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乐

作品数:129 被引量:485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7篇病毒
  • 62篇肝炎
  • 54篇乙型
  • 49篇乙型肝炎
  • 29篇慢性
  • 28篇荧光定量
  • 28篇肝炎病毒
  • 27篇荧光
  • 23篇细胞
  • 23篇慢性乙型
  • 2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1篇基因
  • 18篇血清
  • 17篇聚合酶
  • 16篇酶链反应
  • 16篇聚合酶链反应
  • 16篇肝炎患者
  • 14篇乙型肝炎患者
  • 14篇实时荧光

机构

  • 73篇杭州市第六人...
  • 38篇浙江省立同德...
  • 2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2篇杭州市西溪医...
  • 10篇杭州市第一人...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武警浙江省总...
  • 3篇西安体育学院
  • 3篇生物技术有限...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浙江省血液中...
  • 2篇杭州市中医院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陕西职业技术...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武汉市黄陂区...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129篇张永乐
  • 28篇娄国强
  • 14篇施军平
  • 14篇卢德荣
  • 13篇潘克女
  • 13篇武静
  • 12篇梁伟峰
  • 12篇潘红英
  • 12篇章松平
  • 11篇李冰茹
  • 11篇刘寿荣
  • 11篇谌翠容
  • 10篇郭晓凤
  • 10篇徐爱芳
  • 9篇叶荣夏
  • 9篇朱明利
  • 9篇施新萍
  • 8篇厉小玉
  • 7篇徐岱
  • 7篇陈刚

传媒

  • 28篇中国卫生检验...
  • 15篇医学研究杂志
  • 9篇中华医院感染...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肝脏
  • 5篇国际流行病学...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四届中国医...
  • 2篇2015年杭...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9篇2011
  • 13篇2010
  • 15篇2009
  • 19篇2008
  • 1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诊断核酸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核酸试纸条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方法根据2009年公布新型甲型流感病毒(H1N1)基因组序列设计合理的引物建立环介导恒温扩增体系,并在体系中加入含生物素的标记探针。在恒温下扩增4...
张永乐厉小玉潘克女钟华燕刘寿荣
关键词:流感病毒
文献传递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中结核杆菌L型的临床价值研究
朱明利娄国强张利诚张永乐
该项目以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痰及血液中的分枝杆菌L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痰及血培养前后的结核菌和滤过型DNA,以评价F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的临床价值。61例患者痰...
关键词:
关键词:肺结核免疫学诊断
增菌荧光定量PCR检测痰及血液中结核杆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评价增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痰及血液中结核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菌阴和难治性结核患者的痰液、血液以及增菌痰液、增菌血液分别进行FQ-PCR检测,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痰液、增菌痰液FQ-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7.87%(17/61)、40.43%(19/47),二者比较2χ=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增菌血液FQ-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0/35)、22.5%(9/40),二者比较2χ=8.94,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液总阳性率为45.90%(28/61),较血液总阳性率22.5%(9/40)高,二者比较2χ=5.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菌FQ-PCR在菌阴性和难治性结核杆菌的检测中可作为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之一。痰液FQ-PCR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液,但痰液、血液联合FQ-PCR检测可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
张永乐朱明利张利诚娄国强
关键词:增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枝杆菌结核
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
2024年
目的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差异代谢标志物。方法 对比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识障碍伴失眠患者和单纯脑卒中患者各9例,通过对这18例受试者进行血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探讨脑卒中后继发认知和失眠障碍的发生机制。结果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研究,发现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的差异代谢中脂类占绝大多数,其最多的是甘油磷脂类,多数呈含量下调趋势,4种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十八碳二烯酸、类花生酸、6-酮-前列腺素F1α)和两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烷酸、棕榈酸)在观察组含量均上调,鞘磷脂代谢产物神经酰胺和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含量下调,而二氢神经鞘氨醇含量上调;氨基酸代谢中两种差异代谢物(半胱氨酸硫酸酯和左旋精氨酸)含量在观察组中上调;剩余的5种差异代谢物上调的次黄嘌呤、左旋肉碱、睾酮和异丙肾上腺素,下调的有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的血清代谢谱与单纯脑卒中者存在明显差别,多种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可能参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认知、失眠障碍的发病过程。
朱明锦张永乐张军芳方诚冰张永华
关键词:脑卒中失眠代谢组学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徐爱芳陈刚张永乐王妙婵
关键词:病毒表面DNA检测血清HBV肝组织活检
98例女性性工作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的调查分析
2011年
目的调查杭州市某城区洗头店女性性工作者的性传播疾病(STD)感染情况。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杭州某城区公安人员在巡查洗头店时当场抓获的正在从事性交易者,对她们进行性传播疾病(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菌、梅毒、艾滋病)的检测。结果 98例性工作者中,解脲脲支原体感染者87例,阳性率为88.78%,沙眼衣原体感染者40例,阳性率为40.82%,梅毒感染者25例,阳性率为25.51%,淋菌感染者12例,阳性率为12.24%;两种病原体合并感染者56例,3种病原体感染者8例,未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结论女性性工作者感染的性传播疾病中解脲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最为常见,梅毒螺旋体和淋菌感染较普通人群要高,未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公安部门应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行为,加强广大人群的性病、艾滋病的宣传。
厉小玉张永乐章松平朱明利马兰郑爱媚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感染率
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感染者临床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基因芯片测定HBV感染者的基因型,统计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基因分型为B型37例,C型69例;C型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02±1.26)log值和60.87%,明显高于B型的(5.62±1.02)log值和32.43%;C型HBeAb阳性率为39.13%,明显低于B型的67.57%;C型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分别为46.38%、30.44%、11.59%,明显高于B型的40.54%、13.51%、8.11%;B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型感染者,且在35岁以下、35~50岁、50岁以上年龄段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C型感染者的比例呈相反趋势。结论杭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型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且HBeAb阳性率低于B型,C型HBV感染所致的肝病更严重。
郭晓凤梁伟峰张永乐
关键词:HBV基因型临床表型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常见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醋酸白实验、荧光定量PCR、病理组织学技术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诊断差异。方法:对252例可疑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患者分别采用醋酸白实验、荧光定量PCR、病理组织学技术进行诊断。结果:74例有明显瘤体的患者醋酸白实验和病理诊断阳性率100%,而荧光定量PCR阳性70例(94.6%),其中HPV6-11型感染55例,HPV16-18型感染10例,混合感染5例。108例瘤体很小无法做病理诊断的患者分别进行醋酸白实验、荧光定量PCR检测,醋酸白实验阳性94例(87.04%),而荧光定量PCR阳性90例(83.33%)。70例无瘤体的高危人群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10例阳性(14.29%)。结论:3种检测方法在有瘤体长出的情况下检出率无差异,当没有瘤体时荧光定量PCR有较好的检出率。
孙军红张永乐王巧燕楼青万汝根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荧光定量PCR病理组织学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35名健康人(A组)、3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B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组)、3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D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以及NK细胞,并分析各组间免疫细胞表达差异性。结果 C、D组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32.45±10.45)%、(29.54±11.55)%较A、B组的(38.05±10.15)%、(37.17±11.22)%,明显降低,而CD8+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36.15±11.56)%、(38.45±10.35)%,较A组的(30.14±11.25)(%),明显升高(P<0.01);NK细胞则表现为C、D组平均值为(15.23±6.38)%、(12.07±5.95)%,较A、B组的(22.05±7.15)%、(20.32±7.67)%,明显降低(P<0.05),以D组降低最为明显,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降低,CD8+T淋巴细胞升高;通过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检测可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免疫学依据。
施长友张永乐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N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乳汁中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对母乳喂养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对母乳喂养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08--2010年在某院住院的152例HBV感染产妇,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清及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水平,并以1.0×10^3U/ml为判断临界值,分析血清和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52例HBV感染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载量大于1.0×10^3U/ml者分别占50.66%(77/152)和36.18%(55/152)。血清和乳汁HBVDNA载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是否阳性相关,HBeAg阳性时血清和乳汁中HBV—DNA载量大于1.0×10^3U/ml者分别占95.38%(62/65)和76.92%(50/65),HBeAg阴性时分别为17.24%(15/87)和5.75%(5/87)。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载量存在相关性,当血清HBV—DNA载量为3~4 lgU/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仅为20.00%(5/25),在血清HBV—DNA载量大于5lgU/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达96.15%(50/52)。结论HBV感染产妇乳汁中HBV—DNA载量随着血清中HBV—DNA载量升高而升高,当乳汁中存在HBV—DNA病毒大于1.0×10^3 U/ml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何佳英张迎华张永乐黄荷凤
关键词:母乳喂养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