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娇
-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海洋放线菌JMC06001发酵培养基优化及抑菌物质性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对具抑菌活性的海洋放线菌JMC06001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其产生的抑菌物质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观察光照,温度和pH对其中抑菌物质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了解了抑菌物质的疏水特性。结果与结论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g·L^-1,蛋白胨10g·L^-1,大豆粉14g·L^-1,NaCl30g·L^-1,CaCO31g·L^-1复合盐A液20mL·L^-1,复合盐B液1mL·L^-1,pH7.0。所产生的抑菌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pH5~7的条件下有抑菌活性,而在强酸和碱性环境下失活。抑菌物质易溶于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
- 肖怀东张晓蓉刘祝祥彭德娇张丽陈义光谭宇黄文月
-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发酵培养基优化抑菌物质
- 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用超临界CO2流体和GC-MS技术萃取及鉴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并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腊梅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稠环芳烃、烷烃、醇、烯、酚、酯和少量脂肪酸。其中醇相对含量占37.75%、烷烃相对含量占28.58%、烯烃相对含量占11.15%、稠环芳烃萘占10.23%、酯相对含量占4.31%,酚相对含量占2.84%,脂肪酸相对含量占0.47%,包括叶绿醇(36.16%)、十四烷(10.1%)、十五烷(2.95%)、2,7,10-三甲基十二烷(8.93%)、植烷(3.14%)、环扁桃酯(1.22%)、2,4-二叔丁基苯酚(2.84%)、β-波旁烯(3.16%)、石竹烯(2.43%)、β-榄香烯(1.69%))、萘(10.23%)和肉豆蔻酸(0.47%)等成分。抑菌实验表明,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上述结果显示腊梅叶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 刘祝祥贺建武彭德娇向芬石进校
-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抑菌活性
- 高产红曲色素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被引量:3
- 2005年
- 以红曲霉MAC-8(Monascusank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和60Co多重复合诱变,选育到一株生产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MACF6。发酵试验表明,菌株MACF6发酵液色阶平均达到242U.mL-1,菌丝体色阶达1.09ⅹ104U.g-1,分别比出发菌株MAC-8提高了22.8%和19.8%。连续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 陈义光张晓蓉张丽彭德娇刘祝祥徐丽华
- 关键词:红曲色素
- pH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2年
- 比较了 5种不同 pH值培养液———pH3 8、5 4、7 0、7 5和 8 0培养液对红曲霉的生长和产生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较酸的 pH3 8的培养液利于细胞生物量的增长 ;中性偏酸的pH5 4的培养液适合红曲霉产红曲色素 ;所产红曲色素分胞外色素和胞内色素两种 ,以胞内色素为主。如果拟用红曲霉生产红曲色素 ,pH5
- 陈义光彭德娇张晓蓉田宏现
- 关键词:红曲霉红曲色素培养基PH值