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小兰

作品数:20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油气
  • 10篇盆地
  • 9篇凹陷
  • 5篇成藏
  • 5篇成藏条件
  • 4篇地层
  • 4篇油气藏
  • 4篇气藏
  • 4篇准噶尔盆地
  • 4篇勘探
  • 4篇江陵凹陷
  • 4篇储层
  • 3篇油气勘探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盆地南缘
  • 3篇准噶尔盆地南...
  • 3篇南缘
  • 3篇江汉盆地

机构

  • 11篇中国石化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0篇童小兰
  • 11篇卢明国
  • 4篇旷理雄
  • 3篇郭建华
  • 2篇宋阳
  • 2篇冯永宏
  • 2篇李广才
  • 2篇王必金
  • 2篇张建华
  • 1篇万盛辉
  • 1篇林畅松
  • 1篇吴朝东
  • 1篇梅廉夫
  • 1篇黄华
  • 1篇廖忠礼
  • 1篇王英明
  • 1篇刘丽军
  • 1篇刘俊
  • 1篇何希鹏
  • 1篇周进松

传媒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江汉石油科技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新疆石油学院...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资源环境与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汉盆地古潜山烃源条件探讨被引量:6
2005年
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从烃源岩特征、输导体系方面探讨江汉盆地古潜山的烃源。研究表明,江汉盆地古潜山具有多重烃源供给,其中以潜北潜山带、通海口潜山带供烃条件最好,其次为万城潜山带和新沟潜山带,天门潜山带较差,这为该区古潜山成藏研究提供了依据。
卢明国童小兰王必金张建华
关键词:江汉盆地古潜山烃源岩输导体系
藏北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探讨被引量:9
2004年
在分析羌塘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认为羌塘盆地勘探的主力层段三叠—侏罗系总体经历了三次海侵和三次海退的过程 ,生油岩厚度大 ,有机质丰度高 ,且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储集岩和区域盖层发育 ,生储盖组合条件好 ,目前已发现的多处油气苗表明 ,羌塘盆地确实有过油气的生成与运移的过程 。
卢明国童小兰王必金
关键词:沉积地层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地层沉积演化特征成藏条件
江汉断陷盆地潜山油气成藏模式探讨被引量:9
2006年
江汉断陷盆地潜山发育,且具备基本的成藏地质条件,是该盆地的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但油气勘探一直未获得突破,其油气成藏模式是倍受关注的问题。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从潜山成因类型和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方面探讨了古潜山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万城潜山带、潜北潜山带和通海口潜山带主要形成残丘型块状和层状油气藏;新沟潜山带和天门潜山带主要形成断块型块状和层状油气藏。
童小兰卢明国张建华
关键词:古潜山成藏条件成藏模式
柴窝堡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改造型盆地评价是近年来石油地质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预测、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改造型盆地柴窝堡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该区主要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亦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存在构造、地层、岩性、复合4大类油气藏类型和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
旷理雄郭建华宋阳童小兰李广才王英明
关键词:柴窝堡凹陷烃源岩成藏条件成藏模式
羌塘盆地油气运移史探讨被引量:6
2007年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本文根据羌塘盆地流体包裹体观察和测试资料,对流体包裹体的组合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定量地分析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海相地层油气运移的期次,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海相地层存在三次油气运移期。这为该区的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卢明国童小兰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油气运移羌塘盆地
柴窝堡凹陷柴窝堡构造达1井钻探效果及其勘探意义被引量:8
2004年
柴窝堡构造是柴窝堡凹陷实现勘探突破的首选目标,近年在该构造主体部位钻探的达1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首先,进一步证实柴窝堡构造含油气性良好,有望发现较大规模的油气藏;第二,表明柴窝堡构造油气藏类型为构造背景下的由多个含油气单砂体叠置形成的岩性凝析油气藏,物性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第三,展示了柴窝堡凹陷油气勘探潜力较大,西疙瘩构造带为有利勘探区带,阿克苏构造为有利勘探目标;最后启示我们,形成一套有效的油气层压裂改造技术,是实现柴窝堡凹陷油气勘探突破的必由之路。
罗劲童小兰
关键词:柴窝堡凹陷油气藏油气勘探
鄂西渝东区石龙洞组沉积、成岩特征与储层发育关系
2000年
主要以彭水太原、利川利1井两剖面为基础,对石龙洞组地层沉积旋回、沉积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石龙洞组具有高水位体系域中多旋回沉积特征,储层主要发育于潮上坪沉积相带沉积的白云岩中,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下的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因此,石龙洞组储层发育具有较强的旋回性和非均质性。
童小兰
关键词:储层沉积相带成岩环境多旋回
江陵凹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关系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本文以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例,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对该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输导体系之间的控制作用研究,探讨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关系。指出江陵凹陷可以划分为一个完整的含油气系统,该系统形成于新沟咀组下段—荆河镇组沉积期,主要形成时期为古近纪荆河镇组沉积末期,保存期为新近纪—第四纪;总结了油气藏的形成特点,揭示油气藏形具有多层系同期成藏的规律,因此,江陵凹陷具有多套勘探层系,可以进行立体勘探,应加大原、次生油藏兼探的力度和步伐,扩大江陵凹陷的勘探成果。
刘俊卢明国童小兰吴朝东
关键词:油气生成含油气系统江陵凹陷
江陵凹陷新老第三纪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在运用声波时差法计算76口钻井的地层剥蚀量的基础上,利用地层对比法以钻井的地层剥蚀量为起算点和约束点,以相交剖面在交点处的剥蚀厚度相等为原则,计算全区的地层剥蚀量,恢复江陵凹陷N/E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为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发育史和生排烃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卢明国童小兰
关键词:地层剥蚀厚度计算方法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砂岩孔隙结构与产油潜力被引量:8
2007年
针对江汉盆地古新世新沟嘴组砂岩储层具有中孔中渗—低孔低渗的特点,采用压汞、铸体薄片及物性分析等技术,以试油产量为依据,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揭示了砂岩储层各类孔隙结构与产油潜力的内在联系,指出喉道的大小是控制油层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为该区储层储集性能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卢明国童小兰
关键词: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新沟嘴组江汉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