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莲

作品数:77 被引量:28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会议论文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9篇鼻炎
  • 57篇变应性
  • 57篇变应性鼻炎
  • 16篇免疫
  • 16篇变应原
  • 15篇细胞
  • 13篇特异
  • 13篇特异性
  • 13篇儿童
  • 13篇变应性鼻炎患...
  • 11篇外周
  • 11篇外周血
  • 9篇血清
  • 9篇吸入
  • 8篇特异性免疫
  • 8篇腺样
  • 8篇腺样体
  • 8篇腺样体肥大
  • 8篇肥大
  • 8篇常年性

机构

  • 7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5篇陈玉莲
  • 66篇杨钦泰
  • 62篇黄雪琨
  • 54篇张革化
  • 15篇邓慧仪
  • 12篇郑瑞
  • 10篇李源
  • 9篇李鹏
  • 7篇黄健聪
  • 6篇张富程
  • 5篇陈壮桂
  • 5篇谢民强
  • 5篇曾祥丽
  • 5篇王树芳
  • 4篇常利红
  • 4篇蔡克文
  • 3篇黄子真
  • 3篇黎红珍
  • 2篇陆钊群
  • 2篇刘雪莲

传媒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2013年全...
  • 2篇2014年全...
  • 2篇2015年全...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6篇2017
  • 18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
王玮豪杨钦泰黄雪琨邓慧仪陈玉莲张革化
学龄期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学龄期变应性鼻炎儿童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广州地区206例学龄期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资料。[结果]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前6位依次为屋尘螨199例(96.6%)、粉尘螨196例(95.1%)、热带螨128例(62.1%)、狗毛35例(17.0%)、猫毛33例(16.0%)和德国小蠊(蟑螂)32例(15.5%)。[结论]尘螨、狗毛、猫毛和蟑螂是广州地区学龄期患儿最重要的变应原,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是变应性鼻炎患儿理想的检测方法。
刘雪莲陈玉莲蔡克文杨钦泰陈妙霞
关键词:学龄期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儿童腺样体肥大血清中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分析
黄雪琨张革化杨钦泰陈玉莲刘红
γδT细胞、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中18T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3—7月,收集32例AR患者(AR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18T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7、TGF-β1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叮8T细胞百分比在AR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30±8.62)%、(5.18±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1);Treg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5±0.56)%、(4.7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6,P〈0.01)。AR组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为(668.55±45.15)pg/ml,高于对照组的(573.53±17.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P〈0.01);AR组TGF-131的表达水平为(0.34±0.04)pg/m1,低于对照组的(0.49±0.06)0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P〈0.01)。AR组患者外周血中16T细胞百分比与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趋势(r=-0.561,P〈0.01),18T细胞百分比与IL-17呈正相关趋势(r=0.469,P〈0.01),18T细胞百分比与TGF—β1呈负相关趋势(r=-0.622,P〈0.01),Treg细胞百分比与TGF—B1呈正相关(r=0.738,P〈0.01),IL-17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百分比、TGF-β1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1、-0.196,P〉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中18T细胞和Treg细胞之间存在免疫平衡失调,18T细胞可能参与了IL-17的分泌,这可能在AR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雪琨杨钦泰陈玉莲张富程张革化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转化生长因子Β1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广州地区成年人变应性鼻炎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变应原的分布特点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成年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变应原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2014年疑似变应性鼻炎并进行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的患者2408例(男1294...
黄雪琨杨钦泰王玮豪陈玉莲张革化
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为了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采用德国敏筛(Allergyscreen)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特异性IgE和总IgE含量,并将患者分成未成年组(≤18岁)和成年组(>18岁),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结果】6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依次为尘螨84.32%、蟑螂19.04%、柏树15.20%、动物毛皮屑组合13.12%、树木花粉组合7.20%、矮豚草5.12%,葎草1.76%、蒿草1.76%、霉菌组合1.44%;总IgE阳性者413例(66.1%)明显低于特异性IgE阳性率;两组中最常见的变应原相似;未成年组屋尘螨的阳性率及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组(P<0.01)。【结论】①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屋尘螨、蟑螂、柏树、动物毛皮屑,可为广州地区参考;②未成年人对尘螨过敏的比例及敏感程度均高于成年人。
杨钦泰黄雪琨陈玉莲张革化李源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无自觉听力障碍的耳鸣患者462例听力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耳鸣的危险因素,为耳鸣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462例以耳鸣为惟一主诉的患者听力情况及其耳鸣调查表中所提供的病史,了解各型听力曲线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特点及所占比例,分析其与噪声接触史、耳毒药物、基础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正常型、中频切迹型、覆盆型及其他型听力曲线所占比例依次为:46.10%、15.80%、14.07%、11.04%、7.58%、5.41%;②年龄分布:高频下降型主要分布在30~40岁患者,低频下降型、正常型、中频切迹型主要分布在20~30岁患者,覆盆型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患者;③男女比例: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正常型、中频切迹型、覆盆型及其他型依次为158/55、14/59、29/36、12/39、20/15、9/16;④危险因素: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中频切迹型、覆盆型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噪声接触、疲劳或/和精神压力、长期接触乐器、高龄;正常型及其他型未发现明确的危险因素。结论:无自觉听力障碍的耳鸣患者中,听力异常率高达86.00%,其中高频下降型高达46.10%,噪声为主要危险因素,男性为主要受害者;低频下降型占15.80%,疲劳或精神压力为主要危险因素,女性为主要受害者;中频切迹型占11.04%,长期接触乐器为主要危险因素;覆盆型占7.58%,高龄为主要危险因素。
曾祥丽王树芳陈玉莲李永奇谢民强李源
关键词:耳鸣听力检查噪声
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不同T细胞亚群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Foxp3基因和γδ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2例屋尘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1年有效的AR患者,采用RT-PCR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Foxp3与TCR VγⅠ~Ⅲ基因表达水平。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 22例AR患者免疫治疗前Foxp3、TCR VγⅠ~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Z=-2.155,Z=-2.114,t=4.101、t=3.108,P均〈0.05),治疗后Foxp3、VγⅢ明显升高(t=-4.577,Z=-3.416,P均〈0.05);治疗前Foxp3与VγⅠ、Ⅱ、Ⅲ呈正相关,治疗后Foxp3与VγⅢ呈正相关。结论免疫治疗1年有效的AR患者中,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和γδ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患者免疫治疗早期症状的改善可能与T细胞的免疫重塑相关。
郑瑞黄雪琨常利红陈玉莲杨钦泰张革化
关键词: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7和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黄雪琨杨钦泰陈玉莲王玮豪
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征及变应原谱的变化趋势--10年回顾性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情况及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谱的分布和10年变化趋势,为AR的有效防治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05年-2014年10年间...
杨钦泰黄雪琨王玮豪郑瑞陈玉莲张革化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尘螨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