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勇
- 作品数:50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低浓度力达霉素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抑制作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低浓度力达霉素(LDM)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LDM处理K562细胞48 h,通过MTT法检测LDM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苔盼蓝染色对细胞活性进行测定;利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观察LDM对细胞形态的影响;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TNF-α的表达。结果 LDM对K562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10-12、10-11、10-10、10-9、10-8mol/L浓度的LDM分别作用K562细胞48 h,抑制率分别为(21.2±2.48)%、(37.5±0.88)%、(52.1±1.24)%、(64.5±1.61)%和(71.3±2.00)%。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胞膜皱缩,有泡状突起及不规则凹陷,胞核染色质浓缩,固缩,浓染,断裂成团块分散在胞膜周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LDM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TNF-α表达水平升高。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分别用10-8、10-10、10-12 mol/L浓度的LDM处理细胞48 h后,TNF-α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0.42±0.01、1.67±0.13(P<0.01)和2.41±0.08(P<0.01),与对照组0.23±0.02相比,吸光度值比升高。结论低浓度LDM可能通过上调TNF-α表达水平诱导K562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
- 穆丹张志斌章广玲刘志勇陈静
- 关键词:力达霉素K562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NF-κB与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后的变化
- 2009年
- 背景:骨髓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心肌,改善不利的心室重构及恶化的心功能,但细胞移植后对梗死心室重构影响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后,心肌组织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7/2007-05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实验动物中心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健康雄性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陈旧心肌梗死对照组、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6只/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主干结扎1h,观察缺血梗死区仍然呈暗红色,确认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成功。陈旧心肌梗死对照组、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在移植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左室前壁和心尖部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确认陈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成功。Ficoll分离法获得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在造模后1h于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分多点注射细胞悬液,每点注射0.5mL,(1~2)×107个细胞/mL;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于造模后4周开胸确认梗死区,同法行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移植后6周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移植组、陈旧心肌梗死移植组的梗死区、梗死周围区基质金属蛋白酶2,9mRNA及NF-κB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表达减少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增加,从而抑制梗死后心室重构过程。
- 任崇雷高长青赵兴卉李力兵郭俊伟叶卫华刘志勇
-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心室重构核转录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 miR-663通过靶向TGFB1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调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利用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分析系统,验证miR-663的直接靶基因TGFB1,探讨miR-663促进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10对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miR-663的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计数和集落形成实验来验证细胞转染miR-663 ASO后的A549细胞增殖。选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cDNA3/EGFP,将TGFB1 3′UTR的一段特异性序列插入该质粒中,并与miR-663及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质pDsRed2-N1共同转染肺癌细胞系A549,转染后细胞提取的蛋白样品,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miR-66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miR-663表达明显促进了细胞A549的增殖;共转miR-663和pcDNA3/EGFP-TGFB13′UTR质粒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pcDNA3和pcDNA3/EGFP-TGFB13′UTR共转组。结论 miR-663可能通过靶定靶基因TGFB1,促进了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
- 章广玲李宏杰熊亚南王梅梅袁丽杰朱丽华刘志勇
- 关键词:肺癌A549转化生长因子B1靶基因
- 心肌带顺序性收缩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索心肌带(ventricular myocardial band,VMB)的顺序性收缩功能。方法家犬10只,开胸手术在VMB各段空间走行路径上置入锡钉,术后以超声心动图确认锡钉位置,2周后C型臂数字减影X线观测锡钉运动,采集锡钉运动图像。结果心脏的收缩呈现明显的顺序性:VMB各段收缩开始时间差异显著,右室段收缩最早,降段次之(P〈0.01),升段最晚;VMB各段收缩终止时间差异也显著,右室段、左室段和降段的收缩终止时间相近(P〉0.05,三者时间差异不超过40ms),升段的收缩终止时间明显晚于降段(P〈0.01,滞后约40~80ms),舒张早期心脏仍然存在主动收缩。结论为Torrent-Guasp提出的心脏顺序性收缩功能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 叶卫华高长青李力兵李伯君刘志勇任崇雷闫军兰
- 关键词:心肌放射摄影术心肌带
- 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4.3岁。术前血培养60例,阳性25例(41.7%),其中链球菌12例,葡萄球菌6例,其他细菌7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内膜赘生物或瓣膜穿孔42例,其中累及二尖瓣9例,主动脉瓣2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6例,三尖瓣1例。合并原发心脏疾病28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二尖瓣脱垂3例。对60例患者全程采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治疗。择期手术55例,急诊手术5例。手术中清除所有感染灶,同期矫治心内畸形16例,行心瓣膜置换术41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51例(89.5%),随访时间5~71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级38例,级13例。结论早期诊断,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刘志勇高长青李伯君姜胜利肖苍松任崇雷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外科抗生素
- 创伤性膈疝伴空腔脏器穿孔10例被引量:3
- 2004年
- 李占清李素华陈志全刘志勇张宇
- 关键词:穿孔空腔脏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①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②方法 取兔股骨骨髓 ,利用密度为 1 .0 73g/mL的Percoll分离骨髓细胞 ,以含 1 0 %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与扩增骨髓间质干细胞。取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以含有不同浓度的 5 -氮杂胞苷诱导培养基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③结果 诱导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心肌细胞样改变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α -横纹肌动蛋白阳性。④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
- 郭启仓李占清刘志勇张宇张金凤王国臣
- 关键词:骨髓心肌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建立一种以干细胞移植为主治疗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方法 利用Percoll分离骨髓细胞培养获得MSCs;用5 氮杂胞苷(0.1、1、5、10、5 0和10 0 μmol/L)定向诱导2 4h,分别在诱导培养的第14d和2 1d ,检测细胞中的α-横纹肌肌动蛋白表达。将培养的MSCs,移植于急性梗死心肌组织内,4周后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超声检测室壁运动和心功能改变。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 氮杂胞苷诱导,培养2 1d后,5和10 μmol/L 5 氮杂胞苷诱导后的MSCs有一部分细胞表达α-横纹肌肌动蛋白,并一些细胞自发性跳动;细胞移植4周后,在缺血心肌有一部分MSCs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成连接并分化为具有典型的肌小节和表达α-横纹肌肌动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
- 郭启仓李占清张宇刘志勇陈晨蒲国华
-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氮杂胞苷PERCOLLMSCSMSCS心功能改变成心肌细胞
- TGFB1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①目的构建并鉴定TGFB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B1,探讨TGFB1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②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TGFB1 CDS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TGFB1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细胞A549,分为正常对照、空质粒及转染组。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中TG-FB1、p53、Bax和Fas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③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TGFB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MTT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cDNA3.1/TGFB1转染组、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pcDNA3.1/TGFB1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比较:TGFB1、p53、Bax和Fas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TGFB1、p53、Bax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④结论TGFB1可能通过上调p53、Bax和Fas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TGFB1有可能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靶点。
- 章广玲王梅梅熊亚南朱丽华袁丽杰刘志勇甄永占
- 关键词:肺癌A549转化生长因子B1
- CT仿真内镜诊断离体猪小肠隆起性病变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技术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取离体猪小肠标本,于内壁模拟高度分别为〈5 mm及5~10 mm、直径2~15 mm、形态各异的隆起性病变,并行MS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VE成像,比较不同大小、高度的模拟隆起性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随着模拟病变直径、高度的增加,CTVE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粗一致性均升高。对于高度〈5 mm而直径11~15 mm、高度为5~10 mm而直径为6~10 mm以及直径11~15 mm的模拟隆起性病变,CTV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CTVE对于直径和高度均〉5 mm的小肠隆起性病变检出的准确率较高;与病变直径相比,病变高度对CT仿真内镜检出的准确度影响更大。
- 杨冬生赵新斌刘志勇赵鹤亮史继国
- 关键词:内镜检查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