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继

作品数:102 被引量:70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21篇生物学

主题

  • 55篇对虾
  • 37篇中国对虾
  • 26篇大菱鲆
  • 23篇微卫星
  • 15篇育种
  • 11篇性状
  • 10篇微卫星标记
  • 9篇养殖
  • 9篇分子标记
  • 8篇选育
  • 8篇遗传连锁图
  • 8篇遗传连锁图谱
  • 8篇连锁图
  • 8篇基因
  • 8篇放流
  • 7篇引物
  • 7篇中国明对虾
  • 7篇家系
  • 7篇AFLP
  • 6篇育种值

机构

  • 98篇中国水产科学...
  • 1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淮海工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大连水产学院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青海湖裸鲤救...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02篇王伟继
  • 81篇孔杰
  • 32篇栾生
  • 30篇孟宪红
  • 27篇王清印
  • 20篇刘萍
  • 18篇张庆文
  • 17篇胡玉龙
  • 14篇张天时
  • 12篇罗坤
  • 11篇吕丁
  • 8篇高焕
  • 8篇官健涛
  • 8篇阮晓红
  • 6篇单秀娟
  • 6篇庄志猛
  • 6篇金显仕
  • 5篇曹宝祥
  • 5篇孟鹏
  • 5篇李晓静

传媒

  • 10篇海洋水产研究
  • 9篇水产学报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Curren...
  • 3篇高技术通讯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第一届海洋生...
  • 1篇中国科协第2...
  • 1篇2004年甲...
  • 1篇2010’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对虾家系水平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对虾的40个家系共200个样品进行了家系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10对引物共产生307个表达清晰可用于分析的标记,其中189个标记表现为多态性,占总标记数的61.56%;中国对虾各个家系多态位点百分率在12.7%~34.2%之间;各个家系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494~0.122之间,Shannon指数的范围在0.0725~0.182之间(家系水平为0.1975)。对40个家系的AMOVA分析结果显示,家系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4713,即总的遗传变异中有47.13%的变异存在于家系间,家系内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52.87%。采用UPGMA法对中国对虾的40个家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各个家系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且对200个个体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0%同一家系的子代个体能完全聚类在一起。通过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对中国对虾的40个家系间的基因流进行了估测,结果显示,Nm=0.5609,表明基因流处于较低水平。
孟鹏刘晓敏王伟继孔杰李晓静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家系AFLP
青海湖裸鲤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使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20尾青海湖裸鲤的背部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4种不同组织的13种同工酶(LDH,MDH,ME,CAT,IDH,EST,ACP,POD,HK,PGM,GDH,SOD,GPI)差异表达,并对部分同工酶基因位点及表达酶谱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13种酶类中12种在4种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仅有ME在4种组织间差异性较小。其中HK以及GDH的组织差异性尤为明显,仅在肝脏组织中表达。同时使用了适用于这13种酶类表达的3种缓冲系统(TC8.0、TC7.0、EBT),共检测到26个基因位点。其中,Cat,Pgm,Est-1,Gdh,Hk和s-Mdh等6个基因位点为多态位点。进一步分析了这6种多态位点酶类的亚基类型、多态基因位点以及基因位点命名,并计算了多态位点比例(P0.99)为23.08%。
孟鹏史建全祁洪芳王伟继孔杰高悦勉李晓静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同工酶
大规模测定对虾养成期个体饲料利用效率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测定对虾养成期个体饲料利用效率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集中式循环水养殖单元、烘箱、精密电子秤、饲料投喂容器、残料收集容器及数据处理单元,所述集中式循环水养殖单元包括多个养殖水槽、储水槽及温控仪,每...
孔杰代平栾生王伟继孟宪红
文献传递
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状况调查被引量:10
2005年
白斑综合征可以导致养殖对虾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是迄今为止对虾养殖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本试验采用巢式PCR法对2001年采自黄渤海的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旨在较全面地了解黄渤海野生中国对虾携带病毒状况。各群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朝鲜半岛南海岸群体55%;渤海湾群体35%;辽东湾群体94.7%;海州湾群体47.4%。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均不同程度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辽东湾产卵场群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推测人工孵化苗种放流、海湾的地理和水质条件与中国对虾的WSSV感染率相关。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携带病毒对于对虾养殖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只有从无特异病原(SPF)及抗特异病原(SPR)对虾养殖群体的建立着手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由于对虾携带病毒而可能导致的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同时,应该重视海区污染的治理,减少病毒病暴发的诱因。本试验建立了快速检测WSSV的PCR方法,1pg病毒核酸仍可检测到,为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防治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邓灯张庆文王伟继刘萍孟宪红孔杰孔晓瑜
关键词:中国对虾巢式PCR白斑综合征病毒
中国对虾连续两代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及其遗传规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为评估DNA随机扩增多态性标记在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前景,利用中国对虾单对交配亲本及其子二代材料,对RAPD标记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22条RAPD随机引物扩增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标记在中国对虾F2的遗传规律可归为不分离标记和分离标记:不分离标记,指在亲本和后代中均不分离的标记,占总位点的54.1%;分离标记占总位点的45.9%。其中,分离标记又包括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的标记、偏离孟德尔遗传分离标记和异常分离标记。符合孟德尔分离的标记中,分离比例为3∶1的标记占分离标记的14.7%;总的1∶1标记占分离标记的64.7%;偏离孟德尔分离和异常分离的标记分别占分离标记的11.7%和8.9%。在这些分离的标记中,有76.5%的位点在"双假测交理论"的策略中适合构建中国对虾的遗传连锁图谱,这为以中国对虾F2为作图群体,并利用RAPD标记构建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提供了理论支持。
李晓静孔杰王伟继孟宪红田燚孟鹏毛连菊
关键词:中国对虾RAPD标记
大菱鲆选择育种个体标记方法
一种大菱鲆选择育种个体标记方法,首先选取胶针、吊牌枪和标识牌。胶针为10mm,呈“工”字型,型号为MUXP-25;吊牌枪型号为SAGA 70L;标识牌材料为贝迪牌白色聚酯复合纸,长2厘米,宽0.8厘米,标识码,为5位的标...
张天时孔杰曹宝祥王伟继栾生罗坤张庆文
文献传递
鱼虾育种群体构建及遗传评估
以家系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遗传评估为核心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已成为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一种主要方法。在本研究中,通过双列杂交法构建了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大菱鲆、凡纳滨对虾和斑点叉尾鮰等5个物种的育种群体,估计了生长、存活...
栾生高强陈雪峰边文冀陈校辉钟立强秦钦孔杰罗坤孟宪红王伟继张天时隋娟杨国梁王军毅
关键词:育种群体家系BLUP近交
虾多性状复合育种关键技术及新品种培育
孔杰杨国梁王清印栾生孟宪红罗坤王军毅王伟继曹宝祥胡红浪
虾类是中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类群,也是产值最高的养殖种类。2013年全国虾类养殖总产量270万吨,产值逾1000亿元。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是中国黄渤海地区的传统主导海水养殖虾类,罗氏...
关键词:
一种利用环境DNA评估中国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环境DNA评估中国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是在目标海区采集并过滤海水,通过滤膜富集海水环境DNA,实验室完成eDNA提取。通过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海水中中国对虾eDNA的序列测定,扩增的目的片段...
王伟继吕丁孙松单秀娟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在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1年
为研究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适用性,本研究利用8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位点,对100尾放流大黄鱼亲鱼以及官井洋海域回捕的295尾大黄鱼样本进行亲子鉴定,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大黄鱼回捕效果评估方法。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其观测杂合度为0.511~0.939(平均值0.764),期望杂合度为0.643~0.897(平均值0.781),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87~0.883(平均值为0.751);通过Cervus 3.0.7软件模拟分析得到,在置信度大于95%的情况下,8个微卫星位点的个体累积排除率达到99.99%以上水平;2019年7月从官井洋海域回捕到的190尾大黄鱼中,检测出5尾与放流亲本存在亲子关系的个体,占回捕样本总数的2.63%。推算本次富发放流大黄鱼在回捕样本中所占比例为60.53%左右,进一步推算出7月富发公司放流大黄鱼的回捕率为0.0038%左右。8月、9月的105尾回捕样品中未能检出标记个体。本研究构建的大黄鱼亲子鉴定技术体系不仅可为三沙湾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亦可为三沙湾大黄鱼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此外本研究对于我国其他海水鱼类的增殖放流评估工作的开展也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利娜张凝鋆孙松袁吉贵陈佳李苗苗林楠游宇王伟继丁少雄
关键词:大黄鱼微卫星分子标记增殖放流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