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

作品数:66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念珠菌
  • 19篇念珠
  • 10篇真菌
  • 9篇真菌感染
  • 9篇PCR
  • 8篇深部真菌
  • 8篇白念珠菌
  • 7篇念珠菌属
  • 7篇细胞
  • 7篇菌病
  • 7篇菌属
  • 7篇菌药
  • 7篇抗真菌
  • 7篇抗真菌药
  • 6篇真菌病
  • 6篇耐药
  • 6篇康唑
  • 5篇致病
  • 5篇皮肤
  • 5篇耐药性

机构

  • 6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青海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6篇王英
  • 58篇顾军
  • 16篇刘维达
  • 14篇陶苏江
  • 11篇张丽娟
  • 8篇毕新岭
  • 7篇侯强
  • 7篇吕桂霞
  • 7篇吴建华
  • 6篇李秀凯
  • 6篇沈永年
  • 5篇郭强
  • 5篇陈伟
  • 4篇王建钊
  • 4篇张洁
  • 3篇沈洁
  • 2篇王志东
  • 2篇蔡仁慧
  • 2篇徐晓光
  • 2篇张莉

传媒

  • 12篇中华皮肤科杂...
  • 8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中国真菌学杂...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2001年中...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2002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9篇2001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R结合基因扫描分析技术对几种深部真菌病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及鉴定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用PCR法快速鉴定22种(23株)深部真菌病致病菌种。方法应用荧光标记的真菌通用引物ITS4与ITS86对22种(23株)深部真菌病致病菌种的菌悬液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ABIPRISMTM377测序仪及基因扫描分析软件精确测定片段大小,与对照组———相应菌种采用传统方法抽提DNA后扩增片段的扫描分析结果相对照。结果①17种致病菌种菌悬液经ITS4、ITS86扩增出单一的片段(除了构巢曲霉和黑曲霉、白念珠菌和类星形念珠菌、裴氏着色真菌和皮炎外瓶霉片段长度相同)。②菌悬液扩增片段的扫描分析结果与其DNA扩增结果相近,差异无显著性。③整个检定过程仅需6h。结论采用ITS通用引物及菌悬液PCR检测法,结合基因扫描分析技术可准确、特异、快速、敏感地检测并鉴定出22种深部真菌病致病菌种,这将有望成为快速诊断深部真菌病的一种方法。
王英刘维达顾军赵敬军陶苏江吕桂霞
关键词:PCR真菌病致病菌
45例非HIV感染者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和CT分析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共纳入了45例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平均年龄(55.47±15.31)岁,其中男性22例。免疫功能低下组共16例,平均年龄(60.38±11.59)岁,显著高于29例免疫功能正常组的(33.34±9.53)岁(P<0.0001)。无症状者占42.22%(19例)。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病变形态以单发结节为主(34/45例),病变部位以左肺下叶最多(22例,占48.89%),其次为右肺下叶(15例,占33.33%)和右肺上叶(11例,占24.44%)。经皮CT引导下肺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阳性率为100%(15/15例)。肺组织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70%(7/10例),高于肺泡灌洗液。结论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的患者,推荐首选经皮CT引导下肺穿刺进行肺组织真菌培养和病理学检查。
蔡仁慧王英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高分辨率CT新生隐球菌非HIV感染
ABC转运蛋白与临床白念珠菌耐药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研究临床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CDR1和CDR2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耐药性产生的关系,探寻临床白念珠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主动外排泵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水平;用罗丹明6G(Rhodamine 6G)外转运实验检测罗丹明6G在CDR1、CDR2高表达的白念珠菌中的外排情况。结果:氟康唑耐药组菌株CDR1和CDR2高表达发生率显著高于敏感组菌株;而在加入葡萄糖提供能量后,CDR1和CDR2蛋白发生高表达的耐药菌株罗丹明6G外排能力显著增加。部分耐药菌株中未见CDR1和CDR2的高表达。结论: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与ABC转运蛋白过度表达相关;ABC转运蛋白的高表达可以使药物外排能力增加,从而导致耐药性产生。同时可能有其他机制参与临床白念珠菌耐药性的生成。
孙伟玮高平挥王英姜远英
关键词:白念珠菌氟康唑真菌耐药性ABC转运蛋白罗丹明6G
伴水疱的色素性痒疹一例被引量:5
2004年
陶苏江顾军王英王塞枫陈明
关键词:水疱色素性痒疹并发症药物治疗
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了解我院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类型、分布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真菌,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培养出的念珠菌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AUX进行鉴定,同时使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念珠菌2 725株,其中白念珠菌最多(64.73%),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3.64%)、光滑念珠菌(10.57%)和克柔念珠菌(2.35%);念珠菌检出构成比以痰液最高(45.39%),其次为中段尿(22.06%)和咽拭子(16.66%);4种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秦晓峰王英吴建华顾军
关键词:药敏试验耐药性
PCR法快速检定模拟体液中致病真菌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表明,念珠菌已成为所有真菌感染菌种的第1位(78.3%)致病菌,隐球菌为第2位(7.3%),曲霉为第3位(1.3%)。
王英沈永年陈伟吕桂霞顾军刘维达
关键词:致病真菌模拟体液快速检定感染菌种念珠菌隐球菌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长海医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2000年-2004年间在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近5年来,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上升明显,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泌尿...
吴建华沈洁王英顾军
关键词:真菌流行病学
用内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测定念珠菌菌种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应用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建立一种较为快速、简便的检测和鉴定念珠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采用两对ITS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86、ITS4对7种(8株)念珠菌菌悬液进行PCR扩增。结果:两对引物3.5h内对7种念珠菌的菌悬液扩增出种特异的DNA条带,而第2对引物其种特异性更强。结论:采用ITS通用引物结合快速PCR检测法,可快速、简便、特异、敏感地检测出念珠菌,并能同时鉴定到种,这将在今后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王英顾军刘维达
关键词:内转录间隔区念珠菌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微生物检验
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豚鼠模型的建立及致病性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建立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的豚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致病性研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和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豚鼠进入免疫抑制状态后,静脉注射克柔念珠菌悬液,使豚鼠发生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与免疫正常组(对照组)豚鼠比较,观察两组死亡情况和脏器的组织载菌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抑制组(实验组)豚鼠的死亡从感染后1d开始,3~4d达到高峰,至第6天止,其死亡率是正常组的10倍(P<0.01);各脏器的组织载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检查的4种脏器中,最为易感的是肾脏,最不易感的是肝脏,各脏器间易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实验能有效诱导豚鼠的免疫抑制状态,明显增加豚鼠体内发生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的概率;豚鼠的死亡率和组织载菌量是客观反映豚鼠体内真菌感染情况的敏感观察指标。用上述方法成功建立的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豚鼠模型可用于后续抗真菌药体内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王建钊王英顾军张丽娟李秀凯
关键词:动物模型克柔念珠菌深部感染
伏利康唑和其它五种抗真菌药体外抗真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伏利康唑对念珠菌属临床分离株的抗真菌活性,并与5种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进行比较。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M27-A方案(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6种抗真菌对52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MIC的值,实验结果用Krusca...
王建钊王英顾军
关键词:念珠菌体外药敏试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