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承烈

作品数:111 被引量:551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0篇化学工程
  • 24篇理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3篇催化剂
  • 32篇催化
  • 25篇裂化
  • 18篇异构化
  • 14篇催化裂化
  • 12篇加氢
  • 11篇沥青
  • 10篇石油
  • 10篇己烷
  • 9篇脱硫
  • 8篇动力学
  • 8篇分子
  • 7篇正己烷
  • 7篇烷烃
  • 7篇胶粉
  • 7篇分子筛
  • 7篇改性沥青
  • 6篇加氢裂化
  • 5篇动力学模型
  • 5篇原油

机构

  • 9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8篇华东化工学院
  • 5篇化工公司
  • 2篇抚顺石油化工...
  • 2篇江汉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上海城建日沥...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合肥经济技术...
  • 1篇大庆石油化工...
  • 1篇上海高桥石油...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11篇李承烈
  • 28篇周晓龙
  • 14篇施力
  • 11篇朱泽霖
  • 10篇余国贤
  • 8篇朱仁发
  • 7篇陈绍洲
  • 7篇刘馥英
  • 5篇黄国雄
  • 5篇常可怡
  • 5篇金亚清
  • 5篇王枫
  • 4篇黄国雄
  • 4篇谭乐成
  • 4篇乔建江
  • 4篇张一安
  • 4篇韩崇家
  • 4篇宋月芹
  • 4篇周晓龙
  • 4篇吴治国

传媒

  • 23篇石油学报(石...
  • 2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0篇华东化工学院...
  • 7篇石油炼制
  • 5篇石油炼制与化...
  • 3篇化工科技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天然气化工—...
  • 2篇炼油设计
  • 2篇石油化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江苏化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外公路
  • 1篇上海化工
  • 1篇合成化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2
  • 5篇2001
  • 10篇2000
  • 7篇1999
  • 9篇1998
  • 3篇1997
  • 12篇1996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脱硫胶粉改性沥青工艺及储存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在较高温度下高速剪切混合脱硫胶粉和沥青制备脱硫胶粉改性沥青,考察了温度、时间、脱硫胶粉粒径、脱硫胶粉加量及稳定剂加量对沥青性能、改性沥青粘度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以探究脱硫胶粉改性沥青的工艺条件及其对改性沥青性能、粘度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可以改善改性沥青性能,60目脱硫胶粉且加量为20%质量百分数时,改性沥青的性能最优,储存稳定性最高,稳定剂的加入显著地改善了脱硫胶粉-沥青体系的交联度,进一步改进了改性沥青的性能,增加了体系的稳定性;在脱硫胶粉/总量=0.2(质量比,60目)、温度200℃、时间60min及稳定剂加量为0.4%(质量百分数)时,脱硫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最佳、稳定性最高。
张双余国贤周晓龙李承烈
关键词:胶粉沥青改性沥青
含纳米LaF_3液体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润滑性能被引量:8
2008年
在乙醇-水体系中,以氟化铵、氯化镧为原料,以二辛基二硫代磷酸双(β-)羟乙基十八胺盐(DOPA)为表面修饰剂,制备了表面修饰纳米LaF3,通过不同的后续处理分别得到纳米LaF3干粉和含纳米LaF3的液体润滑油添加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热重仪(TG)表征了DOPA表面修饰纳米LaF3的结构及形貌,采用离心沉降法和升温法考察了在常温和高温下纳米LaF3干粉和含纳米LaF3的液体润滑油添加剂在500SN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这2种添加剂以及表面修饰剂DOPA的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钢球表面磨斑形貌。结果表明,纳米LaF3的平均粒径为10nm左右,液体添加剂中的纳米LaF3在基础油中的常温和高温分散稳定性均大大优于干粉的纳米LaF3;与DOPA及纳米LaF3干粉添加剂相比,含纳米LaF3液体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最好,当500SN基础油中加入含纳米LaF3液体添加剂,LaF3质量分数为0.8%时,可使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由510N提高到1069N,钢球磨斑直径(WSD)减小为0.352mm。
周晓龙李志良余国贤金亚清李承烈
关键词:摩擦学性能
脱硫催化剂的酸法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4
1997年
对用酸法进行催化剂制备,酸法制备的最佳镁铝比,分散介质的优化,引入铈对脱硫催化剂的氧化性能和还原性能的影响,以及实验室的还原温度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
钱明生A.N.Awad谭乐成李承烈
关键词:尖晶石脱硫催化剂镁铝尖晶石酸法
硫对铂-锡重整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1992年
采用压力微反装置,利用纯烃原料,考察了在不同硫含量环境中,Pt-Sn/Al_2O_3。重整催化剂的中毒情况。原料油含一定浓度的硫化物时,Pt-Sn/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用纯氢在一定温度下处理后,催化剂的活性可基本恢复。以不同原料研究了硫对重整催化剂芳构化、脱氢、异构化和加氢裂化活性的影响。硫对正构烷烃重整的异构化反应选择性影响显著,宜在硫含量尽量低的气氛中操作。在较高温度下,硫对甲基环己烷的脱氢芳构化反应影响不明显,但在较低温度时选择性急剧下降,芳构化产率明显降低。温度对裂解副反应的影响比硫更为明显。
申国勤刘凡李承烈
关键词:重整催化剂芳构化加氢裂化脱氢
Pt和Al_2O_3改性SO_4^(2-)/ZrO_2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性能被引量:21
2007年
在保持其他制备条件,如pH、干燥条件、焙烧温度、Pt的浸渍条件以及Al2O3和Pt的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Al的不同引入方法,即共沉淀法(CP)、成型法(SH)、悬浮法(SU)和混和法(MI),制备了4种Pt-SO42-/ZrO2-Al2O3(PSZA)催化剂。使用N2吸附和微库仑仪分析了催化剂的组织结构和硫含量。分别使用X射线光散射仪(XRD)、H2程序升温还原(TPR)及NH3程序升温解析(TPD)研究了催化剂的晶相结构、氧化还原性质和表面酸性质。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和异构化产物分布。成型法催化剂仅探测到四方晶相,表明该种Al的引入方法延缓了四方相转为单斜相;并且成型法催化剂具有一个强的最低的TPR还原峰温度,表明Al的成型引入法增强了硫的还原。催化考评结果表明成型法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性能。催化剂的物化表征结果表明了催化活性同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质关联较好,而同硫含量、酸强度及强酸位数量关联性不好。实验结果表明Al的引入方式对于PSZA催化剂在正己烷异构化中具有高催化活性非常关键。
周晓龙余国贤金亚清唐超李承烈
关键词:正己烷异构化
C6烷烃低温异构化催化剂及研制
1998年
以AlCl3和CCl4为氯化剂,制备了Pt-Cl/Al2O3型C5/C6低落曙异构化催化剂,考察了补氧条件对催化剂异构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原料,在氢压2.0MPa,进料空速(重)1.0h^-1,反应温度140℃,氢油比1 ̄2(mol)条件下,C6选择性29% ̄30%,C6转化率9% ̄90%,经“微反”装置300h运转,催化剂活性未见下降,达到国外同类催化剂水平。
韩松李承烈
关键词:异构化氢化催化剂烷烃
SAPO-11分子筛用i-Pr_2NH导向合成及其酸性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以AlPO4、H3PO4、SiO2等为原料采用单一模板剂iPr2NH合成了SAPO11分子筛,利用Avrami方程等对合成过程进行了定量描述。还利用红外(IR)、程序升温脱附(TPD)、线性丁烯骨架异构反应催化活性测试等手段表征了SAPO11的酸性。结果表明,合成过程随温度有明显变化,晶化阶段的活化能远高于核化阶段的值。可用Avrami方程的参数来表征合成过程的难易程度。分子筛中存在B酸和L酸位,主要在中等强度范围,从而对线性丁烯骨架异构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提高分子筛中硅含量可明显增大酸位浓度,酸强度也有轻度增强。
田辉平袁健兵朱泽霖施力杨春华M.E.A.Bekheet李承烈
关键词:SAPO-11分子筛
原油电-化学脱盐过程的研究
1993年
针对我国几种主要原油,筛选出了许多有效的破乳剂。本文选用其中几个破乳、脱盐效果较好的破乳剂,较全面地考察了一些工艺参数对脱盐效果的影响,并作了一些破乳机理的探讨。
顾宝成詹敏张一安李承烈
关键词:电脱盐破乳剂原油
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的酸性质
1990年
运用FT-IR光谱和紫外分光光谱测定了吡啶在丝光沸石异构化催化剂表面的B酸和L酸中心上特征吸收峰的吸光系数: εL=2.010±0.133cm^2/μmol; εB=0.279±0.012cm^2/μmol。求取了几种部分脱铝丝光沸石样品的表面酸分布。并用吡啶的吸附重量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测试方法的可靠性。讨论了铵型丝光沸石脱铵过程中结构羟基的形成情况,并用吡啶、六氢吡啶作探针,研究了羟基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丝光沸石主孔道中结构羟基是沸石上质子酸中心的主要供体。
柴章民李承烈黄国雄韩崇泉刘馥英
关键词: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酸性
油品组成对废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催化裂化油浆(FCC)和糠醛抽出油(FEO)为原料,利用溶剂萃取法来减少油品中的饱和分质量分数。分别以萃取前后的油品作为改性沥青相容剂,对比了在预混工艺下经四种相容剂制备的改性沥青的性能。采用凝胶色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手段,对油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组成和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胶粉经两种萃取油预处理后制备的改性沥青的5℃延度和高温存储稳定性显著得到改善。FEO的萃取油中因含有相对较多与沥青相容性好的稠环芳烃以及对橡胶有较好溶胀作用的大环烷烃,采用其所制备的改性沥青的高温存储稳定性最好。
匡民明李关龙王枫周晓龙李承烈宋月芹
关键词:沥青橡胶粉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