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全红

作品数:57 被引量:767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北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贫困
  • 14篇多维贫困
  • 8篇农村
  • 6篇经济增长
  • 5篇收入差距
  • 5篇收入分配
  • 5篇贫困测度
  • 5篇贫困指数
  • 5篇金融
  • 4篇调查数据
  • 4篇人口
  • 4篇家庭
  • 4篇反贫困
  • 4篇扶贫
  • 4篇FOS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实证
  • 3篇收入份额
  • 3篇收入贫困
  • 3篇贫困人口

机构

  • 38篇五邑大学
  • 22篇湖北经济学院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作者

  • 57篇张全红
  • 12篇周强
  • 9篇张建华
  • 5篇王劲屹
  • 4篇陈辉
  • 4篇李博
  • 3篇蒋赟
  • 2篇吴海民
  • 2篇郭尚武
  • 1篇刘晓宇
  • 1篇韦鸿
  • 1篇王小斌
  • 1篇花楷
  • 1篇邵燕斐
  • 1篇罗万红
  • 1篇李响
  • 1篇褚玲
  • 1篇方美燕

传媒

  • 4篇农村经济
  • 3篇财贸研究
  • 3篇五邑大学学报...
  • 2篇数量经济技术...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2篇财经研究
  • 2篇经济与管理
  • 2篇南方经济
  • 2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经济论坛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经济师
  • 1篇管理现代化
  • 1篇经济问题
  • 1篇经济科学
  • 1篇财贸经济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金融理论与实...
  • 1篇经济评论
  • 1篇价格月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与区域比较分析——基于湖北省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4年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县域数据,利用加权求和法对2009~2011年湖北省80个涉农县(市、区)、13个地级市及全省整体的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以2020年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为节点,截至2011年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已走完了接近四分之三的进程,进入后期阶段;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的区域差距较大,平原地区的实现程度明显高于山地、丘陵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邻近地区的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地级(直管)市之间实现程度的差距最高已达到30%,而且差距仍在扩大,生产发展和“四化”同步两项一级指标实现程度的地区差异最为悬殊。
李博张全红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
中国转型时期城镇反贫困政策评估——基于发展战略和社会保障层面的分析
我国大规模的城镇贫困人口是伴随着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急剧转型,城镇贫困问题开始凸显。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等宏观发展战略层面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专项制度...
张全红
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贫困指数
转型时期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测量被引量:19
2014年
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增加收入维度,组成4个维度共11项指标,并以中国1989~2009年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等权重赋值,考察了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农村多维贫困为中国贫困的主要致因,所占比重约为城市贫困的5.67倍;城乡贫困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减贫效果优于城市;贵州、河南、广西、湖南和湖北5省的收入贫困发生率较高,而多维贫困程度最低的却是湖南,其次为湖北;指标非等权重下,卫生设施、做饭燃料、受教育年限和收入4项指标对总体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确定为重点扶贫方向。
张全红周强
关键词:多维贫困扶贫减贫贫困发生率
“空帐”、转轨成本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02年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体系已经不适合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变化趋势 ,因此是不可持续的。在建立养老保险新体制的改革过程中 。
张全红
关键词:空帐转轨成本现收现付基金制
全球化与城市贫困: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贫困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以我国中部6省为研究对象,从收入和消费两个维度,估计了一个包含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FDI)变量的贫困决定函数,实证分析了贸易和FDI对城市贫困的影响,着重检验了其中的非线性关系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贸易和FDI对于贫困人口有着不同的影响;FDI流入与贫困变化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表明全球化只有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使穷人受益。
张全红张建华
关键词:城市贫困FDI
中国省份多维贫困的动态测度——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9省为例被引量:19
2014年
在主成分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8个年度中的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四个维度10项指标,测算了各省不同时期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考察省份间人均收入高低与多维贫困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部的河南收入贫困最严重,其次为西部的贵州和广西,东部的江苏和东北部的黑龙江最小。然而,从多维贫困减小程度来看,减小幅度最大的为中部的湖北,而并非东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小的为辽宁,也并非河南、贵州或广西;到2009年,湖南省多维贫困指数值最小,黑龙江和辽宁最高。因此,多维贫困与地区经济或家户收入之间呈弱相关关系。
张全红周强蒋赟
关键词:多维贫困主成分分析
中国东部地区家庭多维贫困的动态识别——以江苏省和山东省为例
2015年
从四个维度共11项指标测度中国东部地区多维贫困程度,研究发现:1.江苏收入贫困减小幅度比山东显著,两省贫困绝对变化量均表现出农村优于城市;2.做饭燃料和卫生设施指标贫困虽明显下降,但到2011年仍处于高贫困发生率水平;3.受教育和健康状况指标贫困发生率长期处于高位水平,且减贫效果不佳,表现出教育和健康贫困的长期性和持久性;4.1991-2011年,江苏和山东脱贫人口分别增加了37.94%和26.68%,且家户贫困已从高维度贫困降为低维度贫困;5.家户收入水平与多维贫困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主要的致贫原因已从收入转化为其他福利维度。
周强张全红
关键词:多维贫困收入贫困
1990年代以来湖北省贫困指数的测算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多维贫困视角被引量:2
2015年
从多维角度来分析贫困和制定反贫困政策,对于湖北的减贫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等4个维度11个指标测算了湖北省贫困发生率,研究表明湖北省贫困家庭在受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健康状况、做饭燃料、卫生设施、饮用水指标上的贫困程度较高,并且高于收入贫困。另外,数据表明女性户主和男性户主家庭的贫困的差异不明显,城市多维贫困率较农村而言上升较快。建议湖北省反贫困重点应从关注收入转向教育和健康,并且不可忽视城市多维贫困问题。
郭尚武张全红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1991—2011被引量:25
2015年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四个维度共11个指标,通过计算家庭的剥夺得分来识别其是否贫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1—2011年中国农村的多维贫困指数。研究发现:多维视角的中国农村减贫效果要大于单一收入指标视角;从指标分解看,1991—2011年,收入始终是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第一致因,但其贡献度在下降,而受教育年限和健康状况的贫困贡献度在上升;被调查省份的多维贫困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多维贫困的变化与收入贫困的变化也不完全一致;户主性别、教育程度和人口规模不同的家户,多维贫困程度相差较大。
张全红周强
关键词:多维贫困收入贫困
转型时期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测量
本文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增加收入维度,组成四个维度11项指标,并选取CHNS(中国健康营养调查)(1989-2009)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等权重赋值,考察了不同时期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结...
张全红周强蒋赟
关键词:贫困问题主成分分析法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