法在SPSS(...
- 张一娜崔璨范鹰常曼丽于卫刚刘枫晨谭宁韩英张巾超
- 关键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老年糖尿病FPG
- 文献传递
- 银屑病患者检测血小板指数及血流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4
- 2004年
-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银屑病患者测定血小板指数 ,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指标。结果银屑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
- 杜桂芹常曼丽王秀云
- 关键词:银屑病血小板指数血液流变学
-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血流变及血脂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与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血流变及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静脉曲张溃疡组、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脂和血流变指标检测分析。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ESR与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对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杜桂芹程欣弘常曼丽王秀云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血流变学血脂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老年糖耐量异常的诊断价值
- 2008年
- 张一娜崔璨范鹰常曼丽韩英刘枫晨谭宁张巾超
- 关键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耐量异常老年2型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发病率
- 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在临床的应用评价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对国产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FH—PCR—MC)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基序(HBVYMDD)变异的试剂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浆标本217份,分别采用荧光标记Taqman探针定量PCR法(FT—PCR)和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FH—PCR—MC)检测HBVDNA含量和YMDD及其变异;其中78份HBVDNA阳性标本采用基因型特异性多引物对巢式PCR法进行基因分型(A—F),30份标本用PCR产物克隆测序法检测HBVYMDD及其变异.结果:血浆标本HBVDNA阳性率(≥1.0×106copies/L)为75.6%(164/217).YMDD及其变异检出率为67.7%(147/217).其中YMDD44.9%(66/147),YIDD22.5%(33/147).YVDD17.7%(26/147),YIDD/YVDD混合株10.9%(16/147),其他混合株4.0%(6/147);结合HBVDNA含量,HBVYMDD及其变异的检出下限为HBVDNA=5.0×106copies/L,但在106copies/L时检出率较低,仅为36.4%,随着HBVDNA含量增高,检出率显著增高(>80%),且在107copies/L时即有显著增高(χ2=7.177,P<0.01).在基因分型的78份标本中,C基因型占89.8%,B和D基因型分别占8.9%和1.3%,YMDD及其变异总检出率为100%,变异总检出率为59.0%;1份D基因型YMDD及其变异检测为YIDD/YVDD混合变异;B,C两种基因型变异检出率分别为71.4%和55.7%,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以测序法的检测结果为相对标准,则FH—PCR—MC法检测HBVYMDD及其变异的相对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6.3%(26/27),100%(3/3)和96.7%(29/30);对于HBVYMDD及其变异的类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FH—PCR—MC法是一种快速、特异的HBVYMDD及其变异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能区分YMDD及其变异的类型.
- 张淑云刘伟李迪谷鸿喜仰曙芬周志红杜博金茜常曼丽
- 关键词:荧光标记曲线法杂交D基因型总检出率基因型变异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关系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检出情况与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20例标本HBV DNA含量,同时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结果 120例标本中,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补体C4水平也低于对照组;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gG、IgA含量明显增高,各组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Q—PCR检测HBV DN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
- 常曼丽刘彦虹牟凤云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DNA免疫球蛋白补体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血管内皮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与血管内皮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2017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确诊为单纯性甲亢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各60例,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1(ET-1)、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并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异常率检测。对单纯性甲亢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心脑血管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单纯性甲亢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和心脑血管疾病组人群血清vWF、TM、ET-1、P-select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9.19、7.88、12.45,P均<0.05),且单纯性甲亢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心脑血管疾病组4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单纯性甲亢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心脑血管疾病组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08、8.16,P均<0.05);发生血管内皮损伤的危险性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2.37、2.37、3.07倍。心脑血管疾病组患者的TSH、FT3、FT4、TgAb、TPOAb的异常率分别为18.33%(11/60)、15.00%(9/60)、15.00%(9/60)、10.00%(6/60)、11.7%(7/60)。结论单纯性甲亢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高危因素。
- 常曼丽于天龙景淼高云雁刘畅刘岚春苏晓辉贾海晗刘鹏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内皮损伤心脑血管疾病
- 抗病毒1号有效部位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 该课题组从众多中草药中筛选出抗病毒1号中药,并提取了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该研究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病理唑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抗病毒1号中药有效部位(AD1)在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A<,3>、B、...
- 常曼丽
- 关键词:流感病毒抗病毒中草药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