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惠民
- 作品数:65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抗脑衰老药理
- 1993年
- 衰老与其它正常生理现象一样,受控于中枢神经系统,有证据表明,脑内存在着调控衰老的结构和机制,称为“衰老钟(Aging clock)”。尽管目前对“衰老钟”了解得不是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和蓝斑等结构参与了“衰老钟”的启动过程,目前认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可能就是“衰老钟”的所在地。当自由基、
- 张樟进任惠民
- 关键词:抗衰老药药理学
- 大鼠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产物的衰老变化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运用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幼年(3月龄)和老年(24月龄)大鼠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产物的衰老变化。与幼年相比,老年TH阳性细胞,尤其是位于下丘脑后部和背内侧核/未定带的阳性细胞,其染色强度明显降低。在数量方面,除视前区外,老年下丘脑的弓状核、室周核、背内侧核/未定带以及下丘脑后部的TH阳性神经细胞呈显著性减少。另外,老年正中隆起的TH阳性神经纤维明显比幼年者减少。电镜下,TH标记的轴突终未呈现退行性改变的迹象。上述衰老变化可能是导致老年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 张樟进任惠民胡海涛凌风东
- 关键词:衰老下丘脑免疫学
- 重组腺伴随病毒载体表达hBDNF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重组腺伴随病毒载体表达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hBDNF)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 β淀粉样肽 (Aβ2 5 3 5)注入大鼠Meynert核损伤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后 8~ 10d行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脑内注射。经避暗回避试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hBDNF表达以及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 避暗回避试验结果显示 ,应用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 4周后 ,实验组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 ,行为明显改善。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注射点附近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散在或成群分布 ,数目明显增多 ,经与模型组比较 ,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增高约 3 7%。结论 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可在脑内表达hBDNF ,表达的hBDNF对损伤的胆碱能神经元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 马东亮胡海涛杨蓬勃靳辉任惠民刘勇
- 关键词:HBDNF基底前脑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
- 人神经营养素家族成员基因克隆及重组蛋白的产生
- 胡海涛马东亮任惠民董志宏张华刘勇杨广笑王全颖刘朝晖
- 该项目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自健康成人基因组DNA中分别克隆出人神经营养素家族成员全长基因及成熟肽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了分子量约为14kD的非融合蛋白,大小和预期理论值相同。结果显示...
- 关键词:
- 关键词:基因克隆重组蛋白原核表达真核表达
- 锌的临床表现被引量:2
- 2000年
- 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但是通过不同途径 (吸入、食入、静脉输入、皮肤接触等 )非正常接触锌可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同时有证据表明锌对生殖的影响及其致癌性 。
- 王剑利张华胡海涛任惠民
- 关键词:锌中毒
- 雄性大鼠下丘脑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神经过元系统的年龄相关性变化被引量:8
- 1994年
- 结合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观察和比较了幼年(2~3月龄)、中年(10~12月龄)和老年(22~26月龄)雄性大鼠下丘脑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神经元系统的形态学特征。3个年龄组LHRH神经元胞体的分布模式没有区别,即大部分胞体均位于隔-视前区内。在未用秋水仙碱预处理的动物组中,中、老年大鼠LHRH细胞数量及其免疫反应强度比幼年组明显降低;用秋水仙碱预处理后,3个年龄组的LHRH细胞数量基本相等。另一方面,中、老年大鼠LHRH细胞表面棘样结构及其纤维膨体密度呈降低趋势。图像分析发现,3组动物LHRH胞体截面积基本相等,但正中隆起(ME)和终板血管器(OVLT)的阳性纤维密度在中、老年动物中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雄性大鼠下丘脑LHRH神经元系统的合成和释放能力可能呈增龄性降低趋势,其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传入纤维系统调节功能的下降。
- 张樟进任惠民胡海涛凌凤东
- 关键词:衰老释放激素神经元下丘脑
- 衰老大鼠脑干中缝核群P-物质样神经元的变化——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图象定量分析研究
- 1989年
- 结合免疫金银染色(IGSS)法和图象定量分析,观察了不同年龄大鼠脑干中缝核群P-物质(SP)样神经元的衰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中缝核群内,SP 样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和中缝背核内。中缝背核内的SP样神经元从中年即开始丧失,而其它核团的神经元到老年才开始减少(P<0.01)。从幼年到中年,各核团的SP 样神经元的截面积几乎增大一倍;但到老年,仅于中缝苍白核内的神经元还在继续增大(P<0.05),而其它核团没有明显变化。各核团的SP 样神经元的灰度值均呈增龄性升高,提示神经元的SP 含量和活性在衰老进程中逐渐降低。老年组SP 样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呈现为胞体肿胀,边缘不规整,免疫反应减弱,染色浅淡。
- 张樟进张可仁任惠民
- 关键词:中缝核群
- 缺Zn对海马肽能神经元的影响
- 1997年
- 缺锌对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是探索缺锌干扰脑智力发育机理的一个重要侧面,但目前仅局限于经典的神经递质,而涉及神经肽类神经递质的研究较少。本文根据作者对缺锌大鼠海马肽能神经元变化的研究和相关文献的复习,重点对海马结构内Zn和两种神经肽,即生长抑素(SS)和胆囊收缩素(CCK)的关系,以及缺Zn状态下海马Zn和SS、CCK神经元的变化作一概述。
- 李积胜徐鹏霄任惠民胡海涛凌凤东
- 关键词:神经递质海马结构神经末梢
- 全文增补中
- 中国西北地区汉、回、维、藏民族HLA DRB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 按照第11届国际组织相溶性抗原研讨会(11IHW)工作会议HLAⅡ类PCR-SSO分型标准和美国国立骨髓供者计划组织(NMDP)对HLA DRB位点等位基因分型要求,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可同时扩增HLA-DRB1+B3+B...
- 赖淑苹任惠民胡海涛李生斌赖江华Alice Lee李政道
- 关键词:PCR-SSOP等位基因回族
- 大鼠黑质、被盖腹侧区胆囊收缩素样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向尾壳核的投射双标记研究
- 1990年
- 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结合HRP 逆行追踪双标记技术,研究了中脑黑质和被盖腹侧区胆囊收缩素样阳性神元经分布及其向尾壳核的肽能纤维投射。结果显示:胆囊收缩素样阳性神经元分布于黑质致密部和外侧部以及被盖腹侧区,黑质网状部末见到胆收缩素样阳性神经元和纤维;黑质致密部和被盖腹侧区胆囊收缩素阳性神经元向同侧尾壳核发出纤维投射。
- 马奎元胡海涛任惠民卢守祥
- 关键词:胆囊收缩素尾壳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