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达人

作品数:2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艺术
  • 5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戏曲
  • 5篇戏剧
  • 4篇齐如山
  • 4篇戏剧理论
  • 4篇京剧
  • 3篇戏剧理论家
  • 3篇戏曲理论
  • 3篇理论家
  • 3篇剧目
  • 3篇国剧
  • 2篇艺术
  • 2篇中国戏曲
  • 2篇评论家
  • 2篇曲剧
  • 2篇戏剧史
  • 2篇戏剧史论
  • 2篇戏曲创作
  • 2篇现代戏
  • 2篇梨园
  • 2篇表演

机构

  • 25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国务院

作者

  • 25篇沈达人
  • 1篇张之薇
  • 1篇陈曦

传媒

  • 6篇戏曲艺术
  • 4篇戏曲研究
  • 3篇文艺研究
  • 3篇艺术百家
  • 2篇戏剧丛刊
  • 2篇中国戏剧
  • 1篇民族艺术
  • 1篇传记文学
  • 1篇中华戏曲
  • 1篇艺术评论
  • 1篇影剧新作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齐如山及其剧学
2014年
1914年,齐如山结识梅兰芳,两人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密切合作。齐如山不仅为梅编写剧本,而且在歌舞表演、服装、化装、布景各方面尽了导演的职责。力促梅氏锐意革新,建设自己特有剧目,从而奠定梅氏演出的雍容华贵、清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形成梅派。已出版的齐如山剧学著作有44部,有写本的15部,或已遗失的20部。可以说是蔚为大观。齐如山的剧学,有自己的体系,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是20世纪戏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应该引起戏曲界的重视,在学术上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沈达人
关键词:齐如山理论联系实际
20世纪戏曲学断想
1997年
沈达人
关键词:中西文化传统现代戏曲曲学近代戏曲知识阶层
余上沅及其戏剧理论被引量:2
2010年
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戏剧教育家、戏剧理论家,余上沅在对西方戏剧、舞台艺术、戏剧家及戏剧理论的引荐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国剧运动"反映了余上沅唯美主义的艺术观,随着"国剧运动"的终结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他明确了"艺术为人生"的艺术观。通过对戏曲程式、虚拟、线段结构的论述,余上沅还为戏曲美学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沈达人
关键词:戏剧理论西方戏剧国剧运动戏曲美学
综论张庚的戏剧史论批评
2018年
2018年9月23日是中国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曲史家张庚先生逝世15周年纪念日,作为张庚先生的老友、同事,我将先生的戏剧理论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感悟到张庚先生是从话剧领域走向戏曲园地的,他的史论批评文章自然涉及话剧与戏曲两方面,视野开阔,行文也格外舒展清扬。因此,必须从话剧与戏曲两方面探索、辨析其有关研究成果。
沈达人
关键词:戏剧理论家史论综论戏曲教育家
提及表演体系 想起阿甲先生被引量:1
2011年
张庚老师曾希望阿甲先生把更多时间用来研究、总结戏曲的表演体系。阿甲先生对戏曲表演体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两篇文章:《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再论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他长期的研究中,对程式与生活的关系做了归纳,提出中国戏曲是在表现基础之上的再现艺术,深入论述了对"间离"与"幻觉"两者关系认识。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到艺术方法,再到最高美学原则,阿甲先生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论述,已经明确表达了他对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沈达人
“前海学派”探析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科研活动始自1951年至1965年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时期,迄至2012年,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更迭变化。其中只有"文革"十年,这个国家级的艺术科研单位受到冲击,集体和个人的学术研究基本停止。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的钮骠先生曾提出"前海学派"的称谓。因为当时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址在什刹海前海,他说可以把戏曲研究所的学人群体称作"前海学派"。从东四八条到前海西街,再到惠新北里,从地理位置的变迁角度来看,用"前海"
沈达人陈曦
关键词:戏曲创作戏曲研究戏曲理论戏曲
张继青的昆剧表演艺术征程被引量:1
2012年
20世纪80年代,我在苏州、北京等地看过张继青演出的一系列剧目。她的《惊梦》、《寻梦》、《痴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的《说亲·回话》、《芦林》也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其实,这不是我个人的艺术感受,张继青在昆剧表演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不仅使她在国内驰名江南、誉满京华,而且在罗马、柏林、巴黎、马德里、东京等国际大都市赢得了巨大反响。在西柏林海贝尔剧场演完《惊梦》、《寻梦》,掌声、欢呼声响彻剧场,张继青谢幕十五次,观众才肯退场。有几个演员能够躬逢如此的盛况?
沈达人
关键词:表演艺术昆剧《惊梦》《寻梦》国际大都市艺术感受
京剧评论家张肖伧
2008年
张肖伧一生观摩、评论京剧,发表了多篇独树己见的表演评论;并以无所依附的自由撰稿人的姿态,善者扬之,恶者贬之,力主艺员演戏应有艺术良心和正派作风,成为近代中国剧坛一种清醒、刚正的声音。他在京剧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
沈达人
中国戏剧史论批评家马彦祥被引量:1
2012年
在我国近现代戏剧发展进程中,马彦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是这一历史阶段戏剧实践的积极参与者,又涉足于戏剧的研究。本文放眼于他的戏剧艺术生涯,并重点论述他的戏剧史论批评。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马彦祥出身从书香门第到繁丽剧坛,二是马彦祥融通中西的话剧史论,三是马彦祥作为研讨近代地方戏的先驱。第一部分从家庭出身与学习经历、以兴趣为动力参加戏剧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戏剧工作、戏曲改革的有力推动者、编导演全才的艺术实践家等五个方面对马彦祥戏剧史论学术观念形成的历史脉络展开论述。第二部分认为,马彦祥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发表多篇﹙部﹚话剧史论著作,按照内容可分为:对话剧运动和话剧人物的论述、对文明戏与爱美剧的论述、关于话剧理论的研究等三类。第三部分认为,马彦祥从20世纪30年代初叶,就开始了对近代地方戏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中叶,相继发表了很多探讨地方戏曲的文章。这些综合表明,马彦祥确实是探索、研究中国近代地方戏的先驱。
沈达人
关键词:戏曲艺术戏剧史论艺术批评家先驱者戏剧研究
《汤学探胜》前言
2018年
龚重谟从海南郑重地寄来他的大作《汤学探胜》打印稿,要我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我参加过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的编写与修订。由于工作需要,阅读了汤显祖的剧作和诗文,但是不等于读懂了汤显祖。重谟惠赐的《汤学探胜》,激起了我极大兴趣,希望读后能更加接近汤显祖。读了全书,果然大有收获,使我对汤显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有了为《汤学探胜》写前言的依据。首先,重谟的大作犹如"汤学"的一部小型百科全书,为关注"汤学"者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情况。汤氏的家世、生平、著作,尤其是他的"临川四梦",都可从书中得到较多的了解。这也显示了作者研修汤氏诸作的扎实功底。
沈达人
关键词:汤显祖中国戏曲百科全书临川四梦打印稿诗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