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3篇细胞
  • 3篇机采
  • 3篇采血
  • 2篇血小板
  • 2篇机采血小板
  • 2篇干细胞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溶血
  • 1篇新生儿溶血病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浆置换术
  • 1篇血量
  • 1篇血细胞
  • 1篇血型
  • 1篇血型鉴定
  • 1篇血液保存
  • 1篇血液成分

机构

  • 13篇河南省红十字...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作者

  • 13篇冯冬梅
  • 5篇王春艳
  • 5篇孙评
  • 5篇李建斌
  • 3篇张雷
  • 3篇刘英
  • 3篇张伟
  • 3篇张晓丽
  • 2篇张玉红
  • 1篇岳维海
  • 1篇邱红钦
  • 1篇闫玉展
  • 1篇刘玉振
  • 1篇李伍升
  • 1篇汪群英
  • 1篇王凯
  • 1篇马红霞
  • 1篇王景萍
  • 1篇盖英弟
  • 1篇吕先萍

传媒

  • 3篇河南医药信息
  • 3篇河南职工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3
  • 5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R法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比较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PCR与ELISA 2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者标本 30 0份 ,分为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 ,用ELISA法检测抗 HCV和HbsAg ,用RT PCR检测HCV RNA和HBV DNA。结果 :抗 HCV阳性标本 2 6例阳性率为 8.7%,经RT PCR检测 ,HCV RNA均为阳性 ,抗 HCV阴性的标本中有 2例HCV RNA为阳性。HCV RNA的阳性率为 16 %,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30 0份标本中HBsAg阳性和HBV DNA阳性比率分别为 11.3%和 12 .7%,两者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 ,应用RT PCR检测HCV DNA利于早期诊断 ,也是筛选献血员是否携带丙型肝炎病毒的较可靠方法。
王春艳王凯冯冬梅
关键词:PCRELISA法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溶血性贫血对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干扰
2010年
目的研究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对ABO、RhD血型定性的干扰。方法选取12例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测定ABO、RhD血型。对RhD阴性者进行热放散后再进行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12例中RhD定型中5例阴性误定为阳性,采用热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判定,12例患儿血清中均含有抗D抗体。结论 Rh阴性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干扰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鉴定没有干扰。
冯冬梅张晓丽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效价
RhD阴性血液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RhD阴性血液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效果。方法 随机调查 15 4例RhD阴性血型病人的临床输血治疗过程 ,根据不同输注成分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强调红细胞输注有 85例 ( 5 5 %) ,其用血量大且疗效欠佳 ,甚至引起病人死亡 ;合理输注血液及成分血有 6 9例 ( 4 5 %) ,用血量少但疗效佳。结论 在输注RhD阴性血液时 ,首先要了解D抗原在血细胞表面的分布情况及与血细胞的关系。其次 ,治疗过程中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成分须合理搭配 ,才能收到最佳治疗效果。
李建斌张伟王春艳冯冬梅
关键词:RHD阴性血液血细胞血量抗原
机采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9例患者的调查分析
2010年
冯冬梅张淑琴刘玉振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输血反应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临床疗效探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stransplantation ,AB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9例SLE患者 ,应用BaxterCS - 30 0 0plus连续血流式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预处理方案 :分次全淋巴照射 (TLI) 12 - 16Gy ,环磷酰胺 5 0mg/kg(- 3,- 2 ,- 1d) ,ATG 10mg/kg(+1,2d)。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环磷酰胺 2 0 0 0mg/m2 ,G -CSF 5ug/kg/d。结果 :造血干细胞采集量 :MNC 3.32× 10 9/Kg(2 .6 7- 4.2 8) ,患者造血功能重建迅速 ,免疫重建特征为CD4 ,CD19细胞减低 ,CD8,CD16+ 56细胞升高。随访 8例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未发生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ABSCT治疗SLE近期临床疗效显著 ,远期疗效尚须进一步探讨。疗效机理可能与预处理后组织中免疫病理细胞的减少 ,免疫球蛋白降低 ,自身抗体量的下降有关。
张雷马红霞冯冬梅孙评张玉红张伟李建斌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SLE
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闫玉展冯冬梅王春艳
关键词:供血者
Trima全自动血细胞单采机血小板未采出1例原因分析
邱红钦冯冬梅贺文杰
机采血浆置换术的操作及护理体会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总结 11例机采血浆置换 (PlasmaExchange ,PE)术的操作及护理经验。方法 :详细介绍了采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CS -3 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 1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进行机采血浆置换的操作过程及护理经验。结果 :①严格按照机采损伤规程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 ,确保疗效。②认真观察 ,详细记录 ,保持置换术中出入量的平衡。③做好置换术的心理护理工作 ,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结论 :对患者负责不仅要技术过关 。
张玉红张雷冯冬梅孙评刘英张伟李建斌
关键词:血浆置换术护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γ射线辐照血小板不同保存时间质量参数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经γ射线辐照前后手工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时间的CD62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手工浓缩血小板(PCs)和单采血小板(A-PCs)各20袋,每袋平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经137铯辐照,剂量25Gy,另一份不辐照;在22℃±2℃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内保存72h。经辐照的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分别设为观察组1、观察组2;不辐照的血小板分别设为对照组1、对照组2。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辐照前及保存24h、72h后P选择素表达情况,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MPV、PDW。结果辐照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率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保存72h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辐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MPV、PDW逐渐增加,但相同时间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射线照射对血小板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但辐照后血小板应尽可能在72h内应用。
冯冬梅
关键词:血小板血液保存Γ射线
机制血小板的优越性
2002年
王春艳冯冬梅孙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