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云 作品数:100 被引量:199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构建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筛选可高效率表达重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的不同启动子/细胞组合,据此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重组LSDV,并探究其生长特性,为后续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以及病毒复制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融合PCR方法分别将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启动子、LSDV启动子与eGFP基因进行连接,用以替换LSDV 005基因,构建同源重组片段,并将其分别转染至感染LSDV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衍生株(Vero-E6)、牛肾细胞(MDBK)、仓鼠卵巢细胞(CHO-K1)、羊睾丸细胞(LT)和原代羊睾丸细胞(PLT)6种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并使用ImageJ软件统计荧光面积百分比,筛选出最优启动子/细胞组合。以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进行重组病毒转染,并检测病毒纯化效果,进一步探究重组病毒的生长特性和稳定性。【结果】在6种细胞中LSDV启动子的转染效果均优于ORFV启动子,且在PLT细胞中,LSDV启动子的荧光面积百分比最高(8.38%),与其他组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0.05)。使用LSDV启动子/PLT细胞组合构建重组病毒LSDV-Δ005/eGFP,纯化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所有病变部位均带有绿色荧光,荧光面积百分比约为50.8%。病毒的生长特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组病毒LSDV-Δ005/eGFP在6种细胞中的病变效应以及病毒滴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野生毒株LSDV/Heilongjiang/2022相似,且在PLT细胞上连续传代10次eGFP基因稳定表达。【结论】利用LSDV启动子/PLT细胞组合构建重组LSDV时效率最佳,据此构建的重组病毒LSDV-Δ005/eGFP生长特性与LSDV野生毒株一致,经10次传代后遗传稳定性良好。 莘若兰 周祉玉 张嘉雯 杜吉革 印春生 王凤雪 陈小云 温永俊 朱真关键词:细胞转染 重组病毒 一种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重组亚单位疫苗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重组亚单位疫苗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制备的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重组亚单位疫苗,系采用经过密码子优化、含有3个氨基酸突变的重组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蛋白生产,即最大限度地保留天然毒素蛋白的完整性和空... 陈小云 杜吉革 朱真 薛麒 王磊 印春生 李启红 康凯 姚文生文献传递 重组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三点突变体的融合表达及其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为获得并评价重组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ETX)三点突变体蛋白的毒力及免疫活性,对已知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ETX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引入包括第30和196位酪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及第106位组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共3个氨基酸突变,并在该基因5'端添加Th细胞表位(T)和鞭毛蛋白(flagellin)N末端编码序列,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TFNETXm3。随后,将该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转染BL21(DE3)菌诱导表达、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进而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蛋白与D型产气荚膜梭菌抗血清的反应性,并检测其对犬肾细胞系(MDCK细胞)及小鼠的毒力。最后,将重组蛋白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混合乳化制备疫苗,免疫4只健康家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一免及二免后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且能与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反应;100μg/m L的重组蛋白未显示细胞毒性;6.25 mg/kg剂量的重组蛋白对小鼠无致死性;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80~120个最小致死量(MLD)、二免抗血清可中和750~1100个MLD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用1个MLD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4/4死亡,免疫组家兔4/4保护。试验表明,产气荚膜梭菌ETX三点突变体的毒力基本消失,且保留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理想候选抗原蛋白。 杜吉革 张秀坤 朱真 薛麒 李启红 印春生 彭小兵 王磊 姚文生 康凯 陈小云关键词:突变体 鞭毛蛋白 抗原性 重组犬IFN-α的原核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2024年 本试验旨在建立犬α干扰素(CaIFN-α)原核表达及纯化方法,并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研究。通过构建pET-28a/CaIFN-α表达载体,高效表达和纯化rCaIFN-α;采用CCK-8法在犬肾细胞(MDCK)上测定rCaIFN-α的细胞毒性,在MDCK/VSV系统中测定其抗病毒活性效价;RT-qPCR检测rCaIFN-α作用MDCK细胞后下游ISGs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利用TCID 50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测定rCaIFN-α抗犬副流感病毒(CPIV)和犬瘟热病毒(CDV)的感染能力。电泳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成功制备原核表达的特异性rCaIFN-α;CCK-8结果显示重组蛋白无明显细胞毒性,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抗VSV病毒活性效价为1.39×107 U/mL;RT-qPCR显示rCaIFN-α可显著上调ISG15、Mxl等ISGs的转录水平;IFA等结果显示,rCaIFN-α对CPIV和CDV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rCaIFN-α具有优良的抗病毒感染活性,为进一步研发新型宠物抗病毒制剂奠定了基础。 李乐琴 曹众达 李海珠 杜吉革 朱真 陈小云 罗玉峰 胡仕凤 印春生关键词:原核表达 抗病毒活性 一种无毒性气肿疽梭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用菌种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毒性气肿疽梭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及其应用,本发明制备的无毒性气肿疽梭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用菌种,系重组表达经过密码子优化的气肿疽梭菌鞭毛蛋白和细胞毒素A重组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用该菌种生产的气肿疽梭菌基因... 杜吉革 陈小云 刘莹 彭小兵 薛麒 朱真 李启红 印春生 姚文生 康凯文献传递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突变体的表达及免疫保护力评价 被引量:8 2019年 对已知的产气荚膜梭菌CPA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引入包括第56和130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甘氨酸(G),及第275位的酪氨酸(Y)和第336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天冬酰胺(N)的4个氨基酸突变,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pam4。将Gcpam4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CPAm4。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CPAm4与产气荚膜梭菌A型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小鼠检测纯化蛋白的毒力。随后,将rCPAm4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以1∶1的比例混合乳化制备疫苗,免疫家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二免后21d,对家兔通过耳缘静脉注射1个家兔MLD剂量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以检测rCPAm4对家兔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rCPAm4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且能与产气荚膜梭菌A型毒素抗血清反应;小鼠安全性试验显示,5.5mg/kg剂量的rCPAm4对小鼠仍无致死性;免疫rCPAm4后,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10~20个小鼠MLD、二免抗血清可中和30~50个小鼠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1个家兔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100%死亡,免疫组家兔得到了100%的保护。以上结果表明,rCPAm4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从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杜吉革 薛麒 朱真 李启红 印春生 姚文生 康凯 陈小云关键词:突变 毒力 抗原性 一种诺维梭菌α毒素的ELISA检测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诺维梭菌α毒素的ELISA检测试剂,利用灭活的诺维梭菌天然毒素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采用经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无毒性的、含有诺维梭菌α毒素N端的3个无毒性抗原肽和C末端的重组融合蛋白(rTncα)进行α毒素单克隆... 刘莹 杜吉革 陈小云 印春生 李倩琳 王磊 杨承槐文献传递 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细胞永生化是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位于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可以稳定染色体,而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因此,将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转染至目的细胞,则可能诱导细胞发生永生化。本文从端粒、端粒酶、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中的应用、端粒酶在传代细胞系中的应用、存在问题与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陈小云 张敏 王磊 张启龙 王栋 蒋桃珍关键词:端粒酶 细胞 永生化 一种腐败梭菌α毒素基因工程疫苗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专利制备的腐败梭菌CSA基因工程疫苗,系采用经过密码子优化的,在含有4个氨基酸突变(C54L,N264A,H269A和W310A)的基础上缺失了11个氨基酸(第212位~第222位)的重组腐败梭菌CSA(rCSA<... 杜吉革 陈小云 薛麒 朱真 李启红 印春生 康凯 姚文生文献传递 腐败梭菌α毒素重组突变体的免疫保护力评价 被引量:3 2018年 本研究旨在获得腐败梭菌OL毒素(CSa)的重组突变体,并评价该重组毒素的毒力及免疫原性。对已知的腐败梭菌OL毒素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引入包括第86位半胱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及第296位的天冬氨酸、第301位的组氨酸和第342位的色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的4个氨基酸突变,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sam4。将Gcsam4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中进行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csam4。利用Western—blot检测rcsam4与腐败梭菌α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Vero细胞和小鼠检测其毒性。随后,将rcsam4与Montanide ISA206佐剂以1:1(v/V)的比例混合乳化制备疫苗并免疫家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二免后第21天对家兔通过耳缘静脉注射1个MLD剂量的腐败梭菌毒素,来检测rCSam4对家兔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rcsam4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且能够与腐败梭菌抗血清反应。Vero细胞毒性试验显示,9.85μg/mL的蛋白仍无细胞毒性:小鼠安全性试验显示,5.5×10^3μg/kg的剂量对小鼠无致死性;免疫rcsam4后,每毫升的一免兔血清可中和50~7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每毫升的二免兔血清可中和110~13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1个家免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全部死亡,免疫组家免得到了100%(4/4)的保护。以上结果表明,rcsam4在丧失毒性的同时还保留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腐败梭菌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杜吉革 薛麒 朱真 李启红 印春生 彭小兵 姚文生 康凯 陈小云关键词:突变 毒性 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