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红亮

作品数:49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干细胞
  • 26篇细胞
  • 24篇间充质干细胞
  • 24篇充质干细胞
  • 15篇间充质
  • 9篇脐血
  • 9篇胶质
  • 9篇胶质瘤
  • 9篇分化
  • 8篇羊膜间充质干...
  • 7篇脐血间充质干...
  • 6篇羊膜
  • 6篇神经系
  • 5篇凋亡
  • 5篇人脐
  • 5篇人羊膜间充质...
  • 5篇神经系统
  • 5篇静脉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机构

  • 46篇郑州大学第一...
  • 30篇郑州大学
  • 18篇河南省红十字...
  • 4篇深圳市北科生...
  • 3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南省实验动...
  • 1篇清华大学玉泉...
  • 1篇北京市虹天济...
  • 1篇湖南省第二人...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9篇焦红亮
  • 26篇杨波
  • 19篇关方霞
  • 18篇李建斌
  • 14篇杜英
  • 10篇李远
  • 10篇单泓
  • 8篇胡炜
  • 6篇杜伟
  • 6篇赵林娜
  • 5篇宋来君
  • 5篇王晓宁
  • 5篇马建
  • 4篇李祥生
  • 4篇王树凯
  • 4篇孙剑瑞
  • 3篇丁大领
  • 3篇满勇
  • 3篇韩小改
  • 3篇梁硕

传媒

  • 1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1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羊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作用
关方霞杨波胡祥朱长连焦红亮王公平马珊珊曾光伟李远张一折梁硕
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和复杂性,发生的多种病变如脑脊髓损伤、肿瘤及退行性疾病是长期以来的医学难题。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因其独特生物学特征和功能,不仅正引领现有临床治疗...
关键词: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胶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以往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报道多为体外培养,甚少涉及宿主体内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及辅助因子对其分化的影响。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损伤大鼠行为学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对照观察,于2006-07/2007-01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完成。材料:正常足月剖腹产胎儿的胎盘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组、细胞+纤维蛋白胶组,18只/组。方法:无菌条件下钝性分离胎盘脐带面的羊膜,经胰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贴壁法纯化扩增,传至第3代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备用。假手术组只开颅钻孔不进行硬膜外撞击,其余4组大鼠均采用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建立脑损伤模型。造模1d后,模型对照组在损伤区分点注射生理盐水40μL;细胞移植组注射含1×107个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等量生理盐水;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组在细胞移植组基础上于造模后连续2周每日腹腔注射0.5μg神经生长因子;细胞+纤维蛋白胶组注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液40μL;假手术组不行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行为学评分,Morris水迷宫检测潜伏期,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移植后7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组、细胞+纤维蛋白胶组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升高,但细胞移植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后2组(F=155.322,P<0.05)。移植后3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组、细胞+纤维蛋白胶组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但细胞移植组缩短幅度明显小于后2组(F=22.678,P<0.05)。移植后4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
王辉关方霞杨波齐义军宋来君杜英胡祥胡炜焦红亮李远
关键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h内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000~38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照射35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mL,立即置于-80℃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焦红亮关方霞杨波李建斌单泓杜英胡祥
关键词:亚甲蓝输血凝血因子病毒灭活血浆
混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2019年
目的探讨脐带血衍生间质干细胞(UCB-MSCs)体外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6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Caspase-3 mRNA水平,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混合UCB-MSCs在转录水平上有使Caspase-8、bax、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的趋势,bcl-2 mRNA表达降低的趋势。促凋亡蛋白表达量和凋亡细胞数随E/T(E:效应细胞即UCB-MSCs,T:靶细胞即C6细胞)的比例增高而增高,呈现比例依赖关系;E∶T=(5+5)∶1,RT-PCR检测C6细胞Caspase-8、bax、bcl-2和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8±0.13、0.28±0.03、0.70±0.08、0.76±0.12。当E/T=0∶1、5∶1、(2.5+2.5)∶1、10∶1、(5+5)∶1时,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PI双染色检测凋亡C6细胞数量分别为(2.9±0.6)、(3.1±0.5)、(14.5±1.8)、(14.3±2.2)、(22.8±4.5)个。结论经植物凝集素(PHA)刺激后,大剂量UCB-MSCs和混合UCB-MSCs都对体外C6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诱导凋亡明显相关。
焦红亮王晓宁杜伟杨波
关键词:胶质瘤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脱噬作用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肝硬化模型被引量:8
2013年
背景:研究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特定环境下诱导为肝样细胞,移植入体内能行使正常肝细胞的功能。目的: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将20只肝硬化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0.5mL生理盐水,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干细胞量为1×106个。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大鼠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并行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肝硬化模型大鼠肝细胞疏松、浊肿,部分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模糊不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形成,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显著增高(P<0.05),胆红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肝脏内有大量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的红色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肝硬化模型大鼠尾静脉有效改善肝组织的生理功能。
詹三华张鲁峰姚卫民杨明辉宋晓玲焦红亮
关键词:干细胞干细胞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转氨酶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90只成年SD大鼠按改良Allen′s打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移植组和移植组,每组30只。于脊髓损伤后1周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3组大鼠分别于损伤后第1 d、3 d、1周及移植后1 d、3 d、1周、2周、4周采用BBB评分法对行为学进行评价。并于移植后1 d、3 d、1周、2周、4周分批处死,切片观察Brdu标记的细胞能否迁移到损伤区。结果:脊髓损伤后第1 d,3组实验动物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皆为0分;细胞移植1周后移植组动物BBB评分为5.6±0.6,对照组和假移植组动物BBB评分分别为5.3±0.4和5.2±0.6;细胞移植2周后移植组、假移植组和对照组BBB评分分别为11.3±0.9、6.4±0.5和6.5±0.8;4周后3组实验动物评分分别为13.4±0.9、8.3±0.6和8.5±0.7;在损伤部位出现了Brdu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结论:经静脉移植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到损伤区并对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马建杨波关方霞胡炜焦红亮杜英宋来君胡祥
关键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静脉移植BBB评分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肾性贫血:热点与问题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已成为研究热点,脐血输注辅助治疗已在国内使用,临床已将脐血输注用于纠正尿毒症患者的肾性贫血。目的:评价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与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对肾脏病的治疗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门诊部收治的6例肾性贫血患者,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6例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无菌塑料采血袋密闭式采集足月新生儿脐血80-140mL,分离获得的人脐血间质干细胞通过手背浅静脉输注入肾性贫血患者体内,细胞数≥1×108/份,2份/次,间隔4d后再次输注,共3次,观察治疗前后血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尿中红细胞、肾血流量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压积、尿中红细胞、肾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经手背浅静脉多份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便且安全有效,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新方法。但此次临床研究设计为自身前后对照,数据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验证。
王凯焦红亮李建斌吴宪鸣
关键词:干细胞肾性贫血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红细胞生成素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卒中小鼠模型主要器官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小鼠尾静脉途径输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后,观察UCB-MSCs在健康小鼠和脑卒中小鼠模型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研究病态时小鼠各个脏器干细胞的分布、停留、修复等过程,为UCB-MSCs通过人体浅静脉途径输注整体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李建斌焦红亮单泓赵林娜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动物模型小鼠
混合脐带血与单份脐带血MSCs的扩增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能力的比较
背景介绍脐带血取材方便,来源广泛,其中的间质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在临床上应用时发现,单份脐带血提供的间质干细胞数量有限。目的比较混合脐带血和单份脐带血MSCs的扩增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元...
焦红亮杨玻
关键词: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干细胞及肝细胞,从而参与肝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和重构。目的:进一步验证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骨穿采集自体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培养4d后经肝动脉插管将其移植入肝脏。移植后4周观察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与结论: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患者移植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移植前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9.43g/L,2378.5U/L,47.4%,112.78U/L,79.36U/L,17.91s,2.01g/L。移植后4周分别为33.30g/L,2866.5U/L,55.8%,79.01U/L,56.37U/L,16.26s,2.35g/L。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表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培养后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焦红亮杨波关方霞李建斌詹三华杜英胡祥迟连凯梁硕史辛艺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硬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