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娟

作品数:28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哮喘
  • 5篇戒烟
  • 4篇阻塞性
  • 4篇吸烟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耐药
  • 3篇支气管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哮喘患者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疾病
  • 3篇肺癌
  • 3篇肺疾病
  • 3篇TSLP
  • 2篇蛋白
  • 2篇血流感染
  • 2篇血清
  • 2篇血症
  • 2篇烟草依赖

机构

  • 2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东省皮肤性...

作者

  • 26篇李文娟
  • 16篇张天托
  • 15篇周宇麒
  • 8篇冯定云
  • 8篇邹小玲
  • 7篇李洪涛
  • 7篇杨海玲
  • 7篇王艳红
  • 3篇刘翠婷
  • 2篇袁立燕
  • 2篇陈壮桂
  • 2篇黄怀球
  • 2篇杨丽玲
  • 1篇朱家馨
  • 1篇石云锋
  • 1篇薛汝增
  • 1篇郑文争
  • 1篇何丹
  • 1篇李美荣
  • 1篇陈健宁

传媒

  • 7篇新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PD急性加重患者再入院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5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成因复杂的、多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过程中有反复出现的急性加重,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影响较大。不仅如此,COPD急性加重(AECOPD)后再入院现象也非常频繁,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并导致住院费用大幅增加。因此对AECOPD患者再入院的评估、治疗及预防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此文对AECOPD患者再入院的临床现状和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分析了AECOPD患者再入院的流行病学、减少AECOPD患者再入院的措施以及评估AECOPD患者再入院风险的方法,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旨在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认识和管理。
李文娟周宇麒
关键词:再入院
血清TSLP、SAA、CRP在COPD患者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目的 检测血清TSLP、CRP、SAA在COPD患者不同分期中的动态浓度变化并分析三种炎性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3年5月至10月我院住院AECOPD患者33例,以其经治疗后进入稳定期作为前后对照,健康对照1...
李文娟周宇麒杨海玲冯定云张天托
关键词:TSL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前肺功能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评估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非胸部手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非胸部手术治疗患者75例,将其分为两组,COPD组39例,正常对照组36例。术前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杨海玲周宇麒朱家馨冯定云周密刘翠婷李文娟
关键词:肺部并发症术前肺功能胸部手术用力呼气容积肺功能检查肺功能仪
AECOPD住院患者3个月内再住院相关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回顾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3个月内再住院治疗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临床特征的认识,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短期再住院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AECOP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出院后3个月内是否再住院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SPSS软件分析两组在人口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寻找患者再入院危险因素及建立logistic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结果纳入的患者中3个月内再住院组90例,未再住院组493例,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合并房颤、肺炎性病变、高碳酸血症、主肺动脉直径大小,体温升高等指标是AECOPD患者3个月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s预测模型,获得AECOPD住院患者3个月内再住院的风险预测方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95%CI:0.655~0.732),最佳截断值P=0.2075时,模型敏感度为0.511,特异度为0.826。结论本研究分析了与AECOPD住院患者3个月内再住院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评估模型,为评估此类患者预后和提供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
李文娟周宇麒杨海玲刘玉颖王娜娜郑文争张天托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再住院风险评估模型
TSLP、SAA、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共33例,以其经治疗后进入稳定期时作为前后对照,健康人16例为正常对照。测定两组血清TSLP、SAA、CR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在COPD不同时期中的变化。结果 COPD组急性期CRP与SAA水平均高于稳定期,TSL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中CRP与SAA呈正相关(r=0.546,P=0.000)。CRP(AUC=0.797)和SAA(AUC=0.815)在确定COPD患者不同分期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SLP水平在AECOPD患者下降,CRP和SAA在AECOPD患者增加,其中SAA区分COPD与AECOPD患者的准确性更好。
李文娟周宇麒张天托
戒烟对烟草依赖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伐尼克兰的辅助戒烟作用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戒烟对烟草依赖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伐尼克兰的辅助戒烟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吸烟的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戒烟状况,将其分为完全戒烟组(n=17)、部分戒烟组(n=14)和继续吸烟组(n=13)。比较3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包括医生角度(干预后)和患者角度(干预前后),患者角度以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价],干预前后肺功能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晨间呼气峰流速(PEFam)、夜间呼气峰流速(PEFpm)]、生活质量[采用哮喘生活质量问卷简略版本(mini AQLQ)评价],伐尼克兰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干预后哮喘控制情况(医生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前哮喘控制情况(患者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戒烟组患者干预后哮喘控制情况(患者角度)优于继续吸烟组和部分戒烟组(P<0.05)。3组患者干预前FEV_1%pred、FVC%pred、FEV_1/FVC、PEFam、PEFp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后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戒烟组患者干预后FEV_1%pred、PEFpm高于继续吸烟组(P<0.05);继续吸烟组患者干预后FVC%pred、PEFam低于部分戒烟组、完全戒烟组(P<0.05);干预后部分戒烟组、完全戒烟组患者FEV_1%pred、FVC%pred、PEFam、PEFpm高于干预前(P<0.05)。3组患者干预前mini A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戒烟组患者干预后mini AQLQ评分高于继续吸烟组(P<0.05)。3组患者伐尼克兰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尼克兰辅助戒烟可增加哮喘患者戒烟率,戒烟可改善吸烟哮喘患者病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李洪涛张天托邹小玲王艳红李文娟
关键词:哮喘戒烟呼吸功能试验生活质量
申克孢子丝菌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耐伊曲康唑申克孢子丝菌的超微结构特征,为申克孢子丝菌的临床鉴定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玻片法培养申克孢子丝菌,处理后在电镜下观察、拍照及测量。结果孢子丝菌标本图像清晰立体,可见假轴状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通常为孤立、直立生长,圆锥顶端相对,沿着菌丝轴增殖扩散,形成群集的细齿状的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链较长,可弯曲。分生孢子为卵形,细长,约2.0μm×3.5μm大小,透明,表面不光滑,有不规则凹陷。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申克孢子丝菌临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黄怀球袁立燕张静钟毅赵静张晓辉薛汝增李美荣陈荣章李文娟
关键词:申克孢子丝菌扫描电镜
循环肿瘤细胞分型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循环肿瘤细胞(CT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1例NSCLC患者(NSCLC组)作为研究对象,另以40例非肿瘤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使用纳米膜富集技术过滤分离CTC,再用mRNA多重原位杂交法分析检测CTC上皮或间质基因,比较不同组CTC阳性率的差异,探讨NSCLC患者CTC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患者的CTC阳性率为86%,其中上皮型、混合型、间质型阳性率分别为31%、74%及23%;良性病变组的CTC阳性率为15%,其中上皮型、混合型、间质型阳性率分别为3%、15%及0%,健康对照组未检出CTC。NSCLC组CTC阳性率及混合型CTC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7)。121例NSCLC患者中,临床分期高(Ⅲ~Ⅳ期)者的CTC阳性率高于临床分期低(Ⅰ~Ⅱ期)者,有淋巴结转移(N1~N3)者的CTC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N0)者(P均<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TC总数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s=0.254,P=0.005),其中上皮型CTC(r=0.202,P=0.026)、混合型CTC(rs=0.247,P=0.006)的数量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间质型CTC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CTC总数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s=0.218,P=0.016),其中混合型CTC的数量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rs=0.247,P=0.006),而上皮型CTC及间质型CTC的数量与淋巴结转移并无关(P均>0.05)。结论NSCLC患者CTC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考虑作为临床分期及预后评估的附加指标。
黄祥奇李文娟梁静潘宇航陈健宁何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病理特征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危险因素和治疗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耐药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至2018年3月以来139例成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药敏资料、治疗情况。结果 139例患者中,检出产ESBLs菌株共27例,且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其中对于青霉素类、氨曲南耐药率为100%,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耐药率>85%。单因素分析显示,实体瘤、近3个月内留置深静脉导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及近3个月留置尿管的患者在产ESBLs组中的比例高于非产ESBLs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近3个月留置深静脉导管或PICC,以及留置尿管是ESBLs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经验性治疗选用碳青霉烯、头孢哌酮舒巴坦有效率较高。对于产ESBLs菌株,第三、四代头孢或喹诺酮类临床疗效较差。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峻,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尿管是产ESBLs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碳青霉烯及酶抑制复合剂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有效选择。
巴俊慧李文娟王艳红石云锋罗进梅吴本权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血流感染
144株成人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成人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144株成人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44株成人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表皮葡萄球菌32株,人葡萄球菌人亚种20株,溶血性葡萄球菌18株,头状葡萄球菌8株(解脲亚种5株、头状亚种3株),科氏葡萄球菌8株(科氏亚种7株、解脲亚种1株),耳葡萄球菌2株,腐生葡萄球菌、华纳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施氏亚种、猪葡萄球菌各1株。144株成人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达托霉素耐药率均低于3%,耐药率高于60%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144株成人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菌株101株(70. 1%)。结论成人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中,最多见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比较多见的菌种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溶血性葡萄球菌等。成人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耐药现象普遍,多重耐药菌株占70%以上,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达托霉素,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高。
李文娟周宇麒冯定云刘玉颖王少芳张天托
关键词:葡萄球菌菌血症血流感染多重耐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