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忠

作品数:61 被引量:350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6篇胶质
  • 26篇胶质瘤
  • 21篇手术
  • 17篇外科
  • 11篇神经胶质
  • 11篇神经胶质瘤
  • 11篇神经外科
  • 10篇电刺激
  • 10篇皮质
  • 9篇肿瘤
  • 9篇外科手术
  • 8篇切除
  • 7篇语言
  • 7篇皮质电刺激
  • 7篇麻醉
  • 7篇唤醒麻醉
  • 6篇手术治疗
  • 6篇大脑
  • 5篇显微外科
  • 5篇显微外科手术

机构

  • 5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电力医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三博脑科...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61篇张忠
  • 26篇江涛
  • 9篇陈宝师
  • 8篇乔慧
  • 8篇谢坚
  • 7篇王忠诚
  • 6篇张伟
  • 5篇陈新忠
  • 5篇刘福生
  • 4篇王贵怀
  • 4篇王永志
  • 4篇万伟庆
  • 4篇李子孝
  • 4篇晋强
  • 4篇杨俊
  • 3篇王引言
  • 3篇刘相名
  • 3篇于春江
  • 3篇王政
  • 2篇高之宪

传媒

  • 13篇中华神经外科...
  • 10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神经肿瘤...
  • 2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武警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2010年
目的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20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囊肿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颈胸交界1例,腰段2例。囊肿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随访均无复发。结论椎管肠源性囊肿是先天性良性病变,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治疗首选显微外科手术全切病变。
张忠李德志万伟庆刘相名王贵怀杨俊
关键词:肠源性囊肿椎管显微手术
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判断大脑功能区在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试用术中直接电刺激判断大脑功能区的位置和范围的方法,以求术中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减少神经系统损伤。方法:对唤醒麻醉下手术切除优势半球语言区胶质瘤患者26例以及邻近或累及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26例,在术中直接行皮层刺激,判断功能区的位置和肿瘤的关系。结果:患者在唤醒麻醉下,利用直接皮质电刺激可以准确定位初级运动皮质区和语言功能区,术后患者Karnofsky生活状态(KPS)评分结果较术前提高。结论:在唤醒麻醉下,可检测到患者的运动和语言的脑功能区,并可判断与肿瘤位置的关系。术中采用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定位脑重要功能区,能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最大限度地保护脑功能区。
乔慧张忠江涛刘淑玲史增敏王明然
关键词:电刺激功能区胶质瘤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影像学诊断
2015年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岁。间断性头痛1个月余。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顶部为主,持续约1d,伴头晕、恶心,非喷射样呕吐,呕吐物为胃液,给予降颅压治疗后症状缓解,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门诊拟“颅内占位性病变”收住我院。
彭湃穆学涛张忠徐鑫王宏
关键词:脑实质室管膜瘤影像学诊断
幕下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幕下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4例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显微镜下行枕下后正中开颅切除肿瘤。结果全切3例,近全切1例。术后1例出现缄默伴共济失调,1例复视。随访6--24个月,均未见复发。复视症状消失,缄默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常见的治疗方式,术后一般不推荐放化疗,但应该长期随访。
张忠王永志季玉陈陈宝师
关键词:颅内肿瘤
神经外科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parC基因变异分析及抗生素合理选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parC基因变异情况,分析菌株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治疗的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间神经外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痰液等标本,作细菌培养后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提取parC基因,电泳鉴定后测序,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药敏试验显示,分离株肺炎克雷伯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以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57%、82.86%、60.00%、51.43%、40.00%和32.86%,对加替沙星敏感。PCR扩增肺炎克雷伯菌parC基因片段大小为423bp。基因测序后与标准株对比,实验株80位氨基酸密码子由AGC突变为ATC,相应氨基酸由丝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实验株91位氨基酸密码子由AAT突变为GAT,相应氨基酸由天冬酰胺突变为天冬氨酸。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产生与其parC基因位点突变有关。神经外科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治疗应首选加替沙星。
胡成旺蔡中立张忠
关键词:神经外科肺炎克雷伯菌PARC基因抗生素
复发成人型弥漫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复发成人型弥漫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2006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肿瘤切除术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468例复发成人型弥漫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依据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其中复发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217例,复发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64例,复发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87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输入法)进行生存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复发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WHO分级2、3、4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8.4、18.8、1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2.8、17.2、8.5个月;复发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WHO分级2、3级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70.6、61.7个月,中位PFS分别为54.3、42.8个月;复发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OS和PFS分别为9.0、6.9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和术前癫痫发作均非3种类型脑胶质瘤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肿瘤全切除为3种类型脑胶质瘤患者OS(单因素分析HR为0.300~0.385,多因素分析HR为0.360~0.388)和PFS(单因素分析HR为0.395~0.469,多因素分析HR为0.393~0.436)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更高的WHO分级为复发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OS(多因素分析HR=2.170,95%CI:1.710~2.753)和PFS(多因素分析HR=2.131,95%CI:1.695~2.679)的危险因素(均P<0.001);术后癫痫发作为复发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OS(多因素分析HR=0.505,95%CI:0.321~0.794)和PFS(多因素分析HR=0.542,95%CI:0.348~0.845)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3种类型�
李冠璋晋强张忠钱增辉李一鸣刘令宇董佳涵徐孟辉张伟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复发
经皮质入路切除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经皮质入路切除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技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收治的37例经皮质入路切除岛叶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癫痫发作起病16例。术中根据Berger-Sanai分型或肿瘤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皮质入路显露肿瘤并根据解剖边界进行切除。术后1周、3个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获知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测验中文版、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标准运动功能分级、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分别评估患者的语言、认知、运动及生活质量。结果37例患者中,全身麻醉下选择经额皮质入路34例,经颞盖入路1例;唤醒麻醉下选择经额、顶盖入路各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肿瘤全切除30例(81.1%),近全切除7例(18.9%)。术后经病理学证实,37例患者的胶质瘤均为世界卫生组织(WHO)2级,其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8例[75.7%,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1例(2.7%,IDH野生型)、少突胶质细胞瘤8例(21.6%,IDH突变和1p/19q联合缺失型)。术后头颅CT或MRI均未见明显水肿或血肿,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显示脑梗死1例。4例(10.8%)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其中语言功能障碍3例,运动功能障碍1例。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4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均恢复;MMSE评分为(27.0±1.6)分,KPS评分为(94.1±6.0)分。术前存在癫痫发作的16例患者中,14例术后无癫痫发作;2例偶有癫痫小发作,经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症状控制良好。结论经皮质入路切除岛叶低级别胶质瘤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轻。术中辨识重要解剖边界标志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李一鸣王政王志亮栾一波杨丽蕊陈绪珠张忠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大脑皮质岛叶手术技术
软膜下切除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软膜下切除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应用软膜下切除技术。术后评价肿瘤的切除程度、神经功能、术区水肿程度、出血及缺血性脑损伤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3个月为早期神经功能障碍,否则为长期神经功能障碍(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严重和一般)。结果62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病理学结果显示,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Ⅱ级46例(74.2%),Ⅲ级9例(14.5%),Ⅳ级7例(11.3%)。肿瘤全切除26例(41.9%),近全切除30例(48.4%),部分切除6例(9.7%)。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显示术区无明显异常54例(87.1%),水肿4例(6.5%)、出血2例(3.2%)、深部缺血2例(3.2%)。术后3个月随访,无神经功能障碍15例(24.2%),早期神经功能障碍41例(66.1%),长期严重神经功能障碍2例(3.2%),长期一般神经功能障碍4例(6.5%)。结论功能区胶质瘤术中采用软膜下切除技术可安全、有效地保护功能区皮质和过路血管,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肿瘤,长期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
张忠王政梁宇超方晟宇杨丽蕊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神经外科手术功能区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的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钻孔冲洗+闭式引流术治疗CSDH120例。应用统计学分析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年龄、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引流量、单或双侧的CSDH、CT密度及血肿腔间隔等因素。结果:复发10例。复发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未复发组,且引流量和复发率呈正比。血肿厚度和血肿腔有间隔也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后引流量较多、血肿腔有间隔、血肿厚度是复发的主要因素。
张忠刘佰运李京生李家亮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引流量
神经外科临床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2010年
为更好适应目前神经外科临床研究生培养的形势,医学院校需在现有培养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作者从倡导多元化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并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基础知识和临床能力训练、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严把学位论文关等临床研究生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阐述了加强临床研究生管理,提高临床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临床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生是飞速发展的神经外科学和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
张忠张平周杰
关键词:神经外科临床研究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