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崇进

作品数:33 被引量:237H指数:7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锆石
  • 5篇岩浆
  • 5篇同位素
  • 5篇盆地
  • 4篇地质
  • 4篇地质意义
  • 4篇造山带
  • 4篇石炭
  • 4篇年代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岩石
  • 3篇岩体
  • 3篇山带
  • 3篇山岩
  • 3篇石炭世
  • 3篇碎屑
  • 3篇碎屑锆石
  • 3篇晚石炭世

机构

  • 29篇桂林理工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长安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深...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海南省地质调...
  • 1篇广西科技师范...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北部湾大学
  • 1篇重庆南江工程...
  • 1篇长沙迪迈数码...

作者

  • 33篇庞崇进
  • 6篇冯佐海
  • 5篇温淑女
  • 4篇何斌
  • 4篇康志强
  • 3篇徐义刚
  • 3篇熊松泉
  • 2篇匡永生
  • 2篇张青伟
  • 2篇钟玉婷
  • 2篇陈贵英
  • 2篇方贵聪
  • 2篇洪路兵
  • 2篇韩乃仁
  • 2篇韦龙明
  • 1篇庞保成
  • 1篇李武显
  • 1篇李仁成
  • 1篇张超
  • 1篇邱华宁

传媒

  • 7篇桂林理工大学...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岩石学报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高教学刊
  • 1篇全国第六次火...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兴蒙造山带造山后伸展的岩浆记录:来自晚石炭世N-MORB型玄武岩的证据
<正>目前国内外关于古亚洲洋的俯冲、闭合以及兴蒙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仍有着广泛的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学者们对同期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的认识存在分歧。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区分弧岩浆与非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内蒙古中部苏...
庞崇进王选策徐备王炎阳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岩浆活动晚石炭世
文献传递
十万大山盆地早期走滑盆地原型及其地质意义
何斌庞崇进马思源梁磊李小明范可
广西西大明山隆起带寒武-泥盆系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21年
广西西大明山地区地处钦-杭缝合带的西南端,是研究华南板块西南缘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位置。选取西大明山地区中寒武统黄洞口组和下泥盆统莲花山组中的2件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结果显示:黄洞口组谐和年龄数据主要集中在550、750、1000、1400~1500、2470~2600 Ma;莲花山组碎屑锆石年龄呈现出3个明显的峰值,为515、750和950 Ma。两者均存有750和950~1000 Ma的主要年龄峰值,其中750 Ma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事件有关,而950~1000 Ma则反映物源区曾是Grenville期造山带的一部分。将其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对比发现,西大明山地区中寒武统黄洞口组和下泥盆统莲花山组都与华夏地块具有亲缘性,推测扬子与华夏地块之间的西南界线应位于西大明山地区以北。
冯洋洋付伟冯佐海李赛赛庞崇进万宏宇张润泽李泽民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
桂东北中生代地层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分析
以桂东北中生代地层(天堂组、大岭组和石梯组)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和显微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其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结果表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天堂组由角砾岩、砂岩和页岩组成,整体由粗到细,反映了冲积扇至河流...
江媚廖志华卢安康李阅薇庞崇进
关键词:中生代地层沉积环境古地理
内蒙中部晚石炭世高镁闪长岩角闪石组成特征:对造山带深部流体循环的约束
内蒙中部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成因对于揭示古亚洲洋俯冲和兴蒙造山带演化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中部西乌旗达青地区晚石炭世中基性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角闪石化学组成、全岩主微量元素和Nd-Hf同位素分析,揭示岩浆源区组成和...
庞崇进王炎阳王选策徐备
关键词:晚石炭世岩浆活动深部流体
文献传递
环斑长石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模式综述被引量:1
2022年
研究环斑长石的成因对于进一步认识环斑花岗岩的源区组成和岩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斑长石中钾长石巨晶主要为正长石,成分为Or_(61.2~97.87)Ab_(1.99~33.79)An_(0~5);斜长石外壳主要为更长石,成分为Or_(0~15.59)Ab_(37.72~85.20)An_(7.98~59.96)。环斑长石的结构和成分特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有的成因主要分为岩浆成因和非岩浆成因模式两大类。岩浆成因模式有岩浆混合成因和亚等温减压成因两种;非岩浆成因机制包括干的亚固溶体出溶-再分布结晶作用和固相线以下流体诱导溶解-再沉淀耦合置换作用。4种成因假设虽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都能为理解环斑长石的成因提供思路。
赵迁迁温淑女庞崇进谢筛珍
桂东北恭城盆地的物源变迁: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产物?被引量:1
2019年
桂东北中生代恭城盆地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是研究华南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事件动力学过程中浅表地质响应的重要窗口。盆地内上二叠统乐平组被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天堂组不整合覆盖,天堂组与下侏罗统大岭组、中侏罗统石梯组为整合接触。沉积相分析表明,乐平组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天堂组底部砾岩、含砾粗砂岩代表盆地早期山前快速堆积的冲积扇相沉积,天堂组上部、大岭组和石梯组砾岩、砂岩和泥质岩则代表河流相沉积。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乐平组和天堂组底部岩屑石英砂岩均以980 Ma和~2500 Ma锆石为主,暗示晚二叠世以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自南部云开地区。然而天堂组上部、大岭组和石梯组长石岩屑砂岩则以1790~1875 Ma和2370~2490 Ma锆石为主,并伴随有燕山早期(189~174Ma)锆石,指示早-中侏罗世时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北东部武夷山-南岭地区,与古水流方向分析的结果一致。恭城盆地早-中侏罗世时沉积物源的变迁规律很好地记录了华南东南部从印支期挤压应力状态向燕山早期伸展拉张作用的转变以及区域构造机制的转换。
喻文亮庞崇进Bryan Krapez范可温淑女何斌冯佐海梁航
关键词:沉积物源
辽东中—新生代玄武岩的橄榄石斑晶和捕虏晶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岩石圈地幔演化启示
2022年
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性质在中—新生代时期发生了重大转变,但细节还不清楚。本文对辽东半岛早白垩世(克拉通破坏峰期)小岭组玄武岩和第四纪(克拉通破坏后)宽甸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捕虏晶进行了主量元素和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早白垩世小岭组玄武岩斑晶橄榄石Fo为79~88,CaO>0.1%,具有高Ni/Mg(0.4~1.2)、低Mn/Fe(1.3~1.6)和低Ca/Fe比值(0.2~1.5)的特征,指示岩浆源区是辉石岩和橄榄岩混合的岩石圈地幔;高于正常地幔橄榄石的δ^(18)O(4.77‰~5.96‰,平均值5.4‰)显示低温热液蚀变洋壳熔体/流体组分对地幔源区的影响。第四纪宽甸玄武岩捕虏晶橄榄石Fo值为88~92(平均值90),具有高NiO(0.3%~0.4%)和低CaO(<0.1%)、MnO(0.1%~0.2%)含量,显示主体饱满、与少量过渡型和难熔型并存的地幔组成特征;其δ^(18)O(4.58‰~5.38‰,平均值5.3‰)与正常地幔值接近。结合华北其他地区地幔橄榄石氧同位素数据,发现早白垩世破坏峰期有较多俯冲洋壳来源的熔/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而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则为破坏后的残余和新增生产物,我们认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后撤—撕裂引起的熔体/流体交代作用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弱化、侵蚀和最终置换起了重要作用。
张超马强郑建平洪路兵庞崇进庞崇进毋雅京朱律运
关键词:橄榄石氧同位素华北克拉通破坏
大陆地壳深熔作用中自由水的贡献——以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过程中,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尽管自由水对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重要性已被多次报导,但仍存在许多争议。本研究汇编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证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可以由脱水熔融形成和水致熔融形成。进一步通过热力学模拟获得锆石结晶,并与锆石Ti温度计比较,限定了不同熔融反应中熔体的水含量。模拟结果显示锆石的结晶温度主要受控于初始熔体的水含量,可以依据初始熔体水含量的高低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分为两组:有自由水参与的初始熔体具有高含水量,约为5%;贫水条件下的初始熔体水含量不超过1%。因此本研究认为自由水在深熔作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水的存在促进了大陆地壳的壳内分异作用,增加了大陆地壳成熟度,并由此影响了大陆地壳演化。
雷凯王选策庞崇进夏小平李武显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深熔作用喜马拉雅造山带
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限被引量:111
2009年
华北克拉通破坏时限的确定是探讨克拉通破坏机制及其动力学控制因素的关键,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分歧.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提出标志着其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岩石圈减薄,还包括岩石圈物质成分、热状态和流变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岩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由于后几种变化不一定只与岩石圈伸展关联,因此,克拉通破坏时限不能光靠伸展构造来确定.本文从岩浆生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出发,厘定了与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活动标志,并结合该地区岩浆性质和盆地演化的特征,对华北岩石圈破坏的时限进行了约束,获得以下认识:(1)华北岩石圈减薄作用可能始于晚石炭纪-晚三叠纪,在晚侏罗纪-白垩纪达到高峰,并一直持续到白垩纪末期-新生代早期,因此华北岩石圈减薄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2)克拉通边缘和内部的岩石圈薄弱带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的作用显著,造成了克拉通破坏的时空不均匀性;(3)导致华北岩石圈破坏的构造控制因素可能是多元的.晚石炭纪古亚洲洋的南向俯冲以及后续的碰撞作用和晚三叠纪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作用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起到了"唤醒"的作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对华北岩石圈破坏的影响则是决定性的,是导致这一地区现今盆地和主要构造线的走向,岩浆作用性质的演变以及南北重力梯度带的形成的主因.
徐义刚李洪颜庞崇进何斌
关键词:岩浆作用盆地分析克拉通破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