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菲
- 作品数:82 被引量:672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个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新基因的分子鉴定被引量:28
- 2007年
-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大豆品种诱变30中鉴定和定位了一个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RpsYB30。该基因位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L连锁群微卫星标记Satt497和Satt313之间,与这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4 cM和3.3 cM。RpsYB30是大豆分子遗传图谱L连锁群鉴定的第1个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为新基因。
- 朱振东霍云龙王晓鸣黄俊斌武小菲
- 关键词:大豆大豆疫霉菌抗病基因微卫星标记
- 28份人工合成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被引量:6
- 2013年
- 本研究采用田间病圃法和人工接种法,对28份人工合成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进行了抗性鉴定。人工合成小麦对这些病害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反应。C2和C20对鉴定的4种病害都具有抗性,C5、C10和C25对这些病害都表现感病。8份材料对Heterodera avenae和H.filipjevi两种病原线虫都表现抗性反应型,有的材料只抗1种线虫。供试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中19份材料表现抗性反应型。9份材料对接种的条锈菌小种CY30、CY31、CY32和CY33均表现抗性反应型,5份材料对叶锈菌小种THT和PHT都具抗性。
- 武小菲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徐世昌刘太国
-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抗病性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
- 基于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和激发素基因的大豆疫霉菌特异性PCR引物被引量:1
- 2008年
- 引起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是危害大豆的破坏性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植物病原菌。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定和检测技术是阻止大豆疫霉菌传入和病害早期诊断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从大豆疫霉菌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Ⅱ(coxⅡ)序列和两个激发素(elicitin)家族基因EST序列中开发了3对大豆疫霉菌特异引物:Cox3-F/Cox3-R、PSEL1-F/PSEL1-R和PSEL2-F/PSEL2-R。这3对引物在大豆疫霉菌中分别扩增出450、289bp和370bp的特异性片段,其检测大豆疫霉菌基因组DNA的灵敏度分别为20、2pg/μL和2pg/μL。3对引物能够有效检测大豆疫霉菌侵染的大豆病株,可以用于病害诊断和鉴别。
- 徐静静王晓鸣武小菲朱振东
-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特异引物病害诊断
-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筛选被引量:34
- 2006年
-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该病已在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发生,并在局部地区造成较大产量损失。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筛选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对120个栽培大豆品种(系)进行接种,鉴定其对10个具有不同毒力大豆疫霉菌菌株的抗性。有110个品种(系)分别抗1~10个大豆疫霉菌菌株,其中以河南大豆品种(系)对疫霉菌的抗性最丰富,安徽、湖北和山西大豆品种(系)也具有抗性多样性。120个大豆品种(系)对10个大豆疫霉菌菌株共产生57个反应型,有4个抗性反应型分别与单个抗病基因的反应型一致,有7个抗性反应型与2个已知基因组合的反应型相同,其他抗性反应型为新的类型。一些大豆品种(系)中可能存在有效的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新基因。
- 朱振东霍云龙王晓鸣黄俊斌武小菲
-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疫霉菌抗性
- 应用cDNA-AFLP技术分析普通菜豆镰孢菌枯萎病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
- 由尖孢镰孢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i)引起的普通菜豆枯萎病是世界性的菜豆重要病害之一,也是影响我国菜豆生产的重要因素,严重时可减产70%以上。本研究通过cDNA-AFLP...
- 薛仁风朱振东王晓鸣武小菲王述民
- 关键词:普通菜豆CDNA-AFLP分析
- 大豆品种早熟18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被引量:12
- 2010年
- 大豆品种早熟18是抗疫霉根腐病的有效抗源。本研究鉴定和分子标记早熟18的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以期为该品种的有效利用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以感病大豆品种Williams与早熟18杂交建立分离群体。抗性遗传分析表明,早熟18对大豆疫霉菌抗性由1个显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名为RpsZS18。SSR标记连锁分析表明,RpsZS18位于大豆分子遗传连锁群D1b上的SSR标记Sat_069和Sat_183之间,与这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 cM和8.3 cM。RpsZS18是D1b连锁群上鉴定的第一个抗疫霉根腐病基因。
- 姚海燕王晓鸣武小菲肖炎农朱振东
-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SSR标记
- 12个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利用17个不同来源和毒力的白粉菌菌株对1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分析,同时利用Pm2和Pm8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检测了相应基因。供试的12个品种至少能够抗11个白粉菌菌株。用E09、E20和Bg2菌株接种F2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这12个品种对不同白粉菌菌株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谱分析和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Xcfd81)分析表明良星66很可能含有Pm2或其等位基因。ω-黑麦碱基因(1RS染色体)和Glu-B1基因(1B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证明,山农20和郑麦9962含有T1BL.1RS易位染色体,即可能携带Pm8基因。由于Pm8基因对大多数菌株表现感病,所以这2个品种除Pm8外,还具有其他抗病基因。偃展4110与天民668对参试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一致,其他材料对不同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不同。
- 宋凤景肖明纲黄江王晓鸣朱振东武小菲李洪杰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
- 豌豆抗白粉病er1等位基因er1-8及其编码蛋白
- 本发明涉及豌豆抗白粉病er1新等位基因er1-8及其编码蛋白,该等位基因位于豌豆遗传图谱第VI连锁群的er1基因座位上。豌豆资源G0004389经过人工接种白粉菌分离物EPYN,结果表明G0004389对白粉病分离物EP...
- 朱振东孙素丽王晓鸣段灿星武小菲
- 文献传递
- 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被引量:31
- 1993年
- 玉米有3种锈病,分别为由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普通型锈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polysora Unedrw.引起的南方型锈病和由玉米壳锈菌Physopellazeae[mains]Cummins and Ramachar引起的热带型锈病。据报道,我国海南省和台湾省的玉米上发生有普通型和南方型两种锈病,其它地区均为普通型锈病。 3种玉米锈病中,普通型锈病的发现及有关研究报道较早,国外1896年首次报道。
- 梁克恭武小菲
- 关键词:玉米锈病为害
- 灰葡萄孢蚕豆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灰葡萄孢是引起蚕豆赤斑病、花腐病和荚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其为包含两个称作类群I和类群II的复合种,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然而,危害蚕豆的灰葡萄孢复合种地位及遗传特征尚未被研究。论文旨在对中国6个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灰葡萄孢复合种的地位进行鉴定,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为探明病害流行规律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分离物形态特征。用Flipper和Boty特异性引物检测分离物的转座子基因型。葡萄孢复合种所属类群通过Bc-hch基因的PCR扩增酶切多态性鉴定,SSR标记分析解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100个灰葡萄孢分离物均为灰葡萄孢类群II,共产生菌核型、菌丝型和分生孢子型3种类型菌落形态,其中76个分离物为菌核型。92个分离物为转座子基因型,分别含有Boty、Flipper和Boty+Flipper,其中仅含Boty分离物最多,占检测分离物的61.0%。江苏分离物只含有单一Flipper,重庆、四川、甘肃和河北分离物只含有单一Boty。基于SSR分析,100个分离物被鉴定为92个多位点基因型,6个群体的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基因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140和0.9982;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86.70%。标准关联指数rD值范围为0.0312—0.1261,平均0.0491;遗传固定指数(FST)在0.0085—0.2650,平均为0.1330。UPGMA聚类将100个分离物划分为10个遗传组,大部分遗传组包含不同地理来源的分离物。贝叶斯(Bayesian)推理分析将92个多位点基因型分为两个遗传类群,其中重庆和四川群体聚为一类,青海群体单独聚为一类,而江苏、河北和甘肃群体由两个不同遗传类群组成。【结论】源于蚕豆的灰葡萄孢群体由灰葡萄孢类群II组成,分离物的菌落形态以菌核型为主,绝大多数分离物为转座子基因型,但转座子基因型分布明显存在地域
- 黄燕朱振东段灿星武小菲东方阳
- 关键词:蚕豆赤斑病灰葡萄孢转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